文/新疆·孙静
邱剑侠夫妇
从遥远的华北明珠一路向西扎根边疆,投身教育事业,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深耕育苗30余载,从青丝变华发。新疆伊宁市第十五小学离休教师邱剑侠回想这一生时,永远记得那声使命的召唤……
“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58年,在中央财政部工作的丈夫史鹏飞接过组织的委任书,奉命支援边疆。29岁的邱剑侠响应号召,追随丈夫的脚步,带着不足百天的女儿从天津来到伊宁市,在第十五小学任教,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初到伊宁市的邱剑侠牢记教书育人职责,对学生付出了无尽的爱。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有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底子薄,吸收新知识后劲儿不足,就把他们带回家分类补课,有的从“a、o、e”拼音开始,有的从“横平竖直”写字开始,家里的饭桌旁、沙发上、床上满满当当地都是来家里补充“知识营养”的学生,而自己的孩子却只能借宿亲戚家。对于这些孩子来讲,邱剑侠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她不但免费补课,还管饭,遇上孩子生病,买药治疗一样没落下,每个月的工资全都贴补给了这些孩子们,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邱妈妈”。
“学校教完家里教,一天从早忙到晚,怎么劝也劝不住。”女儿史红心疼过度操劳的妈妈,常常劝说却不奏效。因过度劳累,有一次邱剑侠晕倒在讲台上,当她从医院的病床上慢慢苏醒时,睁开眼看到的都是学生们担心的脸庞,耳边传来的都是孩子们一声声“邱妈妈、邱老师”的焦急呼唤,那一刻,她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了。
捐款单
正是凭着对教育工作的执著信念,邱剑侠在伊宁教育工作岗位上不懈奋斗,也收获了很多很多,她多次被评为“伊宁市优秀教师”“伊宁市模范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获得的奖状证书有满满一柜子。她的无私付出,党组织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州、市领导专程来看望慰问她,面对组织的关怀,邱剑侠动情地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应该做的事。”
1981年,教书育人33年的邱剑侠离休后,没有停下关心下一代的脚步,她立即投身到捐资助学的公益事业中,开启了她38年的助学之路。
在邱剑侠的助学名单里,有一个是她结对子亲戚的孩子赛亚尔,赛亚尔有5个兄妹,母亲患病,全家仅靠父亲一人打工养家,懂事的赛亚尔多次想退学,当邱剑侠得知此事后,便包揽了她所有的学杂费,这一帮就是7年,直到她得以完成初中的学业。永远记着“银发奶奶”对自己的好,每逢春节、古尔邦节,赛亚尔都会带上家里做的馓子,自己亲手做的手工艺品去看望“邱奶奶”。她曾在作文《我最敬爱的人》中写道:“我身边有一位好心人,她从我上小学二年级开始帮助我,还帮助了很多贫困家庭孩子,她就是我的邱奶奶,我最敬爱的人。”
邱剑侠的无私大爱也影响着家人。女儿史桢、史红从2001年起也加入到妈妈的爱心事业里。细数邱剑侠的助学清单,从1981年每人每学期150元捐助标准,提高到2011年每人每学期300元,从自己捐到全家捐,38年来,资助了多少孩子?捐了多少钱?她早已不记得。而老人一生都过着清贫的日子,至今还住在上世纪70年代单位分的80平方福利房……
如今,“银发奶奶”邱剑侠已经90岁高龄了,鲐背之年的她依然蹒跚着脚步走在捐资助学的路上,这一生,邱剑侠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个贫困学生的求知渴望,用无私育人之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份爱,如同希望的光,照亮了每一个孩子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