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勤奋离不开深度思考

2020-08-18 06:34东方赢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0年8期
关键词:优秀员工李四张三

东方赢

许多人宁愿做“低效勤奋者”,也不愿意深度思考。

以下这个故事,人们常常用来说明执行力的问题,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拿着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升职加薪,李四却没有,于是李四找老板理论。老板对他说:“李四,你现在帮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不一会儿,李四从集市回来,向老板汇报:“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老板问:“有多少?”李四不知道,于是赶紧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老板又问他:“价格呢?”李四说:“您没有叫我打听价格啊。”

于是老板让李四先坐下休息,并把张三叫来,吩咐他去做同一件事。 张三回来,向老板汇报:“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我看了一下,这些土豆的质量不错,价格也便宜,根据我们以往的销量,40袋土豆在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卖掉,一定能赚钱。”

此时老板转向了李四,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张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

从执行力角度看是李四做事没有责任心,但再深入地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他有两个方面不如张三:一是不愿多动脑筋深入思考,二是釆取低级思考方式,很多方面想不到。观察我们身边不少看似勤奋的人,却混得不行,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低效勤奋者”。

“低效勤奋者”有两个特征:不愿深入思考,釆取低级思考。学渣与学霸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深度思考,普通员工与卓越员工之间的差别也在于深度思考,小老板与大老板之间的差别更在于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需要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升级。大多数人从学校开始,就习惯了被学校和老师的教学计划牵着鼻子走;到了工作单位后,被上级的指令与监督驱使着行动。这就是所谓的被动学习与被动思考。而主动学习不是这样的。比如一些学霸他们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节奏,以自学为主。在他们眼里,学校统一的学习计划与老师,只是其中之一的辅助途径。

深度思考要选择“高成长区”,避开“低成长区”。一家公司下面有个电话销售部门,不少销售人员业绩平平,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增长,而有一部分优秀销售人员,其业绩经常大幅超出平均水平。开始时管理层分析,认为那些业绩一般的员工是因为电话打得不够多,不够勤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些业绩一般的员工,大多数人的电话量并不比优秀员工少,有的还超过了优秀员工。

那他们业绩落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原来,造成他们业绩差距的原因在打电话的潜客户名单上。那些业绩一般的员工的做法是一直使用公司提供的潜客户名单,日复一日从上班机械地按照话术打到下班,业绩没有突破,就抱怨公司提供的名单不好。而优秀销售人员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好公司名单,开动脑筋,每天下班后对客户进行分析,然后区别对待,对成单可能性大的潜客户多花时间并自己设计针对性强的话术,且不依赖公司的名单,自已去开拓新客户。

所以说,影响一个人成长速度的主要原因,在于你将时间、精力投入到哪里,是选择“低成长区”还是“高成长区”。“低成长区”:一是指岗位上那些你熟悉与熟练的并长期重复进行的工作及工作习惯。这种工作往往改进少,不能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绩效突破与提升。二是指杂乱分散的工作范围,由于缺乏专注聚焦与深入也无法进步。不少人不愿意面对陌生的、需要投入新的学习努力、费脑力担风险的事情,所以宁愿呆在“低成长区”。因此,“低成长区”成为一种使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舒适区”。殊不知,他们由于进步缓慢,正逐渐被另一种每天都在“高成长区”高速成长的人远远甩开。“高成长区”包括:可以驱动职业发展与专业进步的新工作;原有工作的改进、学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行动。从“低成长区”进入“高成长区”,是深度思考的进一步升级。

(編辑  周静 charm1121@sina.com)

猜你喜欢
优秀员工李四张三
浅析企业优秀员工“精神离职”的应对策略
试拳
你追我赶
论酒店优秀员工的流失
让“过气优秀员工”重获新生
此地无银三百两
失踪
十日烦
邻居
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