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工具箱和策略库

2020-08-18 09:48马福贵张艳
中小学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选题测量

马福贵 张艳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增设的必修课程,其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调查发现,研究性学习在实施中远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的初衷,超过半数的研究性学习徘徊于模仿状态,大部分研究问题局限于单一学科,绝大多数研究活动局限于校园内。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表象在学生,根子在学校,关键在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课程素养和一定的研究能力,还要具有适切的管理工具,并且能够准确驾驭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研究流程,利用工具表调控课题研究,做好过程管理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展示与答辩阶段。学生在初次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往往对于发现研究问题、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总结研究结果等存在很多困惑和困难,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单兵作战、无效合作、搭车混事等多种现象。帮助学生学习研究方法、控制研究过程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关键,而制定简单有效的过程控制量表是保证教师指导的首要策略。

例如:北京市東城区某校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最初只是通过年级大会进行课程动员,讲解课程的意义、主要过程和要求,提供由学校教师制定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题,每组4~6人自由组合进行研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研究流于形式、方法不够恰当,学生参与不够充分、合作没有分工,研究成果水平不高。为了加强管理,提高效果,学校带领教师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过程性工具表,如《选题论证表》《研究设计表(开题报告表)》《活动记录表》《讨论记录表》《调查报告表》《资料检索表》《成果汇报表(结题报告表)》以及《研究评价表》等。这些工具表既提示了学生选题的分析观察视角,又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指导管理,提高了管理的便捷性和针对性。指导教师及时查阅学生的研究记录,就可以起到督促与检查的作用,也能通过工具表发现一些隐性问题。如《选题论证表》中,“你为什么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哪个学科和哪些能力?”“你有哪些爱好或特长?”“你认为这个研究问题需要哪些资源?”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选择辨析。

二、梳理科研方法,在关键节点分析研究框架,提供研究工具

在学生选择研究题目后,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发挥着点拨解惑、把关引领的作用。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基础上,还应该很好地把握各研究环节,在关键节点上为学生提供研究工具。在明确基本方向后,如何确定最合适的选题?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拟定调查问卷?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设计有效实验?如何调动本组成员合理分工、有效参与?指导教师恰当的提问与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改善思维模式,厘清研究路径。

如东城区某校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建议目录,选择了《龙潭西湖周边公共健身器材的调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同时确定了指导教师团队。在第一次小组交流中,指导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1)到底要调查研究什么?数量、使用率、损毁率,还是分布合理性?(2)如何去调查?用什么方法?(3)如何分工?教师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促进研究方案向可行、有用、有价值转化。在第二次小组会上,针对学生拟定的调查问卷,指导教师又提出“如何让调查真实”“如何让调查有覆盖性”“如何让被调查者反映真实感受”等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调查问卷,最终形成可行的调查方案。在第三次、第四次小组会上,教师针对“调查报告的整理”“问题的挖掘与提炼”“建设性意见的讨论与生成”“展示与汇报的角度与过程”等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关键节点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框架、梳理研究思路,给学生提供适切的研究技术支持,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形成研究的路径。

三、形成合作伙伴,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视角,实现综合互补支撑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内容,同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一样,属于高中必修课程,但它同各种分科、综合课程相比,又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教师不仅需要调控过程,还应该陪伴学生,指导启发学生解决问题,这需要指导教师具有综合能力。

比如:最近的社会热点问题“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就涉及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学生的选题也会从“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生活习惯与垃圾数量”“北京(或某区域)垃圾的分类”等多个角度切入。单一学科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东城区某校根据推荐选题中不同选题方向对学科知识的要求,组织多学科教师建立相应的指导团队。如“人文与社会导师团”主要由历史、地理、政治学科的教师组成,“科学导师团”主要由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教师组成,“技术导师团”主要由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教师组成……此外还有“综合导师团”,甚至出现了校外的指导教师,这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指导团队至少需要两名教师,但一般不超过六人。为了使教师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合作,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明确要求每位教师对团队工作都要有贡献;其次,在团队工作中,鼓励教师积极接受其他学科教师所带来的新视点的启发;最后,在教师自然形成的人际关系和为了改革而特定形成的人际关系之间,寻求某种程度的平衡。

四、立足学科本质,挖掘关键问题和探究目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现阶段研究性学习有许多基于某一学科开展的情形,课程标准、教材中也有许多探究项目。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基于学科问题的研究,目的是希望学生将所学学科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这些问题中有些结论是唯一的,学生体验到的是建模、推证的过程;有些结论是发散的,需要学生根据实际去选择、分析和判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强化学科本体知识、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置和情境创设非常重要,尤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

例如:东城区某数学教师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高度的问题”,希望学生体验数学建模活动的完整过程。教师给出下面的测量任务:(1)测量本校一座教学楼的高度;(2)测量本校旗杆的高度;(3)测量学校墙外一座不可及但在学校操场上可以看得见的物体的高度。这些任务形成了挑战性问题情境。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组成小组、选择测量对象、确定测量方法、分析测量数据并计算结果、进行结果和误差分析、梳理研究感受。在学生自主分组确定测量物的过程中,有一组三名学生选择了测量旗杆的任务,并很快提交了结果。于是教师对他们提出能否以多种方法测量,并且互为误差矫正,提高他们的研究难度,让他们不满足于有结果就是完成任务,而是通过挑战促进其思维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完成几篇研究性论文,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就要能够合理地站位、恰当地点拨,这正是教师指导策略的体现。教师不仅仅是辛勤的园丁,还应该成为导航的卫星和灯塔,根据学生的需要指引和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编辑 崔若峰)

注释:

①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ABA13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研究性选题测量
新年刊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选题有误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