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思莲,魏碧蓉*,林志萍,庄巧靖
(莆田学院 a.护理学院;b.基础医学部,福建 莆田351100)
保育护士是指掌握医学方面知识且以学前保健为专长,能够给予幼儿科学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幼儿生理和心理良好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专业人才[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二孩”政策的开放,学龄前儿童人口急剧增加[2],父母在重视孩子智力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保育护士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空缺,能够为幼儿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针对这一现状,对莆田市保育护士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
选取了莆田市区20家幼儿园,随机对幼儿家长及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有效率94%。其中幼儿家长60份,幼儿教师222份。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其中包括: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学历、家庭现居地等。②保育护士知晓情况:共有“您知道保育护士职业”、“保育护士不是打扫卫生的保洁人员”、“保育护士社会地位不低”这三个条目。其中选“符合”项为3分,选“不确定”项为2分,选“不符合”项为1分。③保育护士需求情况:共有“您认为保育护士专业没有受到关注”、“保育护士是幼儿健康的指导者”、“幼教机构有必要配备保育护士”、“保育护士对幼儿身心影响很大”这四个条目,并使用Liker 5级评分法,分别设有“非常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非常不符合”这五个选项,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4、3、2、1分。④家长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需求。⑤保育护士人才素质要求。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与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与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判定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共计282位,其中幼儿教师222名,幼儿家长60名;男性21名,女性261名;城市居民138名,农村居民144名;公立幼儿园调研对象161名,私立幼儿园调研对象121名。
调研对象知晓情况总分范围为3~9分,总分越高,知晓度越高。本次调研的知晓度平均得分为(6.46±1.59)分。不同人群对保育护士知晓情况的影响有区别(t=2.047,P=0.039),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和不同幼儿园性质对保育护士知晓情况的影响均无区别,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因素对保育护士知晓情况的影响分析Tab.1 Influence analysi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awareness situation of child care nurses
调研对象对保育护士的认同情况。调研对象认同度总分范围4~20分,总分越高认同度越高。本调研认同度平均得分(15.84±2.29)分。不同幼儿园性质、不同人群对保育护士认同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6,P=0.023;t=4.496,P=0.000),见表2。
表2 不同因素对保育护士认同情况的影响分析Tab.2 Influence analysi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self-identity of child care nurses
幼教机构配备保育护士影响因素分析。共265名(93.97%)调查对象认为幼教机构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配备保育护士。不同幼儿园性质、不同人群对幼教机构是否应配备保育护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04;t=3.533,P=0.000),见表3。
表3 幼教机构配备保育护士影响因素分析Tab.3 Influencing factor analysis of child care nurses equip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结果显示,“孩子习惯培养”是家长最重视的条目(95%),其次是“思维能力的培养”(83.33%),再次是“孩子在园的饮食营养”(80%)。
幼师认为保育护士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前三顺位为幼儿基本保健知识、幼儿生理发育知识、幼儿心理学。家长认为保育护士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前三顺位是幼儿心理学、幼儿生理发育知识、幼儿基本急救技能。相比教学,调查对象对于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更为关注,对教学的关注是在保育工作有确定保障下的诉求[3]。
保育护士人才市场需求大。A.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贯彻保教结合原则, 创设与幼儿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4]。但在本次调查中,仅有23.33%的幼儿家长认为幼儿园重视保育工作,这说明幼儿园保育工作尚未达到幼儿家长的期望水平。B.幼儿心理学是社会人群认为幼儿园目前最需要培训的内容。幼儿期处于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5]。然而,目前针对幼儿心理方面的保育即使是在一些优质示范园中也相当缺乏[6]。C.园内交叉感染是家长认为孩子致病的首要因素(76.67%)。学龄前幼儿虽具有身体抵抗力差的生理特点,但幼儿易生病也与幼儿园保育工作做得不细有关[7]。D.93.97%的调查对象认为幼教机构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配备保育护士。我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
员配备较10年前虽有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和专业水平欠佳的问题[8]。这些问题都将直接或间接导致幼儿身心健康存在隐患。由此可见,目前的保育保健专业人才资源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想解决社会需求问题,就必须先解决人才培养问题[9]。为此,建议政府部门重视保育人才稀缺这一现象,可依托医学院校设置保育护士专业,大力宣传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引起社会的重视。
专业设置应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针对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保育护士人才培养除了应侧重于学前保健外,还要注意强化儿科基础医学知识,以提高保育护士专业人才的整体质量,突出其专业特点。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参考设置学前保健学、预防医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急救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等主要课程。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幼儿教育机构和医院的合作,可聘请幼儿教师及儿科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并与临床相结合,提高保育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