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肖玉
(湖北省团风县人民医院,黄冈 438800)
癫痫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我国癫痫发病率约为35/10万人,累积发病率约为4‰~7‰[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GTCS)是癫痫发作常见类型,易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损害,影响患者预后[2]。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丙戊酸钠等药物具有较好效果[3]。但受个体差异影响,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能有效控制。穴位埋线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具备疗效显著、无痛或少痛、手段安全等特点,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适用于对GTCS的治疗[4]。对此,本研究观察了穴位埋线联合丙戊酸钠治疗GTCS的效果。
以湖北省团风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GT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女18例,男25例;年龄18~59岁,平均(32±7)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 13年,平均(5.51±1.16)年。对照组中女 16例,男27例;年龄19~60岁,平均(33±7)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3年,平均(5.47±1.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痫病全面性发作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6]中GTCS诊断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知情同意;③年龄18~60岁。
①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②合并心肝肾等的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④严重的精神智力障碍,不能配合治疗或调查者。
口服丙戊酸钠,初始每日0.6~1.2 g,分2~3次服;7 d后调整至能控制发作为宜,一般为每日 1.8~2.4 g,分3次服。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取①大椎、筋缩、丰隆(双);②心俞(左)、肝俞(左)、阳陵泉(双);③心俞(右)、肝俞(右)、臂臑(双)。风动痰阻型加风池,瘀血内停型加膈俞,风火上炎型加胆俞,肾元不足型加肾俞,心脾两虚型加脾俞。3组主穴交替取用,每次加配穴1个,配穴左右侧交替取用。采取注射器针头简易注线埋植法,用龙胆紫标记进针点,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用一次性医用8号注射针头作为套管,并剪取 1 cm“0”号的医用羊肠线,放在注射针管内前段,线头不外露,用剪掉针尖的一次性毫针(直径 0.3 mm,长50 mm)作针芯,捏起或绷紧进针部位的皮肤,依据不同部位把针刺入适合的深度,有针感之后,一边推针芯一边退注射针管,把羊肠线埋入肌肉层或穴位皮下组织,拔出埋线针,用无菌敷料压迫片刻,胶布固定。每15 d埋线1次。
两组均医治3个月后评定疗效。
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癫痫计分和3个月内发作频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E-31)[7]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涵盖总体健康、发作担忧、精力/疲劳、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健康、药物影响、自评生存质量8个方面,各方面评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为依据。
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
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74%。
效差:发作频率减少25%~49%。
无效:发作频率减少<25%。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无序分类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8.4%,高于对照组的 6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癫痫计分及发作频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癫痫计分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个月内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癫痫计分和发作频率比较
3.4.3 两组治疗前后QOLIE-31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QOLIE-31各方面评分皆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QOLlE-31评分比较(每组43例)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QOLlE-31评分比较(每组43例)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总体健康 发作担忧 精力/疲劳 认知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22±9.75 66.24±12.261) 45.73±9.12 63.83±12.251) 48.53±9.36 62.82±12.131) 46.81±8.64 62.12±11.981)对照组 51.13±10.02 59.36±11.971) 47.18±9.41 57.48±11.121) 47.94±9.12 56.85±11.491) 48.23±9.11 55.57±10.831)t值 -0.896 2.633 -0.726 2.517 0.296 2.343 -0.742 2.660 P值 0.373 0.010 0.470 0.014 0.768 0.022 0.460 0.009药物影响 社会功能 情绪健康 自评生存质量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1.67±9.87 65.85±12.711) 46.78±9.14 60.76±12.421) 52.13±10.15 64.82±12.561) 47.18±9.15 62.18±12.431)对照组 52.16±10.13 60.24±11.751) 48.13±9.81 54.83±10.741) 49.46±9.28 58.96±11.691) 45.74±8.92 54.91±9.761)t值 -0.227 2.125 -0.660 2.378 1.273 2.240 0.739 3.017 P值 0.821 0.037 0.511 0.020 0.207 0.028 0.462 0.00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为癫痫常见发作类型,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直、阵挛,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意识丧失[9-11]。癫痫治疗最重要的目的是控制发作,维持神经精神功能的正常,药物治疗是首选手段[12]。丙戊酸钠作为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对不同因素引起的癫痫皆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丙戊酸钠可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代谢途径,增加 GABA水平,从而增强GABA介导的突触后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增强GABA与受体的结合,延长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时间[13-14]。同时,丙戊酸钠可同步阻滞神经细胞膜或突触膜上钾和钠传导,从而使去极化最大速率、细胞动作电位幅度下降,阈电位升高,最终使兴奋性下降[15]。丙戊酸钠等西药虽对GTCS治疗有效,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较多。
穴位埋线是在留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医外治法,与留针类似,它能埋线于患者体内产生长久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16]。本研究中,观察组疗效、癫痫计分、QOLIE-31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穴位埋线联合西药治疗GTCS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主穴选取肝俞和心俞,瘀血内停者取膈俞以活血化瘀,风火上炎者取胆俞以祛风化火,肾元不足者取肾俞培元固本,对于心脾两虚者选取脾俞来健脾补气,综合调理五脏六腑,平衡阴阳。选取大椎和筋缩以行通调督脉经气、健脑宁神、益气开窍、平肝熄风之功。此外,本研究配以阳陵泉、风池通利胆气,行疏肝利胆、疏筋解痉之功;以丰隆、臂臑通经活络,理气消痰。主配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刘德荣等[17]研究显示,穴位埋线所用羊肠线是一种异体蛋白,能诱导人体出现变态反应,在分解吸收后形成局部兴奋灶,通过神经末梢将电冲动传入大脑,使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进而达到抑制或缓解癫痫异常放电的目的。王潇慧等[18]研究亦发现,穴位埋线联合抗癫痫药物相较于单纯使用抗癫痫药物在改善癫痫发作频次、提升疗效方面有一定作用,与本研究基本一致。
总而言之,针对GTCS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穴位埋线进行医治能明显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较单纯西药治疗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