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树正
不久前,我曾寓目20世纪50年代广州周时萍、陈柳湘夫妇的批文献资料。周氏夫妇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周时萍1951年任广东光华医学院学习委员会秘书,陈柳湘则供职于广东省第一卫生学校。
这批资料中,最吸引我的是一通姚楚英写给陈柳湘的毛笔信。姚楚英是民国才女、教育家,她的诗词与书法,都曾经为人所称道,但又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似乎早已被人遗忘。
姚楚英致陈柳湘的信内容如下:
柳湘,我于十四日发出挂号信,昨晚(17日)到盟内听演讲时,由工作同志告诉我说“广州市盟已把你的盟籍转来了”,欣感之余,悔将此事又来麻烦你们。因此,今天即刻写信来通知你们,请不必再去提起了,同时,向你们道谢!并致敬礼!
姚楚英6.18
官老先生前,代为致意,恕不另。
这里提及广州市盟转来姚楚英的盟籍,市盟应该指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因为这批周时萍陈柳湘夫妇的资料里面,夹着一份1958年7月23日的中国民主同盟广州市委员会《穗盟工作简报》,由此推测姚楚英与陈柳湘夫妇,不但同为教育工作者,也多半是民盟成员。
我昔年藏有姚楚英《楚英诗存》一册,陈树人题书名,高二适等人作序,其族弟(南社)姚养怡等题词。排印于民国二十五年,应是姚楚英早年之诗集。而据此可知楚英半生行履。
姚楚英,江蘇南汇(今归上海)人也,祖前清举人姚艺谙,父秀才姚电生。姚楚英卒业于上海文治大学。历任南汇城南女校校长,吉隆坡、新加坡两处南华女校校长。又曾“若鄂若粤,雪泥萍梗,只身往返”。民国二十二年曾从南洋回国,橐笔京中,即高二适序中所谓“余于役京师,获与楚英同曹治事”者。
姚楚英离开为之作育菁莪的南洋,郁达夫却去了。两人是否见过面,我没有考证,但两人却有段文字缘。
据1986年7月5日《北京日报》文章《郁达夫的一首逸诗》,抗战时的1940年,郁达夫曾在南洋,给朋友手里收藏的《楚英诗存》题过一首诗:
文物中原剩劫灰,
朅来异地育英才。
木兰心事何人会,
南海舟中一剪梅!
郁达夫在南洋的友人、新加坡中国语文学院张明兹教授说:姚楚英《楚英诗存》中《自哀》诗有“谁似木兰兼智勇”句;而《一剪梅南海舟中》词内有“清风明月可怜宵”的句子,郁达夫认为此词“凄清欲绝”,故“木兰”“南海”二句乃脱化于姚作原句。
姚楚英在20世纪40年代,与女画家李青萍也有过一段交集。缘起之地,亦是南洋。
李青萍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蜚声中外,1939年已与刘海粟、司徒乔等艺术家在马六甲、槟城等地举办联合巡回画展。1941年,徐悲鸿应陈嘉庚之邀到南洋讲学,李青萍受南洋华侨总会委托,协助徐悲鸿筹办画展。同年,李青萍的《青萍画集》由徐悲鸿作序、题写书名,在《南洋商报》出版。此画集,由当时侨领陈济谋撰写评论,而姚楚英以教育家的身份也撰写了序言。
姚楚英与李青萍,尽管似乎仅有一序之缘,但两人后来人生轨迹,又似稍得相类。李青萍解放后供职文化部,与田汉、徐悲鸿、梅兰芳同事,却在1951年突然销声匿迹,直到30年后才重返画坛。30年间,影迹扑朔。而解放后,姚楚英之萍踪,目前仅见本文刊登此纸信札而已。其既于广州入民主同盟,则非赴台可知。孔夫子网上,又见其1974年书作一幅,可知20世纪70年代姚女士仍然在世,余则史料阙如,不可复问矣。
(编辑/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