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转向艺术疗愈或前景可期

2020-08-17 16:15雨葭
收藏·拍卖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术馆疗法博物馆

雨葭

新冠肺炎疫情刚暴发时,不少朋友私下感叹, “此时才感觉到艺术的无用”。当人们已无法再有闲情逸致谈论艺术时,艺术是否真的变成了人类生活中最无用的东西?无疑,在医疗物资缺乏的疫情初期,艺术显得略微无力,但它却非常有效地作用于人的思想和情感。无论是阳台上的提琴声还是“永不落幕”的各种线上展览,都在传递艺术抚慰人心的力量。

近期,海外一些准备重新开放的博物馆正在将艺术疗愈视为自己的新方向,尝试了各种艺术结合健康的项目。艺术疗愈之说由来已久,疫情新常态里,艺术到底该怎样正确地介入成为了现今艺术界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此外,面对预期收入大幅下跌,行业人士也透露,如果博物馆开始转向艺术疗愈,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收入来源或是募集资金的机会。

博物馆初尝艺术疗愈项目

纽约皇后区艺术博物馆提供每周定期的线上艺术疗愈项目,鼓励人们拿起画笔去表现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与此同时,博物馆的教育者正在试验各种各样的举措,其中包括每周与居家老人的对话,讨论该机构的藏品;一个让看护人学习艺术知识的项目;几节为不会说英语的新移民提供的艺术创作视频课程等。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则准备了一份艺术作品清单,在博物馆重新开放后帮助观众缓解“后疫情焦虑”。今年5月,博物馆还对一项青少年活动做了调整,专注疫情危机期间的自我关照与交流。这项活动由大都会和布朗克斯区艺术博物馆、美国华人博物馆共同组织,参与者通过写作提示、舞蹈工作坊与杂志制作来探讨疫情的影响。“艺术对所有人都具有疗愈作用,”博物馆的高级教育管理工作者丽贝卡·麦金尼斯(Rebecca McGinnis)说道,“人们会在经历了失去之后来到我们的博物馆,对于一些人来说,疾病永久地影响了他们的身体。我们要如何继续反映这一切的人生体验?”

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美術馆采取了另一种方式,他们计划培训100多位志愿者讲解员学习艺术疗愈技能,在美术馆今年夏天重新开放后迎接观众。在鲁宾艺术博物馆,工作的人们也开始关心同样的问题,他们在馆藏的尼泊尔艺术品中,找到一些非常适合自我沉思的内容。现在,该博物馆正计划重启他们的冥想播客,并将部分学习课程安排给受到疫情影响的人,这些课程将包括一些冥想性艺术作品。

博物馆开始严肃地对待艺术疗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美术馆的一个项目,该项目鼓励医生开出“免费进入美术馆展厅”的“处方”。2017年,这家美术馆成为北美首家雇佣一名全职艺术疗愈师的美术馆。担任这份工作的是艺术疗愈师斯蒂芬勒加里(Stephen Legari),通常,他每年接待大约1200名访客,但随着蒙特利尔(加拿大疫情暴发的中心)解封之后,疗愈需求增加了。“在隔离时期,你每天都盯着你公寓里一模一样的那些东西,这种重复正在消耗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与之相比,博物馆是承载着惊奇、美丽与敬畏的地方。”

卡特琳·卡隆( Katerine Caron)大约在三年前参与了这个艺术疗愈项目。卡隆曾在带着孩子过马路时被一辆加速行驶的车辆撞倒,在她的大半生中,这位52岁的作家一直饱受神经损伤和严重创伤的折磨。“我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没有创作过艺术,但是艺术疗法帮助我将我的感受以及对于生活的感激表达出来。”对于她而言,这个疗法为她创造了一个疫情之外的空间,帮助她处理情绪上问题。“我没那么焦虑和激动了,当我欣赏艺术家们的作品时,我知道我并不孤独。”

正如皇后区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所言:“现在,是时候将博物馆视为给人们带来关怀的地方了。随着人们正从长期的孤独与失落感中恢复过来,我们需要发展开放、包容、富有同理心的文化机构。”

艺术疗愈,一门融合艺术和心理学的学科

通过亲近艺术来疗愈心灵并非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创举,早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暴发之后,人们已经意识到艺术与健康的关联。为缅怀死于西班牙流感的亲人,1921年,邓肯菲利普在华盛顿创建了菲利普美术馆,堪称艺术疗愈的典范。现任菲利普美术馆馆长多萝西科辛斯基(Dorothy Kosinski)近期在篇文章中介绍:“美术馆的成立初衷就是要在艺术与健康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这次全球健康危机发生前,人们已对‘健康一词津津乐道,包括身体和心灵两方面。研究显示创造性的艺术与健康息息相关,艺术对糖尿病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都有积极的疗效。然而,人们还不太认识到博物馆与疗愈的关系,通常认为博物馆仅用于保存历史、启发教育公众的艺术审美。”近年来,菲利普美术馆尝试了各种艺术结合健康的项目,例如帮助老年人了解艺术的“创意老龄”项目,与儿童医院合作;针对退伍军人开展艺术疗愈,帮助他们缓解战争遗留的创伤性脑损伤和其他战后创伤等。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艺术疗愈?

心理咨询师陈萍萍表示:“艺术疗愈简单地说是通过些艺术手法或者活动等创造性的过程,来改善参与者的生理、心理和情绪健康状态,用普通人的说法就是帮我们达到身心灵几个层面的平衡。一般的心理咨询会用到分析和谈话的疗法,这种疗法会让人紧张从而抗拒走进治疗室。与之相比,艺术疗愈属于非语言性的介入,更平易近人,也更适用于大众群体,往往也比其他疗法更有效。广义上说,绘画、音乐、制陶、雕塑、舞蹈、戏剧、诗歌写作等以开发创造性为目的活动都属于艺术疗愈。”

如今在欧美地区,艺术疗愈已成为 种对儿童和成人进行评估、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在国内似乎认知度比较低。对此,陈萍萍表示:“心理治疗是从西方传入的说法,会有一个源发地和普及地的区别,所以看起来国内认知相对慢一些。但在我看来,艺术疗愈在中国其实是有本土渊源的。古时候的琴棋书画其实就属于艺术疗愈的工具,只是现在更多被视作为应试教育的一类,疗愈性被淡化。艺术对人的滋养是很重要的。从西方角度看,我们人脑分左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性,右脑则分管图像区分等。当我们过多地运用逻辑,左脑就会压力大,这时候大脑需要通过右脑来舒缓,这个部分如果没有得到舒缓,神经系统就会紧张。这时候艺术疗愈就是个很好的舒缓媒介。艺术本身就有宣泄情绪和疏导压力的功效,很多心理治疗流派都利用艺术疗愈帮助个人走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路径上。”

此外,心理的情绪往往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很多精彩的作品都源自于内在情绪的转化。国外也有病人参加完艺术疗愈项目后,所绘作品参加公开展览的案例。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一书认为,艺术感染力取决于三个要素:情感的独特性,表达的清晰度,艺术家所体验与传达情感的真诚度。感染愈强烈,则艺术愈上乘。

或可成为博物馆新的收入来源

虽然心理学家早就认可了艺术疗愈的益处,数十年的科学研究也表明这种疗法能够改善心情,缓解病痛。但是,美国鲜少有博物馆将自己的资源分配到艺术疗愈这样的项目上。如今,深陷悲痛的大众的需求正在促使美国各地的文化机构建立具有创伤意识的项目。而面对预期收入的大幅下跌,行业人士也透露,如果博物馆开始转向艺术疗法,将其视为一种新的收入来源或是募集资金的机会,他们不会感到意外。“艺术疗愈通常由保险公司赞助,”普拉特艺术学院创意艺术疗愈部门的总监助理迪娜夏皮罗(Dina Schapiro)说道,“你已经有进入博物馆付钱的赞助人了。这对于那些抗拒诸如办公室等传统疗愈场所的人来说是件好事。”

海外博物馆的众多艺术疗愈项目尝试也给了国内很多借鉴和思考。针对此次疫情,国内也有不少机构推出与艺术疗愈相关的展览和项目活动。如上海“磁场计划”推出的“翻篇儿——后疫情时期的艺术疗愈展”;青年艺术100推出的艺术疗愈公益计划“花开正当时”,此计划也是项邀约公众参与的艺术公共行为,观众可以通过共建“希望花海”(DIY墙面互动)、手机与装置LED屏的数字联动(电子屏互动)、新媒体互动花开(肢体感应互动)等诸多形式参与其中。

青年艺术100总监彭玮表示:“以‘花为题,以简单而又打动人心的图案作为基础,发起从线上到线下的全民艺术共创。我们希望尽艺术的力量与公众共同完成Hope Hower计划的系列呈现,用这一简单的参与互动能够疗愈疫情期间受影响的心情与精神世界,唤醒我们生活所在的城市的活力。”

尽管现在的艺术疗愈还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但艺术始终陪伴人类的发展。疫情新常态里,新互联网时代,从危机到生机,人人创作、人人“在场”,艺术应刷新感染力,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亲密连接,成为疗愈心理创伤的药方,以更温和的方式向人类精神最深处探寻。

(编辑/雷之焕)

猜你喜欢
美术馆疗法博物馆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博物馆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露天博物馆
加州美术馆
博物馆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