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忠
提及文物审美,让人不由想起四川安岳地区的佛像“毁容式修复”一事。新佛像周身颜色红黄绿相间,看上去没有了原来佛像的神韵和优雅。 一次不具美感的翻新,顷刻间就将几千年的历史化为虚有。
画家吴冠中说:“现在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审美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文物,找到与历史相处的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审美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因爱美的天性,铜镜的市场应需而生。但当时铜镜造就的青铜浇铸工艺的顶峰这一历史与相关的美学知识却不为人知。大观博物馆是国内青铜镜和纸币门类收藏首届一指的博物馆,馆内所藏的青铜镜,缘起2008年中拍国际的春季拍卖会上拍得的一面六羽神兽浮雕镜,这可以说是体现传统文化和审美在收藏中重要性的一个开端。
在如今急功近利的艺术市场,收藏铜镜这类市场不走俏的门类,很多人会表示不理解。一是因为博物馆收藏的铜镜数量较少,精品不多,看不到价值所在,这是不主动接触的原因之一;二是傳播与铜镜相关的美学资料也较少,很多关于文物历史的信息多集中在教科书上,这就导致了小众文物藏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艺术价值都没有得到认识和传播。
私人博物馆相较于国家博物馆的藏品,可以说种类更细分垂直。藏家借助私人博物馆这种形式,将私人珍藏回馈社会,也向广大民众多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的机会。1996年,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在北京开放后,众多收藏界人士纷纷效仿。可近年来新建的私人博物馆,却赝品频出,闹剧不断。就在去年,重庆大学耗670万元巨资建立的博物馆,却在网络上被指出馆内展出的大部分藏品为赝品。
博物馆展出赝品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不但违背了博物馆建立的初哀,更是对历史文物的一种亵渎。其社会危害性巨大,不但颠覆了历史文化,而且误导审美向错误方向传播。
私人博物馆将个人收藏展出,初衷是希望可以以此引导收藏的圈子走上正确的道路。毕竟只有当大众对文物的审美意识得到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得到普及,才能推动收藏的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才会迎来各种小众收藏的春天。但凤毛麟角藏品的升值案例,吸引了很多希望“一朝暴富”或者对收藏感兴趣的入门者误入歧途,这才导致了国宝帮的猖獗。
其实在计划进入一门收藏前,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和摸底工作。参观博物馆,走进市场接触赝品,拜访专家上手真品,这些都是一个分辨和认识“假美”和“真美”的过程。直到这些学习的经验,累积到足够的自信,便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出手。在集中时间看、快速出手买的经验里,不仅会形成相对完整的收藏理念,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框架。
而要成为收藏大家,或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三力”缺不可。所谓“三力”,第是眼力,第二要有财力,第三就是魄力。所以在收藏入手的时候,应该先从审美入手,再衡量文化价值。就以收藏铜镜为例,首先需要强调尊重和欣赏美,这样才能让千年流传下来的真精稀得到传播和认识。
正如曾在某个活动中,我所提到过的一个问题,生活中大家往往在选择伴侣的时候,眼光都会往最好的去选择。但是涉及收藏,火眼金睛似乎就没有了,如果不能带着审美的眼光去选藏品,往往也没办法挑出称心如意的精品。
所以,培养审美和学习传统文化这两点,可以说是收藏入门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编辑/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