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

2020-08-17 07:24贾旭阳
时代人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声乐传统音乐

贾旭阳

  • 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正如同我国传统音乐中大量的灵感素材都选自平常生活,用歌曲的形式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从而达到享受音乐陶冶情操的作用[1]。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呈现中国民族特色,还能加深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识,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又称《夕阳箫鼓》)这一首古代名曲,其用琵琶、长萧与鼓声演奏出雅致优美的旋律,再配上描述浔阳动人夜景的填词,让学生在教学中受到文学的熏陶,感受歌曲中闲适恬淡的意境,以丰富精神文化世界,培养音乐素养与文化素养。此外,传统音乐的种类形式不同,对演绎的情感、技巧的把握都有相应的要求。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其气势磅礴,用歌声歌颂中华人民顽强不屈坚决斗争的精神,痛斥侵略者的残忍行径,采用多个声部合唱、变化多样的形式,情绪饱满并且层层递进,对气息、情感等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声乐教学中掌握传统音乐的演唱,对专业水平的提升大有帮助。同时,响应新时代的号召,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培养新一代青年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奋斗,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 传统音乐与声乐教学相融现状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正在积极推动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 高校对传统音乐文化缺乏重视

在世界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差异与文化观念的影响,西方音乐发展得更为系统、标准。相比之下,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到过多限制,在历史环境下缺乏自由生长的土壤,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明显小于西方音乐,以器乐为例,二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和声的运用[2]。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世界范围内各国交流日益紧密,西方音乐流入我国给传统音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即使我国早在70年代就在高校里开设民乐专业,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为传统音乐的流传打下了基础,但在新文化与新时代浪潮的裹挟前进下,西方音乐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更多的人选择学习西方器乐、美式唱法,这种冲击带来的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当今高校不重视传统音乐的情况起到了一部分经济上的作用,部分高校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的认识不够彻底,从而在教学方面的安排投入都不够合理,造成声乐教学缺少与传统音乐的融合的现象。

  • 教材内容选编枯燥

声乐教学除了练习,还离不开教材上的理论指导。但当前市面上广泛使用的教材版本没有及时更新,老版本教材选择的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大多与时代脫节,主题单一,没有进行适当地发散补充,在课堂上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高校课业繁重,学习需要较好的自觉与自律,因此大部分学生课后也几乎不会主动搜寻相关背景与知识。而声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是非常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从教材内容选编来看,也是导致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融合不紧密的原因之一。

  • 教学资源运用不充分

民间音乐作为传统音乐的一个分支,包含了众多民歌、歌谣、山歌等,除汉族外,我国拥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代表本族特色的歌曲,并且因为地形、生产习惯、生活习俗不同,不同地区传统音乐的形式都有着差异,精彩纷呈的民族地区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传统音乐文化。但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却没有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有些高校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对民族特色有一定的了解基础,课堂上却没有将这些便利的条件运用起来,导致传统音乐与教学的融合流于形式,脱离了生活。

  • 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缺乏自信

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新一代的年轻人早早地便拥有便利的条件与便捷的机会去接触西方音乐,由于家长、社会的主流观念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从义务教育时期开始,就不太乐意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这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缺乏信心的表现,进入高校开始进一步深层次地学习声乐后,在没有教师引导、环境熏陶的情况下,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及时消除抵抗之心,从心底里认同本族音乐文化,从而导致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难以达成实际效果[3]

  • 促进传统音乐与声乐教学相融的措施与建议

根据上述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对应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 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传统音乐文化

教学理念关系着教学环节、内容等安排,起着指导工作开展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其对声乐教学的促进作用,更要从宏远方面看到其弘扬文化自信的价值。对此高校摒弃从前单一或片面的视野,拥有广阔的多元视野,合理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在课程安排上或教学内容上适当增加传统音乐的比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行传统音乐融入声乐教学的学习。

  • 创新教学,加强融合

传统音乐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教学中离不开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要积极思考声乐教学的方法、理论、策略的创新,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过去传统音乐的教学主要依靠教材阅读与教师的讲授,学生大都只能跟着教师学习技巧,对于较难要点的领悟自己的缺乏,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新的方法开展声乐教学工作。在学习民族唱法中以少数民族山歌为例,可以将课堂搬到户外,选取校园中的山地或其他可以使用不会扰民的山地,实地演唱山歌,让学生放下包袱,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中,体会山歌中淳朴的民风与质朴的感情,实现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与生活的融合。此外,还可以将其与美式唱法、通俗唱法进行比较,选取风格突出的曲子,进行练耳、视唱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横向对比,在对比中更好地领悟传统音乐的特点,增进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感受。

  •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除了教材、课件以外,本地可利用的资源也属于教学资源。以地方曲艺为例,据统计,我国目前仍然活跃在民间的地方曲艺有400个左右,它们广泛分布在这片土地上,从江南水乡伴着小曲娓娓道来的苏州评弹,到内陆关中的山东快板,亦或是东北平原上转起手绢边走边唱的二人转,它们在我国各个地方迸发出耀眼的生命力,而这些都是声乐教学可利用的资源,在课堂上欣赏地方曲艺或戏曲剧种,课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学会一首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戏曲,或是学会一段曲艺,再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增进学生的实践能力,体会各具魅力的民间声乐文化,便于学生更好的感受其艺术内涵,把传统音乐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实现更紧密的融合[4]

  • 积极引导学生正视传统音乐

高校除了提供良好的环境,开展多彩的活动,还应该与教师一起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音乐,用包容、尊重、理解的态度去接受,再通过适时地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美妙,例如在进行赏析民间音乐的时候,可以播放相关影片资料,用艺术的方式促进艺术素养的提高,在学习戏曲曲艺时可以播放《霸王别姬》《梅兰芳》等高质量高水平的电影,感受一代戏曲大师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喜爱升华到个人素养与国家文化自信道路上。

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是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责任的表现,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与国家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对此高校要做好引领模范作用,将更新的教学理念化为实际行动,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传统音乐与声乐的教学结合,运用教育的力量提高学生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使命感,培养新一代的专业人才走好我国的文化自信道路。

参考文献

[1]张艺臻.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6):120-121+134.

[2]王晋敏.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脱节的原因及其融入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07):250-251.

猜你喜欢
声乐传统音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少年力斗传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