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凡
摘要:计算机应用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其他各类新兴信息通信技术风起云涌般地快速发展,把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的场所迅速推进到了一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大数据环境之中。大数据环境的出现,对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经营模式、经营方法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企业这些传统的经营管理要素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创新发展需要了。企业要实现大数据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标新立异、革故鼎新,摒弃传统发展思维中旧的、过气的东西,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理论,才能把企业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大数据环境的出现,为企业发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只有认清适应大数据环境需要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克服困难,与时俱进,才能为自己未来的经济建设铺平道路,在商海水阔中行稳致远。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应对策略
1 大数据概念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数据这一新兴概念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目前学术界和理论界对于大数据概念还没有给出一致性的说法,以当期情况来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所谓“大数据( big data)”,指的是“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学术界主流观点普遍认为,大数据环境的形成应该具备这样四个特征:一是数据的规模大,大数据体量巨大,内容丰富,信息资源来源广泛,企业经济活动涉及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规模空前巨大;二是数据的多样化,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经济活动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呈现出了多维性、多元性、复杂性、异构性等特征,单一的信息来源渠道已经退出了企业经济活动的舞台;三是数据的增速快,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种社会信息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方式,这是企业在传统经济活动中所不曾经历过的,慢节奏式的管理方式将面临淘汰出局的风险;四是数据的实效性强,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经济活动数据信息传输频次高、间隔短、连续性突出、动态特征明显,企业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处理,经济活动的时效性显著增强。大数据环境所具备的这四个特征是传统经济环境所不能比拟的,甚至是望尘莫及的。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环境中,企业数据信息分析行为通常只针对某个个别经济现象,采用的是抽样式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显然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很难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可靠的佐证。而在大数据环境下则不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对象通常都海量的数据信息,企业通过利用专业服务器对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梳理后,获得的分析结果当然要比传统分析法得来的结果更加全面和准确,因此,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经济发展具有更多的数据资源来源渠道,具有更强的数据信息捕捉能力,具有更先进的数据信息处理方法,因此也就具有了更大的市场经济优势和更稳健的发展能力。
2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经济建设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对此,企业必要有一个明确的、清楚的认识,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扬帆致远。
首先,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发展迎来的机遇突出表现在了两个方面:其一是,大数据环境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更丰富的、更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体量巨大的数字资源、多渠道的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数据捕捉方式、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些传统经济环境所不具备的优势为企业在海量数据中寻找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信息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条件。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化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更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企业由此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机;其二是,大数据环境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准确的客户信息。企业要想在商业竞争中获胜,就必然要把握好市场需求动向,赢得客户群体的支持,这就需要企业去了解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体验。在传统经济环境中,企业的做法不外乎是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这些方式不但效率低,调查对象的数量也常常不保,并且还经常会遭到调查对象的敷衍,难以取得真实的调查效果。但是在大數据环境下,这种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企业利用大数据超强的信息捕捉和梳理分析能力,轻易就能从海量的数据资源中挖掘出于已有用的价值信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挖掘信息的比对甄别,就能较好地预测出市场上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和消费体验,企业据此当然就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更加具有预见性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其次,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大数据环境为企业经济活动经营决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的原因在于,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传统的数据信息获取渠道和分析方式被打破了。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要想利用获取到的全部数据信息资源为自己的经济活动服务,就不仅要具备先进的对数字信息的分析能力,而且还要同时具备先进的对非数字信息(比如音频、视频、图像、图表等等)的分析能力。而从当下企业对数据信息分析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虽然在数字信息分析方面已基本成熟,但是在非数字信息分析方面却还存在着明显的技术性能力欠缺。这种情况会让企业常常身陷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那便是,虽然数据库中存储着大量的有价值信息资源,但是囿于对非数字信息分析能力的限制,所以对数据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被大打折扣,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因此要受到挑战;其二是,大数据环境为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因为,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时间界限和空间界限被突破了,大数据环境把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推向了无纸化办公时代,推向了网络化办公时代,推向了线上线下互动的办公时代,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向被管理的一方发出指令,而被管理的一方同样身在异地就可以向管理者进行工作汇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已经不再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就可以完成对工作进展的安排和部署。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发生的这种改变是传统管理模式始料不及的,如何才能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这对早已习惯于传统管理模式的企业来说,无论是在管理观念上还是在管理技术上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 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发展应对策略
学习、了解、掌握、应用大数据技术,是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对企业经济活动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大数据环境的出现,在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企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创新与变革机遇。在挑战与机遇面前,企业应该何去何从,无需赘言。企业只有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主动做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主动应对挑战淬炼自我,主动除旧布新勇于并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方能成为风云诡秘波澜壮阔的商海弄潮儿,方能历练出“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发展真功夫,方能在商海水阔中奠定长久发展下去的牢固基石。
3.1企业要重视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虽然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中,大数据观念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渗入到了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但是直言不讳地说,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还停留在科研机构和专业领域,就企业自身来讲,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处在初始阶段,或者说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一问题的形成,很大原因是在于企业对大数据应用重视的不足,一方面企业管理者思想转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不是一时半晌就能革除的。所以,变革传统观念,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是当前企业在发展道路上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3.2企业要强化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
前文说了,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经济活动被赋予了强大的数据捕捉、数据收集和数据存储能力,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企业就具备了驾驭这些数据的能力,企业要把这些庞大、杂乱、无序、却有着极高经济增加值的海量数据转换成于自己有用的经济信息,还必须要具备同样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企业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才能从这些杂乱的大量数据中挑出良莠,辨出真伪,去伪存真,让有用的数据尽快为我所用,让无用的数据让出宝贵的存储空间。
3.3企业要建立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这是企业在应用大数据进行工作管理时必须具备的一项先决条件,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加快了企业管理信息在各级管理部门中的流转速率,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拓宽了企业管理层与下属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为企业领导层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支撑。所以,企业要提高大数据环境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必然要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3.4企业要全面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经济环境的出现,多少會让企业有些始料不及,虽然企业在思想观念上和认知领域上已经有所准备,但是真正要让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全面应用,单就技术层面和专业人才层面来讲,企业到底还是有些猝不及防的。当然,技术层面准备的不足,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专业人才准备的不足,有了专业人才的打底,专业技术自然就会搞上去了。因此,全面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这是当下企业大数据环境下发展经济必须要直面的现实问题,必须要尽快着手解决,容不得半点迟滞和拖延,否则,企业的发展优势就会在商业竞争中丧失殆尽,对此,企业不可不慎!
参考文献:
[1]李刚.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性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 (07)
[2]钟政.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分析[J].纳税.2019,(05).
[3]朱胜果.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分析[J]现代商业,2018,(21).
[4]邓武.大数据视域下优化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8).
[5]马百皓.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分析[J]品牌研究,201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