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钰颖
摘要:利率在整个资本市场机制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央银行利用利率传导机制调整基准利率以实现对货币总量的控制,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由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加速我国金融市场化发展的重点,在当下国际资本市场动荡背景下,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充分运用好“利率”这个工具,可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对已经取得一些进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并梳理有关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的文献,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风险;渐进式改革
0引言
利率市场化是指由金融机构替代中央银行政策规定,把利率水平的决策权分散到市场经济主体。具体来说,就是把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作为基础,金融机构综合考虑货币市场上资金供需双方力量的多空以及对未来市场走向的预测决定利率水平高低的利率形成机制。
那么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应如何抉择?构建健全的利率市场化体系要历经相当长的时间,这使得其实现方式只能是渐进式改革,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尚未健全的环境下,利率市场化推进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的首先放开,然后是贷款和存款利率的有序放开”作为总的推进思路。自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长远目标到2015年取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6到1999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第二阶段是从2000到2004年外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第三阶段是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1]。2015年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放开,形式上取消了利率管制,但利率“双轨制”现象尚且存在,传统的政策利率依旧会影响到利率定价,因此不能说明我国利率化市场改革成功完成,由此梳理利率市场化改革风险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思路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利率市场化改革路径相关文献
利率由市场来决定才能够确保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是最有效率的,我国学术界的相关分析和研究,认为循序渐进放开利率管制政策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情况,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渐进式道路提供理论依据。
易纲(2009)[2]分析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历次的利率调控、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和银行存贷利差问题进行研究,我国存贷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应采取逐步取消利率管制,“先贷款利率,后存款利率,最后是境内外币”。对于一些尚未达到放开条件的利率品种,一方面保持一定的管制,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依照简化方针,有序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
牛克成[3](2014)指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货币政策实施效果、银行业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融资和货币传导机制有重大推进意义,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市场环境也相当成熟,同时借鉴美国、日本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吸取阿根廷、智利的激进式改革带来的“后遗症”,指出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借助银行理财产品、企业债券市场和存款保险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王国松(2001)[4]分别对国外和国内的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国内外实际利率的增加都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我国的实际利率与储蓄效应却显著为负,从金融约束理论角度出发为中国实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从宏微观角度(如财政约束、银行风险约束、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约束等方面)指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减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需要有相关配套措施。
胡新智、袁江(2011)[5]通过比较美日韩“渐进式”改革和拉美为代表的“激进”式改革具体措施和特点,并分析其利弊,指出“渐进式”与“激进式改革并无本质差异,都是改革,但一项改革的成功实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环境和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并从宏微观两个维度探析利率市场化存在的一些影响。
2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渐进式改革方法使得金融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明显提升。但鉴于我国金融市场运转机制不健全、市场环境尚不稳定,这一次改革也必定带来利率管制时期前所未有的风险,对此,一些学者对当时环境下的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展开了深入探析,其中有些学者综合剖析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风险,而有些学者则集中考察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风险
吴刚(2015)[6]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但对于经济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而言势必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金融风险,加大金融管理的难度,并从收益率曲线风险管理水平及期权性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探析,利率的无规则波动导致金融行为主体根据利率水平安排其自身持有的资产与负债,促使期权化风险管理难度加强,同时也为银行进行风险控制提出一系列措施。
格桑央吉(2014)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风险进行剖析,指出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都离不开资金内部流动性问题、经济个体的信用风险问题和外部环境的汇率问题。从流动性方面指出存贷利差、收益变动和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难题。从个体信用风险视角考虑个体资金借贷风险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银行承担风险加大面临的信用风险陡增难题。从宏观汇率角度探析国际资本流动性引起的汇率变化不利于一国货币稳定、个体财富效应进一步影响消费。从以上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各类主体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陷入的暂时性难题。
邵伏军(2004)[7]从影响范围层面将对不同微观行为主体,如商业银行、非金融机构、企业等带来的风险归类于微观风险,以及包括金融调控风险、银行危机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宏观风险。同时介绍了测度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能遭受到的利率风险的方法,如利率敏感度分析法、持续期分析法、B系数法,对我国改革后的實际利率变化水平趋势进行分析,指出我国超高利率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吴炳辉、何建敏(2014)[8]对利率市场化理论展开梳理,并从不同角度对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从个体、企业、商业银行等经济主体角度、对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角度以及从汇率角度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个人财富角度对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理论分析。
2.2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研究
黃金老(2001)[9]将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分为阶段性影响与恒久性影响。阶段性风险主要包括利率水平快速提升造成的宏观金融环境冲击、短期内转轨时期商业银行尚未创新出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可能会造成贷款坏账增加和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银行脆弱性增加,同时也会加大政府的债务。而恒久性风险包含由于银行目前的敏感性资产负债不匹配、对银行的净利率收入造损失,此外还可能产生长短期利率倒挂的现象。
巴曙松、严敏、王月香(2013)[10]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金融业达到一定时期之后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客观需要,也是必然结果,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这不仅仅是因为短期内存贷利差减小降低其盈利规模,更是因为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小、自身竞争能力较弱等原因。
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2012) [11]发现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后,存贷利差、资产负债结构、净息差和银行转型业务等是商业银行未来短期和长期须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各国实际情况指出,存贷利差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皆呈现不断加大的走势,综合考虑分析结果对我国商业银行解决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金融风险提出解决的方法。
3 结语
目前有关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风险的研讨重点集中于两个层面:第一,分析各类经济主体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第二,集中剖析商业银行遭受的金融冲击。商业银行在利率传导中居于核心位置,且我国作为银行主导型的国家,对银行面临风险的分析就更加重要。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得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每个国家金融发展到特定时期所不可避免的一次改革,但由于每个国家内部经济环境发展程度不一、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同,不同国家往往在选择利率改革道路上有较大差异。对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进行观察很容易得出,激进式相较于渐进式所带来的后果更严重,但采取渐进式改革也并非没有任何危机,借鉴其他国家的改革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我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潜在危机。
参考文献:
[1]崔惠芳,赵伟.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04):29-36
[2]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01):1-14
[3]牛克成浅论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策略选择[J]中国市场,2014,(17):127-128.
[4]王国松.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J]经济研究,2001,(06):13-20+95
[5]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06):132-145+6
[6]吴刚利率市场化的金融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15,(06):192193
[7]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析[J]金融研究,2004,(06):90103
[8]吴炳辉,何建敏.中国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风险理论[J].财经科学,2014,(03):1-10
[9]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2001,(01):19-28+94
[10]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04):27-37
[11]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0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