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
编者按:
2015年,广东媒体接连曝光保姆毒杀老人案,犯案保姆何天带、陈宇萍后来皆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2017年6月,浙江杭州雇主陈某某及其3个子女,因保姆莫焕晶在家中故意纵火全部丧生;2020年5月,江苏常州83岁瘫痪老人陈某被保姆虞某某残忍闷杀。此外,以针刺、拧掐、摔打等方式虐童的“毒保姆”更是屡遭媒体曝光。尽管这些“毒保姆”代表不了整个行业,但案件频发,不得不让人们高度关注这一行业存在的问题。作为雇主,如何才能请到放心、安全的保姆呢?
“毒保姆”个案令人发指——纵火烧死雇主,闷杀八旬老人,虐童不择手段
2020年5月初,网上一则“保姆将83岁老人闷死家中”的消息让人后背发凉。事情发生在江苏溧阳,一位83岁老人在家中去世。老人去世前因患有糖尿病,家人请了保姆照料。保姆虞某某67岁,干活勤快、细心,没事就坐在老人跟前陪老人说话、给老人按摩,与这家人也相处融洽。没想到,在虞某某工作仅仅8天后,老人突然离世。尽管这家人对老人突然身故觉得蹊跷,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是保姆杀害了老人。事后查看家中监控,视频中的一幕令一家人万分震惊:保姆虞某某先用毛巾捂住老人面部,之后又坐在老人胸口。老人多次挣扎,保姆却镇定自若地摇着扇子。没过多久,老人停止了挣扎。保姆确认老人死亡后,给老人的儿子打电话报丧。再回放案发几天前的监控,才发现保姆经常不给老人喂饭,还曾将老人的被子扔在地上。老人家属非常痛心,完全不能理解保姆为何下此毒手。据说,当地有个风俗,如果是保姆照顾的老人去世,去世老人家里需支付保姆当月费用,还要包红包给保姆“冲喜”“解晦”。而家政圈也默认这条隐形规矩。
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并非孤例,类似的“毒保姆”事件早有曝光。时间推移到2017年,杭州发生的保姆纵火案曾轰动一时——保姆莫焕晶因一时心生贪念,一把火烧毁了雇主原本幸福美好的家——在这场大火中,女主人和三个孩子不幸殒命。
杀害雇主这种丧心病狂的事件尚属于极端个案,更为常见的,是各类冷血虐童的保姆。
2020年1月中旬,湖南省长沙市杨女士通过家中监控发现,保姆罗某在家中帮其照看小孩时,因小孩哭闹不止,便对小孩实施摔、扔等故意伤害行为。被虐待的孩子仅10个月大,而罗某还是雇主一位长辈帮忙请的熟人。
类似的保姆虐童事件,仅2017年被媒体报道的就有好几起。2017年11月,山东省东营市的刘女士发现1岁多的宝宝行为异常,夜里常常惊醒、哭闹,拼命往妈妈怀里钻。刘女士仔细查看,发现宝宝小腿上有一处瘀青。查看家中的监控视频发现,请来照看孩子的保姆频繁掐、打孩子,扇孩子耳光,拧孩子胳膊。2017年3月,安徽一位年轻妈妈发现保姆用鼓槌猛打尚不足1岁的孩子,并扇孩子耳光;4月,宁波一起保姆虐童事件被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曝光:保姆摔打孩子、用毛巾抽打孩子、下重手拧孩子,视频画面让人心惊肉跳。
“毒保姆”折射突出社会问题——行业监管不力,从业人员复杂,市场需求旺盛,供需矛盾突出
“毒保姆”案频发,让广大百姓渐渐对保姆失去信任,折射出很多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从业门槛过低,家政服务业乱象丛生。全国多地记者对保姆市场做过探访,对行业乱象表示担忧:从业门槛低,低到仅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入行;家政公司对新人不测试、不审查,不进行专业能力和心理健康评估,甚至对那些有“黑历史”的从业者无任何从业约束;不培训,对学历或教育经历零要求……简而言之,只要你愿意,出示身份证就能到家政公司做保姆。而一些不经过家政公司的私下雇请,或经熟人介绍的保姆,甚至连身份证都不需要。这无疑给整个行业埋下极大隐患,不但雇主的相应权益难以保障,甚至危及雇主人身、财产安全。仅以健康为例,福州市有一家三口体检时发现,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第五项均呈阳性。一查才知道,家里的保姆竟是肝炎患者。深圳一个3岁女童突然出现咳嗽、低热等症状,送医后被确诊为肺结核,传染源头是家中保姆。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某师范大学对部分家政人员的现状与心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调查的家政人员属于低自尊人格,即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自我效能感较低,很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消极甚至仇恨等负面情绪。无论是几年前发生在广州的两宗“毒保姆”案中的何天带、陈宇萍,还是刚刚发生在江苏的闷杀老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虞某某,都有相似的“犯罪心理画像”:心性冷漠、残忍,具有一定的反社会人格。还有些保姆原本就自带恶习,对雇主更易做出极端的事情。杭州纵火案中的毒保姆莫焕晶就是因赌博欠下赌债,想放火再滅火以博取雇主感激进而再向雇主借赌资,结果因火势凶猛难以控制酿成惨剧。
市场供不应求,雇主饥不择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和二孩政策的放开,家政服务需求逐渐增加。虽然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也在逐年增长,但难以填补需求缺口。据央视报道,目前我国家政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但需求量超过7000万户。其中,照顾老人和小孩的保姆更加短缺。雇主往往急于用人,只凭面相、感觉选人,对保姆根本无法仔细了解。武汉的小杜是高校老师,去年生完孩子产假快结束了才匆忙在网上发信息找保姆。很快有家政公司联系了她,并给她推荐了一位40多岁的阿姨。阿姨衣着干净,看起来很精干。小杜只视频面试了一下就同意让阿姨上门。可仅仅工作了3天,阿姨便不辞而别,“顺”走了小杜家中一块价值3000元的手表和800元钱。小杜心惊胆战:这“顺”走的要是孩子可咋办?
缺乏统一服务标准,行业监管不力。目前,家政行业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市场混乱,给不讲诚信的中介机构甩锅的机会,也给不良保姆以可乘之机。许多家政公司明确表示:如果有纠纷,只能报警。言外之意,他们担不了责。北京市海淀区就曾发生一起这类案件。赵老太的儿子与家政公司及保姆许某签订了中介服务合同,约定由许某担任全日住家保姆照顾赵老太。后因赵家人发现保姆掐打老人,多次与家政公司沟通无果,赵老太遂以侵权为由将家政公司诉至法院,却被告知保姆与家政公司之间并非雇佣关系,保姆的行为也不是履职行为,要起诉只能起诉许某。无奈之下,赵老太撤回了起诉。出现类似纠纷跟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和指导密切相关。
请保姆不可忽视“安全”——考察、管理、沟通需用心,日常安全防范需加强
一方面是保姆市场供不应求,一方面是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在这种状况下,请到放心保姆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雇主,慎重选择是请到安全保姆最关键的一步。
张女士的母亲年近八旬,患有老年痴呆症,时而糊涂时而清醒,糊涂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张女士和丈夫工作忙,无暇照顾母亲,老人又不愿去养老机构,他们只好请居家保姆。鉴于“毒保姆”事件频发,他们特别谨慎,首先从大量家政公司中挑选了一家证照齐全、口碑较好的,然后从这家公司提供的多名保姆中挑了两名有健康证、无犯罪记录,年龄在50多岁,家庭状况正常的候选人面试。所谓面试,就是跟用工对象拉家常。张女士跟她们都是同龄人,以“姐”称呼对方,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聊到老人大小便失禁时,其中一位秦姐不禁皱眉,明显有厌恶之嫌。而另一位黄姐却轻描淡写地说:“谁没有老的时候呢?”就是这句话让张女士认定了黄姐是最佳人选,尽管黄姐提出的报酬稍高一些。面试之后,张女士又从黄姐以前的雇主那里打听了黄姐的情况,得知她性格开朗,家里婆媳关系和睦。有了好的人品和健全的人格“背书”,张女士决定请黄姐。但签合同之前张女士邀请黄姐到家里跟老母亲见面,试用三天,让黄姐对她的服务对象也有个了解。这样相互认可后,张女士才跟黃姐签了正式雇佣合同。如今,黄姐在张女士家干了一年多,双方都非常满意。
有人说,找个满意的保姆不比找对象容易,靠的是运气。张女士却说,找保姆的确跟找对象一样难,但并非靠运气,而是靠用心。
一是用心考察,不能病急乱投医。考察的内容包括人品和身心健康状况。对雇主来说,保姆的人品和健康比能力更重要。身体不好,特别是有传染性疾病的保姆绝对不能请。有赌博、偷窃等恶习,或性格暴躁、冷漠、爱攀比、好嫉妒等心理问题的保姆也应零容忍。
二是用心管理,不能怕麻烦。必须事先约法三章,明晰雇主与保姆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要明确哪些事必须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最好通过纸质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合同不仅对保姆有约束条款,对雇主同样也要有约束,将两者置于平等地位。此外,可在家中安装监控设备,这样雇主可实时了解家里的情况,防患于未然。监控设备同时对保姆也是一种威慑。
三是用心沟通,不能当甩手掌柜。老人交给保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常回家看看;孩子交给保姆更不能甩手不管,许多事情得家长亲力亲为。这样做,在给保姆搭把手的同时,还能跟老人、孩子增进亲情,跟保姆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同时要充分尊重保姆人格,善待保姆。正常情况下,一个身心健康的保姆,不会无视雇主的真诚,一定会以用心的工作回报雇主。
作为家政服务机构,加强管理,让保姆市场规范有序是重要的一环。细化、规范对保姆的信息登记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是保护老人和孩子安全的社会防线。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加良认为,有必要对从业人员提高准入门槛,并建立一套遴选筛查体系,一方面要注重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把关。与此同时,建立“信用档案”管理制度,给每一名保姆建一份信用档案,会对无良保姆起到震慑、惩戒作用,对认真负责的保姆是一种正面激励。
作为监管部门,强化对家政市场的管理,是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必要环节。无论是家政服务人员从业资格证的全面推行,还是对保姆个人信息的登记管理,都需要家政公司恪尽职守。这就需要主管部门严格管理,倒逼中介机构守规矩,进而消除行业乱象。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