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仕钢
(广东佰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梅州514700)
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品质是通过其形态体现出来的。空间形态作为“各种空间理念及其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外在体现,有以下含义:①是城市居民生活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著的体现就是城市居住活动所占的土地图形;②居住用地的形态是城市居住区空间形态的主要外在表现,包含位置、距离(广度)、方向等要素;③社会文化结构对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的隐形影响因素。”[1]
国家从1991 年开放房地产开发将近30 年,房地产开发从初期追求高容积率的粗放开发逐渐转向精细化的细分市场发展,人民对居住区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逐渐由“量”向“量与质”并重的方向转化,即从追求住宅面积——讲究房型——注重室内设计转向重视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质量[2]。对小区的空间规划、空间使用感受、场所生态环境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房地产开发的初期阶段,大家都处于解决居住的“温饱阶段”,更多的在于满足于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其他方面未能有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目的驱使下只能是造出一个个高容积率,环境品质不高的小区。目前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理论与研究仍停留于表象形式的研究,即对某个专项的设计研究,如居住区外部空间形态设计研究、绿地设计、水体设计、交往空间设计研究等,和对某个层面的设计研究如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研究、可防卫性空间设计研究等,而缺乏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系统整体的把握与研究,更缺乏与实施过程的联系。城市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需要规划、建筑、风景园林、市政工程、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科技人员来共同创造。如何在传统的以规划和建筑为主体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机制中,突破界限分明、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实现包括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在内的多团体、多专业的设计整合成为当今城市居住区环境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
当前居住区存在诸多环境品质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采光通风问题。初期开发的房子栋与栋之间的间距通常都比较密集。而且每栋的标准层户数也较多。据统计,常见最多户数的户型是2梯8户的户型,这样的户型至少有其中4 户的日照很难达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所规定的最低日照要求。这样多户数平面北向的户型通风情况也比较差。
其次是小区的停车问题难以解决。现今大部分老旧小区的停车问题都是居民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这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息息相关,现存大部分居住小区的配套车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小区居民的使用需求。即使之前具有配套建设的小区停车位或地下停车库,也普遍存在停车环境较差的问题。
再者就是小区的休闲娱乐和体育设施配套问题,这在之前建设的大部分小区里面都是空白或者配套不全,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
城市居住区经过30 年的发展,由初期的粗放开发,建设出一大批基本满足人民居住要求的住宅。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住宅的品质有了一些新的要求。住宅不再单纯解决简单的“吃和住”的需要,有了更多“住得好”的精神和感受方面的需求。原来的居住空间不再能够满足现在居住者对居住区空间品质更高的要求。这些需求给房地产的开发者在居住区空间品质的营造提出了更多的课题。居住环境的人性化设计,就是从目标人群的心理角度出发,创建符合目标人群的心理诉求,并以科学的方法改善和提升目标人群的生活品质与品位的一种规划行为[3]。
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可分为2 种形态,即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物质形态表现在空间物质要素的空间组织形式,包括空间的实物形态要素、功能关系、结构层次、结构特征;而非物质形态则是指社会文化观念以及居民区的群众作为组成的社会网络关系2个方面,具体可表现在居民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以及居民的价值观、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1]。
由于居住空间的使用者的心理转变,对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城市居住空间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均有体现。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更多的在居住空间的环境、景观和生态绿化等方面体现出来。优质的居住环境包含了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遮阳,避免炫风的形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同时充分满足居民更多的停车、休闲娱乐和锻炼等需求。小区内部优质的景观和生态绿化等精神需求在居住空间的营造中也不可或缺,毕竟家是现代人们在繁忙工作之余休闲的“港湾”。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可知,老年人对室外景观需求率最高,表现为对景观植物多样性的需求(如树木、灌木、花卉等多样性色彩)、休憩需求、种植需求等。儿童对景观的需求率其次,表现为植物(如草坪和花卉)需求、运动场地需求、游乐设施需求等[4]。
居住区主入口是整个居住区的起点,又是居住区与城市街道之间的过渡空间。而入口景观作为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居住区的景观形象,甚至成为提升城市环境风貌的重要节点[5]。
城市居住区通常容积率较高,而且多数建筑均为高层,甚至是超高层,所以小区规划时在主入口处尽量营造一个开阔和通畅的园林空间,减少对主入口空间的压缩,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对主入口的遮挡,使住户通过主入口进入小区时,有一个尽可能大的视野和视觉进深,可以给人予轻松自在的空间感觉,避免压抑感。但是,这个空间并不是不能锻造,不代表需要一眼望穿,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园建小品、园艺等树木景观营造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园林景观空间,这样可让人在宽敞的建筑空间里体验到园林设计所带来的丰富层次感和趣味性。
于2018 年完成的住宅项目1(见图1),在主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宽50 m,深100 m 的入口空间。在次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宽36 m,深320 m 景观主轴空间。入口空间给人的感觉是恢宏的。
图1 住宅项目1总平面Fig.1 General Plan of Residential Project 1
建筑物在场地中的布置决定了居住区的空间。我国居住小区的建筑布局模式分为行列式布局、周边式布局、点群式布局和混合式布局[6]。小区规划中应尽量采用点群式布局或混合式布局。尽可能多地布置点状的建筑,点状建筑能减少对小区内其他建筑的遮挡,可以在居住区中形成良好的通风微环境,而且小区住房的视觉景观也将有一个良好的视觉通廊。
但是为了达到规划条件中的容积率要求和节约用地的目的,通常都会采用拼接的方式,较为常用的是2梯4户的拼接,具有规整统一的优点,但是也存在有拼接部分的4户影响采光和通风的问题。在实践中可进行一些改良,可采用工字户型跟板式户型拼接,以解决拼接部位采光和通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采用风车型与风车型类板式户型等拼接,较好地解决拼接各户朝向、采光和通风均好性的问题。
在2017 年完成的住宅项目2 中(见图2),采用点状建筑和工字型户型和板式户型的拼接,图1 中项目1 采用了风车型户型和板式户型的拼接,收到了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通风效果可以通过小区的风环境模型模拟结果体现出来(见图3、图4)。50% 以上的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 Pa[7]。
图2 住宅项目2总平面Fig.2 General Plan of Residential Project 2
图3 夏季迎风面风速Fig.3 Wind Speed of Windward Surface in Summer
图4 夏季背风面风速Fig.4 Wind Speed Chart of Leeward in Summer
居住小区内的停车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小区档次高低的其中一个评价指标。小区规划为了达到良好的人车分流,除了在小区外部商业区设置一些临时停车场,小区内部的业主停车绝大部分是通过地下停车库来解决。地下停车库已经成为小区环境营造的重点场所。因此如何规划便于驾车人合理的行车路线,根据驾车人的行车路线和活动范围,提供相应的空间舒适度和环境视觉美感,成为衡量现代住区的设计理念和档次的标准[8]。
地下停车场设计要点可总结如下:
从停车形式、停车库位置的选择、地库平面布局的研究、地库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地库地面的装修设计、地库室内色彩的选择、地库内标识导视和人行出入口的设计、道闸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地库进行精细化设计[9]。
⑴ 需要设置进出方便、识别性强、通达性好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计中,一定要跟小区主次入口、周边市政道路、小区周边环境和人流主要方向紧密结合起来。跟小区主次入口的结合是在解决人车分流安全的基础上,做到小区物业人员的合理管理分配,同时可以加强地库出入口的标识性。地库通达性好体现在主要使用的出入口尽量做到坡道平顺,起点和末端严格设置缓坡段,在入坡和出坡处尽量不设置过大甚至达到180°的转弯,坡道以直线式或平顺曲线坡道为宜,避免设置多段连续改变方向的坡道,那样容易给入库人员带来不适感。下坡道尽端处可以观察到周边来车和人员的情况,尽量保证车辆行进视线120°范围内无障视线遮挡。
⑵地库轴网和车道的设置需要跟停车位结合考虑,轴距的选定以8.1 m×8.1 m 左右为宜,在扣除柱子宽度后能够设置3 个并排约2 500 mm 宽的车位。同时地库中每个单元的车道尽可能设置为回字形,这样可使车辆进出避免走回头路,在车库中的行驶更为顺畅,减少车库内的会车。
⑶地库内应在非人防区尽可能多设置天井、天窗等进行通风。天井、天窗设置位置还可与地库入户大堂出入口结合考虑。地下车库由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而使空气质量大受影响,为了改善地库的空气质量,可在地库中的非人防区多设置一些天井、天窗,把绿化、乔术引入到地下车库当中(见图5),既可以大大改善地库内的通风换气,同时把绿植等景色和阳光引入到地库,降低地库内的压抑感。而地库入户大堂与天窗的结合考虑可以增加入户大堂的标识性,改善入户大堂的空气质量,进而提升用户的舒适感。
图5 地库天井设计Fig.5 Basement Courtyard Design
⑷需要对地库内的标识系统进行分区艺术化设计。现代居住区规模较大,动辄有上千户的规模,地库不少都是超过千辆的特大型汽车库。那么地库的标识系统将是车库有序运行的重要系统。对整个地库进行分片、分区,进行一区一品的风格设计(见图6),能够很好地提高识别性,同时对标志牌、地库墙面等进行精品化设计,将对地库品质起到质的提升。
图6 地库分区Fig.6 Basement Partition
在居住区规划中契入泛会所的理念。泛会所的概念开始于我国南方住宅区对架空层空间的设计与改进。最初将楼层架高是为了改善住区的通风、采光条件,同时可以解决低层住户的潮湿、防盗等问题,达到丰富住宅区景观的效果。早期这些空间也多用于停车或者干脆闲置,后来有些开发商就开始尝试将架空层空间作为住区的公共休闲空间,对架空层空间进行改造,如设置些简单的儿童游乐设施、老年健身设施或者健身器械等,这些措施得到了居民普遍认可,开发商也因此逐渐重视起这些架空层空间的利用价值,布置原先设于会所中的小型功能空间以提高使用效率,慢慢地就发展形成了“泛会所”的模式概念[10]。
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中,很多时候会在建筑的首层设置部分架空层,在这些场所契入一些泛会所的理念,将会是对住户体验的又一次提升。城市居民大多为了生活、工作忙碌,平常很少有集中的时间到小区会所休闲娱乐和进行体育锻炼,为了小区居住环境能够更多融入休闲健身的元素可把会所的功能分散拆分,融入到居民只需用平常零碎的休闲时光就能参与其中的场所(见图7),居民就能更多更广地参与到休闲娱乐活动中,能给小区居民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
图7 架空层设计Fig.7 Aerial Layer Design
城市居住区在空间环境品质营造过程中,如果能在入口空间、建筑空间布局、地下空间环境和休闲空间布局等4 个方面着重思考,解决好这4 个方面的问题,将会对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营造带来积极、舒适和充满活力的元素,必然能给城市居住空间在物质和非物质形态上带来更多的内容。
当然,城市居住区的空间营造并不是单纯的限于上述4个方面,还包括住宅户型设计、造型风格营造等其他方面的探讨。笔者只是针对这4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分析,以期为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品质营造注入更多人性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