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安溪,是福建泉州境内一座古老的小城。因水系密布,古称“清溪县”,域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由多座大桥连接,澳江大桥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澳江大桥位于安溪城厢镇雅兴村和官桥镇碧一村交界处,是由青砖石砌成的三孔石拱桥。桥梁原名“盘石桥”,始建于1917年,后因桥跨澳江得名“澳江大桥”。澳江大桥是安溪、南安、永春到厦门出海的必经之路。大桥下游的渡口遗迹“临江殿”,见证了澳江昔日的繁华。
住在临江殿附近的老人许安回忆,临江殿历史极其悠久,年代已无从考究,听父辈们讲过,有渡口时,就有临江殿了,当时山高水远,交通险阻重重,人们只能祈求神灵保佑出行平安顺利。因而,处在渡口、迎送南来北往远行客的临江殿香火旺盛,影响甚广。
“沿江而上就是湖头,顺江而下就是刺桐港。”雅兴村年近80岁的老人倪武君介绍。从湖头运来的木炭、茶叶、瓷器、杉、竹、石灰、山货,泉州运来的布匹、药材、盐、海产、面粉等,都囤积在这个中转站,然后由陆地运往龙门、官桥、西坪、尚卿等地。这里的货物,也由渡口经过刺桐港销往世界各地。
安厦高速公路大桥穿腰而过
后来,蓝溪上游山林由于过度砍伐,受泥沙冲积,加之光德、同美溪流两岸崩塌数百米,河道搁浅,蓝溪止航,澳江的商业地位日渐失去。而渡口也因为后来的澳江大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体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雅兴村老人许大连介绍,听父辈讲,当时有一县城商人黄贻霖在渡船时,因摆渡人的态度恶劣而发生争执,他发誓若能发达一定来这里建一座桥,方便人们出行。后来他远渡南洋,发家致富,并发起募捐,回到家乡建造澳江大桥。许大连的父亲是位石匠,曾参与澳江大桥的建设,当时的桥墩呈筏形,桥面都是十几个人才能抬上去的长条石。澳江大桥的建成,天堑变通途,石桥上行人如织,各地商贾来往频繁,人们的生活也日渐富裕。后因石桥的高度不够,泄洪受阻,被洪水挟带的大树冲坏。
1920年,侨胞再次集资重建澳江大桥,3年建成。桥长120米,宽6米,高18米,3孔,桥两侧扶栏、望柱均有雕饰,为当时县级地区建造的最大石拱桥。1984年,雅兴公路开通后,澳江大桥成为公路桥。1999年,因受14号强台风影响,再次被洪水冲毁。2000年,重建后的澳江大桥被定为南安、安溪两地开展山海协作的项目,取南安、安溪的“安”字,改称为“双安”大桥。
澳江大桥一直以来发挥着商贸要道的作用,是城厢的雅兴、码头、上营、霞保等村及蓬莱通往与官桥、厦门的交通要道,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完美融合,也是先辈们为开拓和构建美好家园所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如今,澳江大桥上方的安厦高速公路大桥穿腰而过,从安溪经高速公路开车到厦门,只需要40分钟,城际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拉近。这一古驿道同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交相辉映,见证了世纪交通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桥通两岸,澳江大桥历尽沧桑,两度被水冲毁,两次修复重建,每一次的修建,都标志着安溪经济的再一次“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