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芳
一座简朴的二层教学楼,每层只有三间教室,穿过教学楼走进校园,学校的布局一览无余,东西南分别是办公室、教师宿舍、教室,校园面积不大,看起来更像一个四合院,这便是李元寨小学300多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白恒云老师工作的地方。
李元寨小学位于平乡县油召乡李元寨村东南角,距离县城有二十多公里,再往西二里地就是南和县界了。就在这个偏僻的乡村,白恒云老师坚守着她的教育梦,在平凡中用多年如一日的耕耘诠释着她对教育的挚爱。
白恒云说,她儿时的梦想就是当老师,高考结束报志愿,填写的是邢台学院,2000年毕业,便来到李元寨小学任教了。
当年,李元寨小学旧址在李元寨村的邻村西上町村。报到那天看到的场景,让她至今都印象深刻:教室是从西上町村租来的几间简陋民房,黑板是一块大木板刷上了黑墨汁做的,窄小的院落根本容纳不了孩子们活动,甚至孩子们上厕所必须去田地边搭建的简易厕所,有的孩子缺乏管教,也不讲究个人卫生,他们在土里泥里嬉笑打闹,脏得掉渣儿……除了硬件差,更大的问题是,学校的师资缺乏,生源流失严重。很多家长因不放心而不愿把孩子送到这里。
白恒云觉得,自己的一腔抱负被迎面泼了一盆冷水,再想到一同毕业的同学,有的选择去城里工作,收入不菲,而且眼界开阔,她曾一度打起退堂鼓。
后来,面对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的苦苦挽留,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白恒云想到了童年的自己。苦点儿累点儿算什么呀?她也是从农村里成长起来的,她最明白,知识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的意义。思来想去,她决定留下来。因此她主动请缨,担任了毕业班的语文课。一天天,备课、批改作业、组织课外活动……她把工作都排得满满的,寒来暑往,早来晚归,从不落下一节课,这成了她的工作常态。
乡间的小路上,简陋的校舍里,她就像一粒顽强的火种,和同事一起守在落寞的乡村,点亮了身边这些懵懂孩子的希望。
2006年,校址搬迁至李元寨村,校舍亮亮堂堂,硬件设施全面升级。近年来,又不断有新的师资注入,李元寨小学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白恒云一直以来担任着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她连续多年担任五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和一个班的英语课,还兼任班主任,教学能力有目共睹,同时,压力可想而知。
李元寨小学所辖的几个自然村地处平乡县的西南角,地方偏僻,周边也没有企业,老百姓就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农闲时,很多妇女就到本县东边经济比较发达的河古庙、高府镇等地去做工,村里的很多男人就选择比较远的太原、北京等地去打工,由老人照顾家和孩子。乡亲们终年勤勉的劳作,也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他们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能有更好的前途。
作为曾经的农村娃,白恒云明白父辈们对孩子的期望。每天走出校门,看到无论严寒酷暑都按时接送孩子的家长们,她总会从他们朴实的言语和匆忙的身影里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在心里,她对自己说:“我要努力让每一个遇见我的孩子成为最幸运的孩子。”
今年,她又要送走一届毕业班。面对着班里的四十六个孩子,她知道,每个孩子是自己的四十六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都寄托着家长全部的希望。白恒云心里是这样想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们将来是花是草,我不能丢下一个孩子。
在教学中,白恒云秉承的教育理念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培养他们阳光、自信、勇敢、担当、善良等美好的品质。她知道,考试成绩不能衡量一个孩子的全部,她会利用不同的方式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平时还开展书法、绘画、跳绳等多种活动,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扬长处,增加自信,带动他们的学习。
一个孩子都不能落下,让每一个孩子都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长成自己最好的样子,这一直是白恒云老师在工作中所希望的,所努力的。
学校东边就紧邻着一片田野,这里,留下了白恒云老师和孩子们太多快乐的笑声。
白恒云说,我希望孩子们读书不要脱离生活,要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希望他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她利用乡村田园的优势,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来到田野,感受家乡四季的美——春天,她带着孩子们去看绿油油的麦苗;夏天,她领孩子们去看金灿灿的小麦的丰收景象;秋天,她组织孩子们采集五颜六色的树叶;冬天,她领着孩子们奔跑在银色的世界里。在一个个的活动中,孩子们积累着生活写作的素材,体验着大自然的神奇,留下了点点滴滴的美好记忆……
教育,应该润物细无声,白恒云相信,美与爱,会给孩子们的童年打下明亮健康的底色。
面对着成绩参差不齐、个性各异、家庭背景不同的孩子,如何能让他们更好地进步?白恒云认为,它不仅需要爱和辛勤的付出,也更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路不断地总结学习,她对班级管理有了自己的心得。她创立了“对号法”。通过对号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综合素养、作业完成、课堂表现、成绩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孩子成长的过程性管理,并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她还培养学生做自己的小助手,一起管理班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很多事做起来让她也很省心。
在孩子们的眼里,白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白恒云心里装着班里的每个孩子,她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会真正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很多孩子愿意和白老师聊天、谈心,有了什么烦心事都愿意跟她交流,这个班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白恒云老师的班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关爱,很容易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甚至厌学,还有的迷恋网络,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面对这诸多的问题,白恒云深信这些孩子一样能重新变得阳光起来。
她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关注。
课堂上,她有意识地多提问他们,留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下课了,她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辅导作业;放学了,她总惦记着抽出时间,约几个学生专门谈心、辅导;座位安排上,她也特意体现出“一对一”,让学习好的与学困生结成学习小组……她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白恒云总在不知疲倦地付出着。走在上下学的路上,只要看到走得慢的或需要帮助的学生,她总会热情地捎上一程,她的自行车成了很多学生的“便车”。冬天的下午,天黑得较早,对于离家较远的孩子,她都会主动打电话询问孩子到家了没有,甚至主动将其送回家,然后自己再摸黑往家赶。一次家访中,天已黑了,又下着小雨,白恒云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不慎从电动车上摔下来,膝盖磕破了,衣服也被砖头划破了,她强忍着痛回到了家。看到晚归的她,丈夫心疼地说:“你真傻,难道为了学生你不要命了吗?”第二天,她还是一瘸一拐地来到了学校,同事劝她休息,她却说:“闲在家里,放心不下。”
“我不想落下一个孩子”,这句质朴的话语,就是推着她这样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的动力。
白恒云老师是家长们心目中公认的好老师。因为为了孩子经常家访、电话联系,也让白恒云和家长们成了好朋友。很多出门打工的家长说,把孩子交给白老师心里就踏实。
家长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心意。逢年过节,白恒云都会接到家长们的祝福。平时,在路上碰到乡邻和学生家长,他们总会跟她热情地打招呼:“白老师,别太累着了!”平时,她的学生包括那些已毕业了的学生,在校外看到白老师会一边招手一边跑过来,说一句:“白老师好!”有的家长还让孩子捎来自家种的石榴、晒的柿饼,甚至有的把刚出锅的热包子趁着接孩子悄悄地塞到白老师的车篓里。每每想起这些暖心的画面,白恒云的心里就会涌出一股暖流。她觉得,作为老师,能和孩子们、和家长结下这样真挚的感情,是最知足的事。
白恒云老师的公公、婆婆也都是乡村教师,白恒云说:“他们为教育贡献了半辈子,在我们周边村享有很好的口碑。他们的言行影响着我,他们的师德风范激励着我,这也更坚定了我做教师的理想。”
同样作为乡村教师,公公、婆婆最懂得当教师的不易,他们一直都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她。白恒云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很晚,但一到家,饭菜就都做好了,老人告诉她:“好好上课,家里的事就别管了。”2017年8月,公公被查出髓内肿瘤,两个月后,在北京做了手术。当时,病床上的公公对白恒云说:“孩子,回去吧,学校里的课不能停,好好上课。”她没有在病床前守护一天,就回到了学校。11月份公公出院后,白天,家人照顾休养中的老人,而白恒云每天晚上都会端来热水,帮老人洗脚。白恒云一直试图在“好妈妈”与“好老师”之间找一个平衡。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女儿和儿子都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好。说起自己的妈妈,两个孩子都说过这样的话:“妈妈呀,对学生比我们还亲!”
是的,对学生,白恒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面对农村的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白恒云感叹,仅靠一个人、一个学校,力量太薄弱了。2017年,她和同事积极与县妇联联系,在中秋节和春节来临之际,为学校的贫困儿童送来温暖和关爱。同时,学校还得到中国基金会的帮助,每个孩子都得到一份大大的爱心包裹。白恒云坚信,老师的付出会在学生身上撒下爱的种子,在学生的成长路上,爱与被爱都将是不变的主题。
在教学中,白恒云积极学习探索传道授业的新方法和途径。她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她的论文、优质课多次获奖。她教学成绩突出,在全县质量检测中,所任教的学科多次荣获全县第一名。她本人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河北省优秀班主任”“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全国模范教师”等殊荣。这些年来,有很多县城学校向她发出过邀请,但都被她一一谢绝了,她离不开自己教的这些孩子们。
自2017年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后,她也在通过接触优质的教学资源努力学习,努力弥补农村小学师资不足和课程不全的缺憾。特别是近两年来,她通过网络平台,利用班级的多媒体,借助一根网线,带着孩子们学习书法、手工、英语绘本等多门课程,透过小小的屏幕,孩子们和外边世界的千千万万的同龄孩子一起晨读、一起学习,这些教学资源也在慢慢改变着孩子们,丰富着他们的校园生活。大家对这些课程都特别喜欢,每次学习都早早做好了准备。她还通过向广州一个公益基金会申请的“心理素养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经过网上培训合格后,率先在班级里开设了心理课程,努力用专业的知识引导孩子们在身心上学会调节自己,鼓励他们打开心结,培养他们健康、开朗的性格。在这样的课上,孩子们都特别放松,特别开心。白恒云说,学校就应该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在这里,他们能舒展身心、收获知识、开拓眼界,犹如一棵棵小幼苗,不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看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每天清晨,当晨读的铃声响过,在白恒云老师的班里便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灿烂的晨曦中,暖暖的阳光射进教室,照在孩子们的脸上、整洁的课桌上,白老师带领孩子们又开启了新一天的学习旅程……
忙碌了一天之后,放学了,走出校门,平铺在眼前的,是开阔平展的田地。春末时节,暖风吹过,绿油油的麦浪随风起伏,有几处小菜园镶嵌在麦田中,几只小蜜蜂在野花间飞舞……行走在幽静的乡村,白恒云老师觉得自己的心也是宁静的,和孩子们在一起,每天都充实而愉悦,她说:“我清楚我的根在乡村,我的梦在乡村,是这片沃土给了我发展的空间和动力,是这群可爱的孩子成就了现在的我。扎根乡村,守望乡村教育,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