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村留守儿童一张安静的“小课桌”
——记回乡支教的“北京奶奶”严敏文

2020-08-17 02:23文丨
教育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课桌老伴儿辅导

文丨

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园到河北省涞水县西官庄村,单程近130公里,需要换乘4趟公交,途经90余站,历时6个小时。这段路,今年78岁的严敏文已数不清自己往返了多少趟。自2018年3月在西官庄村开办“小课桌”以来,严敏文每周五都会出现在村里辅导孩子们写功课,风雨无阻。

“在活着的时候,就想为别人做些什么”

2017年8月14日,对于严敏文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天。这一天,她的老伴儿董玠禧永久地离开了这世间。老伴儿身体一直不好,对于他的过世,严敏文早有思想准备。但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她依然痛不欲生。“我都没活下去的念头了,什么都干不下去,每天吃不下睡不着。”她就这样熬了三四个月。直到有一天,她想起了和老伴儿的一个约定——

那是2015年底,一天,严敏文和老伴儿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一个退休公务员回老家教孩子们写字的故事。当时,她心底一动,对老伴儿提议他们也回老家——西官庄村,开办一间“小课桌”,免费为孩子们辅导功课。老伴儿当即答应下来。“我们钱虽然少,但能吃饱、能穿暖,没到起不来炕、坐吃等死的年纪。在活着的时候,就想为别人做些什么。”

严敏文出生在北京。1965年,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毕业,之后与爱人一起被分配到重庆支援三线建设。退休前,她是秦皇岛市渤海铝业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当时,我和老伴儿每个人退休工资就两三千块钱,但我们觉得靠一个人的工资就可以生活。我们愿意把钱花在村里的孩子们身上,虽然不能保证把孩子们辅导得多好,但总比在北京唱歌、跳广场舞、看电视要有意义。”

说干就干。2016年春节后,严敏文就回到西官庄村商讨开办“小课桌”的事。没想到,实施起来并不容易。许是好事多磨,因为各种原因,严敏文这一年从北京往西官庄村跑了七次,事情都没办成。

2017年,还未等她再次动身前往西官庄村,老伴儿的身体就不好了。为了照顾他,严敏文只得暂时放下“小课桌”的事。没承想,老伴儿会突然过世。人虽然没了,俩人的心愿却还在,严敏文决定自己去完成。“没有他以后,我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生活,只有想到‘小课桌’,我的眼睛才有点亮光,这件事能让我活下去。”

从半间房起步

2017年底,严敏文再次回到西官庄村。这一次,“小课桌”的事终于敲定下来。她与一个亲戚达成协议——每月付给他们500块钱房租和饭钱,请他们腾出一间房,每周五晚上和周六一天,让村里的孩子们来这里学习。随后,她从首钢工学院“淘”来了12张桌子、10把椅子。

说是一间房,其实严敏文的亲戚并没有将房子腾空,能用的只有半间。桌椅摆进去之后,挤得满满当当。“小课桌”就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开课了。

2018年3月23日,西官庄村的大喇叭传出消息:“从北京来了老师,给村里免费辅导学生,家有学生的都能去报名……”这一天,严敏文早早来到教室,她的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有没有孩子愿意过来。令她高兴的是,当天晚上,就来了八九个学生。到了第二天,学生增加到了十五六人。严敏文带来的桌椅不够用,亲戚家吃饭的桌子和沙发也被临时充作了课桌椅。

自那以后,严敏文就开始了每周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周五早上,她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园的家里出发,颠簸6个小时,来到西官庄村,辅导孩子们学习,周日一早再乘车回北京。

时间长了,“小课桌”的名声逐渐传了出去,来这儿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多,不只是西官庄村,还有临近几个村庄的孩子。学生多了,“小课桌”有点挤不下,尽管后来亲戚又给腾出了半间房,仍然显得拥挤不堪。再加上农村的老人舍不得用电,“小课桌”的灯光比较昏暗,时间长了,孩子们的视力难免受到影响。为给这些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严敏文动了一个念头——她打算在自家宅基地上盖一间新教室。

“我是在替大家奉献爱心”

严敏文的退休工资并不高。对于新教室,她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安全、保暖、明亮就可以。即便这样,建房加上添置东西,前前后后差不多也花了12万块钱。这些钱,大部分出自严敏文和老伴儿的积蓄,还有一部分来自她的同学们的支持。

严敏文高中就读于北师大女附中(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那里,她结识了一群有爱心、乐助人的同学。得知她办“小课桌”的举动后,同学们都非常支持,好多人伸出援助之手,有人捐书,有人捐交通卡,还有人给她捐钱。一笔一笔,严敏文都记在心里。她说:“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感到一种责任,我是在替大家奉献爱心。他们因为身体等各种原因不能亲自行动,但心和我是一样的,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干。”

除了严敏文的同学,“小课桌”还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的爱心。现在“小课桌”的桌椅,很多来自当地完小。“当时学校校舍改造,淘汰出一批旧的桌椅,校长就亲自用学校施工的工程车,带着工人给我们送了过来,忙了整整一天。”教室书架上陈列的图书,大多也来自别人的捐赠,其中很多本书,是严敏文用买菜的小车一点点从北京拉过来的。但在严敏文看来,对孩子们帮助最大的,还要数志愿者们。

西官庄村经济欠发达,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孩子们基本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家知识水平有限,在学习上能给予孩子的帮助极少。往常,西官庄村的孩子都是“散养”,作业能做多少做多少,不会做的就不做,抄作业的现象也很普遍。“小课桌”开办后,严敏文让同一年级的孩子坐在一起,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彼此先交流;都不会时,她再帮助解答。但严敏文毕竟年纪大了,知识有些老化、遗忘,而且一个人顾这么多孩子也有些吃力。志愿者的到来帮她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年轻、有活力,不仅可以带给孩子们新鲜的知识,也能带领孩子们玩耍,还很注重给孩子们立规矩,帮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困惑可以及时得到解答。“以前遇到不会的题目或者不懂的知识,他们只能压下去,时间长了,学习的兴趣就没了。而现在,他们遇到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答,慢慢地,学习就有劲头了。”有了劲头,孩子们就有了看书的动力。原来被手机占据的闲暇时间,如今渐渐被书本填满。

“小课桌”成立至今,陆陆续续来了十余位志愿者。但他们都有本职工作,来“小课桌”的时间并不固定。曾有人建议给志愿者们排好时间,但严敏文没有同意,“年轻人都有岗位,我不忍心要求他们”。

严敏文的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在“小课桌”这边,她每年差不多要支出一万块钱,水电费、取暖费、来回的路费……都要从她的工资里出。有时遇到自己干不了的活,她还得请村里人帮忙,给人开工资,又是一笔支出。但她宁愿自己过得紧巴点,也不愿意占别人一点便宜。有时候,严敏文需要帮忙时,有些学生家长会过来。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小课桌”学习,家长们不好意思收严敏文的钱,但她总是坚持给。“家长如果不收钱,‘小课桌’就变成非免费的了。‘免费’这两个字,我不能让它沾一点黑,一定要保持它的纯洁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小课桌”今年还未开课。但严敏文4月份就到了西官庄村,在北京隔离的几个月,她很想念这里的孩子们。在严敏文眼里,“小课桌”的这些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比,一点都不差,他们就像一棵棵树苗,呵护好了,也许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她希望“小课桌”能够延续下去,等哪一天自己干不动了,能有个年轻点的人来接手。“管好眼前这些小孩子,比啥都强。”

猜你喜欢
课桌老伴儿辅导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小孙和小于
课桌上的小闹钟
如此“老伴儿”
换课桌
选课桌
老伴儿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