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柳
摘 要:目的 探析给予肠镜下高频电摘除手术的结肠息肉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影响作用。方法 以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期間海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肠镜下高频电摘除术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和围术期的强化护理干预,比较其临床效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行肠镜下高频电摘除结肠息肉手术患者采用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状况,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结肠息肉;护理干预;肠镜下高频电摘除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103-02
结肠息肉是因结肠内壁上皮细胞生长过度等因素所引起的黏膜隆向肠腔内突出症状,可继发引起便血等临床表现,有发展为结肠癌的风险,一经确诊应立即予以切除[1]。目前,肠镜下高频电摘除结肠息肉手术为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具有、创伤轻、恢复快等特点,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文着重探讨行肠镜下高频电摘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采用围术期的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所选用的病例为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海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房收治的80例结肠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9例;年龄28~57岁,平均年龄(41.2±5.4)岁。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1.7±5.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病例资料无明显比较差异(P>0.05)。患者与家属自愿签署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及电子肠镜检查确诊;②均为初次接受手术治疗;③无内镜手术禁忌证;④伴有不同程度的间断性腹胀、阵发性腹痛或肛门坠胀感。
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恶性肿瘤;②存在严重神经、循环、代谢功能障碍;③有严重凝血功能异常。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入院后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 从心理状态和生活饮食等方面进行指导;做好肠道准备,完成常规检查;术中与主治医生密切配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确保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剧烈腹痛、肌紧张、腹胀、面色苍白、脉率及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并发症状, 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积极处理;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和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观察组实施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相关健康知识,针对所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最大限度消除其内心对于手术和治疗效果所存在的担忧和疑虑。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其焦虑抑郁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恐惧感,鼓励其积极配合完成治疗。指导患者术前1d进食流食,口服硫酸镁并持续大量饮水促使腹泻完成肠道准备。②术中护理:肠镜检查后根据息肉位置协助患者调整好体位,充分暴露息肉,密切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防止病情恶化。③术后护理[3-4]:术后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腹痛、出血、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状。指导患者术后禁食24h左右,2~7d内进食半流质,避免食用粗纤维食品、肉类、酒精等刺激性食品和饮料,1周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术后应注意休息,保持卧床休息6h,1周内避免过多的体力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行任何可能导致腹部压力增加的活动。对于切除息肉大于1.0cm者,因伤口较大需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3~4d,2周内避免过多的体力活动。术后1年内进行结肠镜复查,此后每隔3年进行1次结肠镜复查,对于个别切除不全、巨大无蒂息肉者须及时来院行结肠镜复查。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采用心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和SDS)对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分值越高表示其心理压力越大。②采用GQOL-74量化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四个维度,每项评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差。③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等,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评分值越高表示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SAS和SDS评分、GQOL-74量化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为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明显降低,而观察组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比較
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评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结肠息肉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肿瘤,通常在小肠黏膜与肠腺体上皮上出现。结肠息肉的肿瘤体相对较小,表现为息肉样生长,伴随内镜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慢慢替代了剖腹手术。此种手术对长度清洁度有较高的要求,为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很容易对视野造成影响,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并且肠壁管壁相对较薄,有丰富的血液循环,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另外,由于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如果此时护理干预不到位,则会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不利于获得满意的疗效及预后效果。因此,在围术期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对于治疗的配合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行肠镜下高频电摘除术的结肠息肉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增强对于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和显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艳,刘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226-226.
[2]程艳霞.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2):171-172.
[3]王蕾.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90-191.
[4]李萍,邱忠伟.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对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术后的影响[J].微创医学,2015,10(4):560-562.
[5]李香姬,李月晶,刘洋.无痛结肠镜下行结肠息肉高频电切除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