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研究

2020-08-16 11:25魏长年孔丽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魏长年 孔丽

摘  要:目的  探究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于曲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等级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等级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优,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对患者行颅内血肿消除术后,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均较短,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0)-11-0042-02

颅内血肿是指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当患者脑组织与颅骨之间受到重创后造成的血管破裂,血液则会聚集在脑与颅骨之间,当对脑组织产生一定压迫时,也就形成了颅内血肿[1]。根据血肿来源和血肿位置分析,颅内血肿主要包含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目前,临床治疗颅内血肿的方式主要采取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其优势主要在于手术视野清晰、易操作、损伤小、手术用时较短、患者痛苦较小、定位精准、治疗费用低等,为患者减轻了一定家庭负担,预后良好,患者恢复较快,生活质量显著提升[2]。本文主要探究2018年2月~2019年4月于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于曲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0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所有患者经CT扫描头颅的诊断结果均与颅内血肿临床症状相符。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6例,女性占29例;年龄为25~70岁,平均年龄为(40.18±9.6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占22例,女性占33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年龄为(39.65±10.65)岁。试验前,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对比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表现恶心、头痛、呕吐等、符合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商讨的颅内血肿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超过24h;②经诊断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脑肿瘤患者;③严重肝、肺功能疾病、严重出血倾向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前,通过CT扫描结果确定颅内血肿位置,并实施全身麻醉操作,麻醉结果后行气管插管,取仰卧体位,露置血肿位置,并在血肿处做马蹄形切口,游离骨瓣开颅,分离颞叶和额叶,充分暴露出岛叶,手术过程中,对于重要脑功能区或血管区要注意绕道,剥离脑组织后清除血肿,并进行止血操作,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出血点,清理完成后并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包括:手术前,首先对患者行脱水操作,可借助甘露醇注射液,主要为了将患者颅内的压力降低,结合颅内出血情况,利用氨甲环酸针止血药物,避免出血点再次出血,并给予患者抗感染类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结合颅内CT掃描结果确定患者出血点,并注射利多卡因实施头皮浸润麻醉措施,利用电钻对准患者颅骨处穿透,紧接着将血肿粉碎针插入进去。对颅内血肿处利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至基本清澈后,注入血肿液化及尿激酶1万~2万U,待凝血药物注入引流管后应立即封闭,4h后可将封闭打开,并按时间注入血肿液化剂。手术结束后,行脱水操作,且观察患者血压,给予抗感染药物,避免出现并发症等症状。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等级情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依据患者个人生活能力分成3个等级,即Ⅰ级、Ⅱ级、Ⅲ级,等级越低,表示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等级情况比较

通过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生活等级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8.52±0.23)d短于对照组(12.55±1.0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97,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16±0.30)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84±1.5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47,P<0.05)。见表2。

3  讨论

颅内血肿在基层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属于脑损伤疾病,其引发颅内血肿的因素尚不明确,由于颅内血肿的病情较为复杂,且病情发展较快,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3-4]。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意识障碍、阶段性血压升高、心率过缓、体温增高等,因此及时颅内血肿成为关键,及早清除血肿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则越低,机体功能恢复就越快。目前,神经外科中治疗颅内血肿的主要手术方式是颅内血肿清除术,其手术的优势在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面积较小,患者预后良好,手术用时较短[5-6]。颅内血肿消除术主要通过正压连续冲洗液化等方式,将血肿快速清除,降低颅内压,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颅内血肿清除术非常适用于基层医院,患者临床症状也被显著改善。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活等级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结果同其它医院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表明,观察组患者通过穿刺脑血肿消除术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等级,对于日常生活及基本活动都较为明显,另外,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对患者行颅内血肿消除术后,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均较短,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柏胜,钟朋标.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2):7-8.

[2]李兵桥.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0):42-43.

[3]王洪成.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3):114-114.

[4]布鑫.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98-99.

[5]王宏伟.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0):161+164.

[6]刘维钦.脑-CT定位贴在微创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