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 刘同祥 高淑丽
【摘 要】分析现阶段我国结核病防控工作开展基本情况,可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疾控中心进行的结核病防控结果不理想,威胁社会稳定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对当前疾控中心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几方面做好该疾病有效防控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我国后续开展的结核病防控工作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方式
结核病属于临床感染科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慢性、感染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如果该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处理,易导致人与结核杆菌接触后的患病问题发生,而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患者自身肝脏严重受损,引发患者死亡的结局,所以该疾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非常重要,需要疾控中心在具体开展该疾病防控工作时可以结合以往进行防控时的经验教训,采取强效的手段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 结核病防控问题概述
首先结核病宣传不利,即当前很多地方的疾控中心进行结核病防控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没有对该疾病相关内容进行大范围的宣传推广,导致人们对于结核病的发生原因、防控重要性及方法等内容多不了解,使得疾病仍然在当地时不时的出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稍不注意便会导致人们患病。其次疾病防控工作质量差,即目前一些疾控中心完成结核病防控工作任务期间,缺乏结核病有效防控意识或者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敷衍,以及没有严格按照防控程序进行结核病的防控,这就导致疾控中心的结核病防控效果差,急需要做好防控工作质量的提升处理。最后疾病防控基础设施落后,现阶段部分疾控中心在具体的工作期间,由于没有合理使用财政拨款进行相关疾病检测实验室及设施的构建采买,导致疾病防控效果受影响而出现问题。
2 疾控中心对结核病的防控方式分析
2.1 加大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宣传力度
首先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整理与结核病有关的知识,通过电视台、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面向广大群众多进行结核病致病机制、临床症状表现、检查诊断方法、治疗主张及方法等内容的介绍,以此使得群众通过观看或查阅这些信息,便可以不断加深对于结核病的认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配合疾控中心人员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促使相关的结核病发生风险可以被第一时间发现与控制处理。其次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社区群众当中,通过电话随访、上门等形式进行面对面的结核病防控有关内容的宣传推广, 以此不仅使得群众可以直观的认识与看待结核病,而且使得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可直接对群众的结核病防控方法应用情况进行评价,如果检出问题可指导群众进行改进,确保结核病可以远离广大群眾[1]。
2.2 提升结核病防控工作质量
首先疾控中心管理层需要先提高自身的结核病预防、控制意识,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价值,以此可以给予后续结核病防控工作更多的支持,为防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同时还需要在本中心结核病防控部门进行专门工作制度、仪器操作规范、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标准等内容的编制,待通过可行性研究后可以将其悬挂在本部门墙上,以供工作人员每天随时查看,端正自己的工作行为与态度,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收效甚好。其次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控部门需要招聘一大批有着丰富的结核病预防、控制知识与经验,较强的工作能力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的人员,前来疾控中心从事疾病防控工作,形成一支高水平、高能力的团队,确保结核病预防控制成效卓越。
2.3 加强结核病预防控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财政资金拨付额,以此使得疾控中心有着充足的资金进行结核病检验实验室及相关检验设备的大量采购,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结核病菌检验工作,为患者疾病确诊及后续的及时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其次疾控中心在拿到财政拨款后,要对结核病预防控制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加强审核,确认没有问题后便可以进行优质的实验室建设工作,还需要对于新出现的应用于结核病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信息进行实时把握,从而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大量的采购先进的检测仪器,促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控工作效果好。最后疾控中心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做好本地区结核病防控监测系统的构建工作,将全部的防控工作信息录入其中,可有效对各个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一旦发现某处发生疾病隐患及防控不良问题,可通过系统提示的信息及时找到相应的地方进行控制处理,便可以保证本地的结核病防控结果优良[2]。
结束语
目前疾控中心进行结核病防控工作时出现的问题多,严重影响防控效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于出现的相关防控问题表现及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而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促使结核病预防及控制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崔昆. M省N区结核病防控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赖启雄.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与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水平[J].医疗装备,2018,31(2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