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唱法之艺术表现与舞台实践

2020-08-16 10:34林湖乔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训练方式

林湖乔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探索中国唱法的科学性训练方法及如何加强舞台表现力的途径。中国唱法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声乐传统之精华,借鉴了西洋歌唱技法,唱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人民审美需求的声音效果。该唱法的训练方式和舞台表现力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中国唱法;风格特征;训练方式

一、“中国唱法”的界定

什么是中国唱法?中国唱法是指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通过不断创新借鉴,融入了西方的科学发声方法。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唱法,各自的特点就是根据其不同的地域,生活习惯、风土人情、语言发音等,形成一种属于自己民族的唱法。中国唱法也不例外, 拥有丰富的民族语言及特色,是符合中国人民审美需求的“唱法”。王宝璋、吴碧霞、阎维文、王宏伟、戴玉强等,这一系列歌唱家的演唱方式,都是中国唱法不断实践与发展的体现。

二、“中国唱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一)“中国唱法”的发展

“中国唱法”的源起要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西洋唱法的传入,对“中国唱法”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由周小燕、沈湘等声乐学者,以西洋先进的科学发声方法,结合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进行演唱。就此,引发众多业内专家的思考,纷纷对“中国唱法”进行探讨。“中国唱法” 早在1950年北京人艺歌剧队、中央音乐学院就分别对“唱法”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好的歌唱标准为:1、拥有歌唱的内容。2、能自如的运用技巧。3、能经年持久而不损的进行歌唱。 这与“中国唱法”的要求相吻合。 1986年10月,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厉声在《人民音乐》发表了题为《“民族唱法”应正名为“中国唱法”》的文章,推动了中国唱法的发展。1996年1月《音乐周报》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唱法”研讨会。会上提出“中国唱法”应具备的四个要点“语言、旋律、文化背景、歌唱技巧”。在演唱中必须将以上四点结合起来,展现出中国的特色,才符合中国老百姓审美需求。2013年9月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周小燕先生会上认可了构建“中国声乐学派体系”的构想,为“中国唱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唱法”的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唱法”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声乐界对“中国唱法”展开了理论研究。最初我国的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在各音乐院校一直沿用西方的教学体系。但对西方的声乐艺术借鉴与吸收不应只是“照着唱”而应该是“接着唱”。我们应当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法的同时,融入民族音乐的个性。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借鉴,当前我国的声乐体系也逐渐形成。如何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唱法”研究的目标。为了能让“中国唱法”在艺术的世界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当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贯通,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将其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产生非凡的音乐效果。如何将西方的科学方法与中国民族声乐个性、多样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是“中国唱法”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声乐教育家和演唱家对“中国唱法”展开了探讨研究,使中国唱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唱法”形式多样,涵盖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民通唱法、民美唱法四种唱法,尽管这四种唱法的表现形式各有春秋,但在其演唱的过程中都结合西洋科学的发声方法,形成各自的特色,四种唱法的区分就在音色、语言、旋律、音调。中国唱法与民族唱法是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民族唱法包含在中国唱法里面,但中国唱法又区别于民族唱法。其中民族唱法包含了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元素,在多元化的民族中有着许多的戏曲音乐元素,它们拥有着生动的语言、淳朴的情感、优美的旋律、别样的民族特色。“中国唱法”需将这几种鲜明的特点融入到科学的美声唱法中,方能体现出“中国唱法”的风格特征。

金鐵霖教授“继承、借鉴、发展、创新、”是实现中国声乐梦的金钥匙。“中国唱法”的风格特征应当是中国独有的,包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及科学的发声方法,通过不断的创淬炼,将使中国声乐艺术屹立于世界之林。

三、“中国唱法”的风格特征

(一)中西结合

“中国唱法”的演唱技巧是借鉴了西方的美声唱法,其次在这个基础上融入我国地方方言与丰富圆润的语音韵律。根据作品风格的不同演唱出独有的效果:既拥有西方科学唱法的圆润、通畅的特点,又富有民族唱法的明亮、甜美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唱法”兼收并蓄,古为今用、中西结合。

(二)字正腔圆

每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的语言发音的特色,这正是“中国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独特之处。中国的汉字语言博大精深,中国汉字的发声有这几种:平舌音,在发音时注意舌头顶住上齿或下齿背;翘舌音,在发音时舌尖翘起,让其接触前硬腭;前鼻音,在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不要放松,不要后缩;后鼻音,在发音时舌头高高隆起,舌根往后缩,顶住软腭。声调的特点是高而平;阳平声的特点是升调;上声的特点是降声调;去声是全降调。这好比音乐一样,拥有升降、高低起伏、给人带来听觉冲击。也正是中国汉字这些独特的发音规则,使“中国唱法”具有独特的韵味。

(三)音色独特

“中国唱法”独特的音色离不开中国汉字语言的发音与咬字, 一般以普通话及地方语音发音。我们的发声一般比较靠前在舌根上,所以我们的声音会显得有韵律、明亮、悦耳,这也是“中国唱法”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的美声唱法相比,“中国唱法”虽然没有美声唱法浑厚的共鸣,音量也相对会偏小一点。但“中国唱法”明亮、悦耳的音色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听觉需求,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标准。

(四)声情并茂

在声乐学习中一直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从古至今这也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理念。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中国唱法”的演唱特点正是以民族的声情并茂来做审美要求。“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情感”只有不断的通过作品的积累,多加训练,用其自身的真情实感去理解作品与娴熟的声音技巧相结合,方可正确的抒发出歌曲的情感。

四、“中国唱法”的训练方式

(一)“中国唱法”的技术训练

“中国唱法”的技术训练首先应从科学的发声开始。科学的发声应先掌握歌唱的呼吸,其次是歌唱共鸣的训练,再就是“吐字与咬字”的训练。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谈学习体会。

1、气息训练

学习科学的声乐演唱,首先,最为重要的是把握歌唱的呼吸。呼吸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初学者在进行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打嘟”的方法。 “打嘟”,是指我们在身体自然放松的状态下,通过吹气的运动与上下嘴唇形成阻力,使上下嘴唇产生轻微碰撞的呼吸现象。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点,身体必须处于松弛自如的状态,切忌身体绷紧、下巴僵硬、喉头上提。第二点,切忌浮躁的吹气运动,应该是由丹田支撑,注意位置集中,均匀的吐气。除了通过“打嘟”的练习以外,笔者还通过“快呼快吸”的训练方法来训练气息。“快呼快吸”法可形象的把它比喻成狗喘气。如在炎热的夏天里一条小狗趴在大门口吐着舌头不停的吸气吐气,这就是“快呼快吸”。我们也可以进行模仿小狗“快呼快吸”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气息练习。笔者通过以上的练习进行训练,在气息方面有了大大的提升。

2、共鸣训练

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在歌唱中,“共鸣”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歌唱共鸣指的是: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共鸣的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称为歌唱共鸣。笔者采用以下几点进行练习。

哼鸣练习: 我们能通过哼鸣的学习找到共鸣的位置,方便演唱者更快的找到共鸣点。演唱者在练习的过程必须放松喉咙,舌头平放,软腭抬起,并把“哼”的状态与叹气的感觉相融合,这样方能让哼鸣更加通畅,使得共鸣腔体增多。金铁霖教授说检验“哼鸣”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开口哼鸣与闭口哼鸣的效果是否一致,来判断哼鸣是否正确。

母音练习:在完成哼鸣的练习后加入“a e i o u”五个母音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气息过浅,声音过白等现象,导致共鸣腔体没有结合起来,这时通过“u”的练习,来扩宽声音的管道,稳定气息把握共鸣。“u”母音的训练在五个元音中更容易打通管道。先进行“u”母音的练习其次再进行其他母音的练习。

3、吐字与咬字训练

在“中国唱法”中最注重吐字与咬字的练习。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具有其独特的发音技巧。声母的发声必须准确,否则会导致字头咬不准确。字头的起音也是至关重要,必须清晰且短促。其字腹要求在发音时要保持稳定、响亮,字尾的收音一定要迅速清晰。要求演唱者在歌唱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咬字的力度与强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风格来做适当的调整,确保将每个字符都交代清楚,传达出最美妙的旋律。这也正是“中国唱法”别样于其他唱法之处。

(二)“中国唱法”的舞台实践

众所周知,一名好的声乐演唱者离不开舞台的实践。演唱与舞台表现缺一不可,演唱者通过舞台表现提高演唱的欣赏性,提高舞台效果。声乐不仅仅是听觉上的艺术,它还有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作为一名专业的声乐演唱者,除了完成作品的技术演唱,还要加上自身对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的理解并通过肢体语言增加对作品的表现力。

1、舞台实践中对音准节奏的把握

大部分的声乐演唱者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对音准以及节奏的控制能力偏差,容易在演唱时出现音准有偏差的现象。音准节奏对于音乐演唱者是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对音准节奏不能精准的把握,会直接影响舞台效果。笔者分析认为此现象出现的因素有:(1)表演的心理素质差,上台容易紧张。(2)表演者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对作品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作为一名声乐表演者,一定要端正心态,勇于实践,敢于尝试,通过不断的练习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

2、舞台实践上对情感的表达

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许多的演唱者做不到到声情融合、以声传情的效果。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情感的表现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许多演唱者在进行舞台实践时常常会只注意到自己的声音技巧,忽视了对情感的表达。只有将发声的技巧融入情感的抒发,方能做到声情并茂。如何提高舞台上情感的表现呢?笔者有以下见解:(1)坚定眼神。对于演唱者来说,有一种坚定的眼神是非常的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能给予观众最为直接的感受,从中获取情感的信息。(2)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声音就好比是一只画笔,如何将这幅画给描绘出来,就应当准确的把握歌词,以及歌曲的情感基调。通过对歌词的朗诵理解歌词的含义,准确把握语言的表达,句子的起伏。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得知情感基调是属于兴奋、愤怒、忧郁、还是悲伤。随后演唱者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舞台上的表现力。

3、舞台实践中曲目的选择与经验的积累

曲目的选择对于舞台实践效果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发现许多演唱者在曲目的选择上过于盲目,为了展现自身技巧、突出自我,选择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作品,导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笔者认为在选择曲目作品时,一定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选择适合自己音色、音域的作品,方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提高自的身文学修养。对自己演唱过的作品反复进行分析,从作者的生平、作曲风格、思想情感,从而能理解创作者的用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不断积累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声乐艺术表现力。

五、小结

从开始的学习西洋技法的发声方法,到进行“唱法”的分类,再到“中国唱法”的提出。这无非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融合,形成一种既有丰富民族文化,又融入了西方演唱技法中的科學性的“中国唱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对精神的需求逐步提高,我国现如今正处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也受到各国的关注。 “中国唱法更是受到世界的关注,在现如今的文化大浪潮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极高的文化自信,做到求同存异,明白自身的文化艺术所在,其次做到取长补短,多发现自身的不足,取其长处。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参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歌剧队集体讨论 黄伯春执笔《我们对唱法问题的意见》,《人民音乐》,1950年,第4期.

[2] 厉声:《“民族唱法”应正名为“中国唱法”》,《人民音乐》,1986年,第10期.

[3] 程路《关于“中国唱法”》,《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 年第 4 期。

[4] 张艳林.中国声乐学派的世纪回眸和未来构建——“第六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综述,《人民音乐》,2014年,第3期.

[5] 金铁霖.中国声乐的发展与未来——继承、借鉴、发展、创新[J].人民音乐,2013(11)

[6] 王芳 . 声乐演员的舞台表演实践 [J]. 戏剧之家 ,2017,(03):93.

[7] 郭光正.浅谈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与舞台表现[J].北方音乐,2018,38(14):59,89.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训练方式
激发小学足球训练兴趣之我见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声乐小组课训练方式初探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
肖邦《降b小调夜曲》(OP.9NO.1)的演奏特点与风格特征
排球运动的耗能特点及训练方式探析
关于高中生原地侧向推铅球训练的几点思考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