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0-08-16 10:33伍清玲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社区教育层次分析法

伍清玲

摘要:加强社区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有效推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社区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科学、有效和合理地开展社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为社区教育有关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推进电大有效介入社区教育工作、提高社区教育质量、规范社区教育发展。

关键词:社区教育;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各大城市社区教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各地的社区教育也硕果累累。对社区教育的研究,虽到了一定“量”的高度,但在“质”上有所欠缺,尤其是对于社区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社区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相对匮乏。近年来,经过学者实践探索和研究,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提出了社区教育评价体系,如余善云[1]从空间、物质、社会、文化和技术五个形态维度构建了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张安强[2]参考我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指标标准建立了我国县域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曹伟[3]提出了基于社区居民感知服务质量和社区管理组织支撑质量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胡水星[4]借鉴 SERVUQAL 评价模型,探索了社区教育从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障性和移情性5个维度进行服务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初步建立了社区教育SERVQUAL评价模型量表。综上简述,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已有研究实践与成果无疑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可借鉴的指导性经验,但仍存在如下不足:(1) 评价指标项目繁多,不便操作,使用的统计数据资料缺少规范,加上评价者的“主观滤波效应”,使评价易出现随意性;(2) 注重等级判定,易出现功利化追求偏向,且评价主客体不平等,出现“评价心理距离”,影响评价效应;(3) 在社区教育评价中常涉及到“知晓”、“参与”、“认同”、“满意”等模糊语言,其外延具有不确定性,其边界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清晰性,而呈现为“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弹性。这种不确定性是一种概念难以定义或无法定义带来的不确定性,也即所谓的“模糊性”。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通过专家经验判断与模糊数学处理相结合,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比较后建立矩阵,求出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按照权重值的大小来选定最好的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吸收、借鉴上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设计较为完善的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评价体系,进而为社区教育有关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推进电大有效介入社区教育工作、提高社区教育质量、规范社区教育发展。

二、建立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构建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5]:(1) 区域性原则。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即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紧密围绕待评价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挥优势;(2)层次性原则。一级指标下设多个子指标,并把关联密切的指标归为同一类指标层,使各指标间层次分明,直观易懂;(3)动态性原则。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则指标的选取需有能反映动态变化的参量;(4)可量化原则。为保证评价体系的的可操作性和易重复性,选定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或有可供参考的定量表征方法。本文社区健康和谐发展为基本目标,遵循目标上述原则,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立足社区教育实际,以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理论、终身学习理论和社区教育理论及《社区教育示范区评估标准(试行)》为依托,从社区物质条件、社区顶层设计和社区文化导向等三个角度,系统架构一种新的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三、运用AHP法构建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AHP具体步骤如下[6]: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比较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法,判别主要依据常用的1-9标度法。然后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次性检验。层次单排序功能是确定下层各因素对上层某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于专家确定重要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对构建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使得CR<0.1。若检验通过,则按照总排序权量表示的结果进行权重赋值。

本文社区教育评价体系递阶层次结构第一层为目标层,即社区教育评价状况。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社区物质条件、社区顶层设计和社区文化导向等三个一级指标。第三层为子准则层,对每一准则层进行进一步细化,共包括18个二级指标。其中,社区物质条件主要包括交流合作、办学基地、经费投入、教学设备、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社区顶层设计主要包括功能定位、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社会适应、区域覆盖和区域协调等方面;社区文化导向主要包括价值取向、文化氛围、文化底蕴、办学理念、教育定位和育人作用等方面,详见图1。

对构造的各层判断矩阵,使用数值计算软件求解最大特征根,与之相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则为各指标权重。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大特征根,一致性CI 和一致性比率 CR。且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CR<0.1)判定其是否具有一致性和传递性。

根据以上计算,得出各个指标权重如下:交流合作(0.061)、办学基地(0.072)、经费投入(0.059)、教学设备(0.043)、课程资源(0.056)、师资力量(0.052)、功能定位(0.033)、发展规划(0.040)、管理体制(0.044)、社会适应(0.031)、区域覆盖(0.042)、区域协调(0.034)、价值取向(0.056)、文化氛围(0.066)、文化底蕴(0.059)、办学理念(0.065)、教育定位(0.051)、育人作用(0.055)。

当社区教育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确定后,即可对社区教育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将评价指标设计成问卷,在居民中抽去样本,让居民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评分范围在0-100 分之间。根据总得分区间可将分为5个类别:不合格(0-60分)、一般(60-70分)、较好(70-80分)、好(80-90分)、很好(90-100分)。为此,作者对娄底市小科社区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计算,得到最终得分为79.22。由此可见采用本方法可有效避免评价中的人为主观不确定性因素,使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四、结语

社区教育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强综合的复杂难题,它对社区学校的教学工作具有导向性的作用。社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由指标项目、权重集合和评价方法等3部分组成。本文根据AHP法建立了社区教育质量评价模型,并给出相应的评判标准。

参考文献:

[1]余善云 . 社区教育五维一体化评价体系研究[J]. 天津电大学报,2012,16(4):43-46 .

[2]张安强. 我国县域社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义务社区教育为例 [D]. 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13: 28-35.

[3]曹偉. 社区教育服务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5 (10): 50-56.

[4]胡格莎. SERVQUAL 模型在社区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5 (1): 6-7.

[5]张群, 梁德军. 社区教育评估原则研究[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 2(1): 10-12.

[6]冯锐,董利亚,李闻.专题教育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44-51.

基金项目: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度一般课题“社区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个案研究——以娄底市小科社区为例”(项目编号:XDK2016—C—28)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社区教育层次分析法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