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

2020-08-16 10:33王彬
青年生活 2020年30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国际比较优越性

王彬

摘要:道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人民的幸福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探索出的一条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道路。文章梳理分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道路面临的困境、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衰竭以及当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缓慢发展状况,分析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独特性、实践性、创新性,以更加坚定的意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迈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国际比较;优越性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取得了耀眼的成就。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的时代命题,唯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破解这一时代命题的最优解决方案,走这条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更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更加坚决回击国内外“左”和“右”的错误思潮冲击,对前进道路上的许多问题进行系统深刻的回答,澄明人们在中国道路发展上的疑虑,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是新时代我们的使命担当。

一、矛盾与危机: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困境

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我们坚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会战胜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道路,批判法兰西斯·福山所提出的“历史终结论”。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绝不会灭亡的”。因此,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须对资本主义道路做客观的认识与比较,正确看待其制度与道路的先进性与局限,不能一言以蔽之。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以英美为主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在世界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占据着优势,社会主义发展的高潮并未来临。客观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道路发展所拥有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正确了解其发展面临的困境,比较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优越性。

资本主义国家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迅猛发展,在相当时期内一跃引领着世界的发展趋势。但伴随着资本的迅速膨胀而导致的公共债务危机、大规模失业、结构性贫富差距的扩大、政治腐败以及种族歧视等问题越发严重,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导致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由此迸发出的国内矛盾激化与右翼民粹主義的兴起使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面临诸多困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市场经济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1825年开始在英国肆虐以来,几乎每隔十几年就要爆发一次,具有相当的周期性。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929—1933的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以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为例,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资本主义各国均受到影响,经济危机后,美、日、欧盟等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至今仍未恢复到危机以前的发展速度。这充分暴露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严重弊端,也从侧面例证了看似繁华的资本主义经济只是“外强中干”。

另一方面,以2013年开始的英国公投脱欧与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为标志的西方右翼民粹主义正在复活与兴起。民粹主义本为中性词,泛指一种反精英、反文化的社会思潮。而现今西方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恰是民众对贫富差距的扩大、民主的丧失、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危害以及严重的政治腐败现象的不满与抗议的表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味倡导政治民主与人权、反对种族歧视等,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淡定,西方的右翼,甚至极右翼已经成为了中下层民众的代表。政治民主的天平已经倾向于“右翼另类”,这表现出的既有基层民众的自我救赎思想,也体现出了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逐渐转化。政治的不稳定因素陡然上升,给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二、改革与困境:当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缓慢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马克思有关共产主义的相关论述对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但是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不断根据走社会主义之路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革新,则更加需要实践家,既要认准社会主义目标不动摇,坚定“两个必然”必然实现,同时也要审时度势,根据实践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20世纪70—80年代,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新兴国家迈入了“既对抗又对话”的新阶段,伴随着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也分崩离析,多数国家都转轨至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中硕果仅存的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邓小平在中国领导的改革开放成果斐然、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紧跟潮流、巴西也加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之中。改革并非“朝发而夕至”,而是一个长期积淀与发展的过程,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但更要强调“走自己的路”。面对国际局势发生的不同变化与国内具体国情,各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发展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越南与老挝基本属于同一种类型,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一种“转型”,其差别在于市场化程度不同;朝鲜、古巴改革基本属于同一种类型,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利用市场因素对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进行的一种“改良”,其差别在于利用市场因素的多少。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越南的“革新开放”运动、朝鲜“主体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改革、古巴“稳定改革开放”老挝的“社会主义新探索”都给社会主义国家注入了发展的新活力。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另一方面,虽然当前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进行改革,但改革过程中却并未真正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党政关系处理不当、国内矛盾尖锐等问题。以古巴为例,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最近几年,古巴经济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一是经济型结构性问题难以改变。近十年来,古巴生产性行业不振的局面没有改观,对古经济增长和拉动力不够。二是融资难问题有增无减,外汇储备匮乏,严重制约古巴经济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古巴不顾自身具体国情,面向全社会实行丰厚的福利制度,使得国家财政蒙受了巨大压力,但“上易下难”的“刚性”也致使古巴不会轻易改变这视为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成果。因此,古巴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面临以美国为首的拉美地区“左翼”力量的种种限制,还需解决本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现实性问题,因而国家向前进步的速度趋于缓慢。而社会主义朝鲜,是公认的“最纯粹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度封闭的政策与国内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极度的个人崇拜使朝鲜仍处于社会主义最原始阶段,虽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朝鲜领导人有意识的开始探索改革,但失去了中国在19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时拥有的条件,没有庞大的新鲜血液注入,其发展注定不能走上“快车道”。纵观当前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社会主义的发展,没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其发展缓慢的最重要因素。

三、破与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华夏五千年优秀文明传统;中续近代一百七十九年以来中华儿女在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过程中所获取的血泪教训;下承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所总结出的一整套治国理政的经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吐故纳新,吸收域外有益经验,不断成长。

华夏文明浩浩汤汤五千年,其是中华民族无比丰厚的历史财富和文化瑰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正是在这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之上被孕育成型。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近代以降,我国被列强侵略,一度成为了半殖半封国家。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攻击下,天朝大国的美梦被打破,此后,无数仁人志士开始觉醒,开始思考与探索中国道路发展的问题。在探索中国道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小农阶级所创设的“天国道路”、地主阶级所创设的“洋务道路”、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以及资产阶级的“共和道路”等。这些道路的探索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却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探索如何“走自己的路”提供了历史经验,1956年鉴于苏联模式和“波匈事件”的教训,我们果断放弃了全盘学习苏联,毛泽东指出要“以苏为戒”,对中国未来要走的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正如恩格斯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的快。”在正确审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历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其是中国真正走上正确发展道路的起点,同时也是未来四十年中国秉承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飞跃,民族复兴的起点。十四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式载入党章,標志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在我国正式确立。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达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发展的阶段,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既是对本国历史文明与经验的传承与突破,同时也创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政府不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关于改革开放究竟是属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成为了国内关注的重点,道路不清、思想不畅也造成了发展的一度迷茫,随后,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区分的标尺。并创造性的指出了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借鉴创新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模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增添了新活力。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跨越以往社会主义之路与资本主义之路的重要一环就是既坚定不移地保持国家内政外交独立性的基本方针,又具有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并富有战略性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不是寻求“一枝独秀”,而是寄希望于“满园花开”。显示出了大国风范,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5):15-19.

[2]王俊生.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J].国外理论动态,2009(07):107-110.

[3]宁德业.对苏东前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败原因与教训的再认识[J].求实,2005(02):67-70.

[4]周淼.现代化发展路径比较研究—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理论月刊,2013(10):27-30.

[5]李保东.社会主义理论、历史与现实[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79—83.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7.

[7]李晔,陈兴艳.国际比较视阈下的中国道路自信[J].区域与全球发展,2018,2(05):140-152+160.

[8]潘金娥.从越共十二大看越南革新的走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01):54-61.

[9]包心鉴.中国道路内在逻辑论纲[J].东岳论丛,2016,37(01):24-39.

[10]叶书宗.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生存与发展之需——以苏联74年历史为鉴[J].探索与争鸣,2015(08):102-107.

[11]刘泾.中国梦的历史脉络与中国道路的现实选择[J].科学社会主义,2014(02):34-37.

[12]崔桂田.越、老、朝、古四国经济改革比较[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02):71-79.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国际比较优越性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信用证欺诈及例外原则的比较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下的招标代理探究
金融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发展启示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
探索并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