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教育功能探究

2020-08-16 16:18王俐莹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王俐莹

摘  要:音乐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文化,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活动来展示音乐存在的价值,用 音乐表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通过创新音乐教育思路,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核心理念,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内在修养等,通过音乐艺术来表达崇高的精神境 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审美特点;素质教育功能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 的思想道德、审美观念的提高起著直接的促进作用。它不 似语言文字那样表达事物,也不似美术那样描绘生活,它 是用一种特殊音响的巧妙运用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我 们可以看到,音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以一种特殊的结构形 态组合来表现人类主观的思想情感,被人们称之为“艺术 的王冠”。它通过特殊的材料——声音,来传情达意,依 靠听觉来感知音乐,才能声情并茂地感动人。它散发着独 特的艺术魅力,拨动、净化着人们的心弦,使人们更加深 刻地认识自然、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一、音乐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通过其特殊的魅力直达人心,在音乐艺术 审美体验中,联想力与想象力是审美体验的关键,那种直 观的反应是音乐艺术与听众心理活动的一种强烈的撞击。音乐艺术不单单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而是通过对声音 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形成有节奏、有美感的无限自由的空 间,唤起听众自身生活经历的复杂情感,从而激发听众强 烈的联想,在音乐旋律中产生共鸣。

1、音乐艺术中的情感特征

音乐艺术的情感审美与个体审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 系,情感是音乐的一个审美特征,在音乐中直接表现出 来。创作者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我们可以在欣 赏乐曲时直接地感受到。音乐艺术活动的审美体验过 程正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升华自己精神境界 的方式。优秀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浓缩 在作品中,给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觉。

2、音乐艺术中的时间性与流动性

人们常说音乐艺术是生命的艺术,它借助音乐传达 的媒介,具有时间性和流动性,它不受具体制约。通过 体验进行直观的感受、自然的启发,给人类一种心灵的慰 藉。音乐不在于物质的关照,而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世 界,它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净化着这个冷漠的世界。因此,音乐形成的意义是直指人心,即精神主体。同时,音乐艺 术又受空间的间接影响,正因如此,听众才能在欣赏音乐 的过程中根据旋律与节奏想象出特定的事物景象。

3、音乐艺术中的反刍性与超越性

音乐艺术中的反刍性是指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对 音乐的初体验与再次体验进行回味沉醉,它是一种反复的 有深度的停留,是生命的另一种重生方式。另一种则是一 种清醒的、理性的审美情感。人们在艺术审美感受中都是 由简至繁、由外到里、有感性到理性逐渐融入深化,相互 契合,这样,我们才能在悲伤或欢乐的乐曲中体验极大的精神境界,同时又能理性而游刃有余地进行审美享受。

二、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

自古以来,音乐艺术在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中有着重 要作用:其一,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 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其二,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塑 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道德和心灵。

1、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似文学艺术那样表达,也不似视 觉艺术那样直观,它利用一种非语意义的符号,靠节奏韵 律来表现,当我们接受到这种表达时,就会对接受到的音 乐进行自由想象与描绘。

2、德育功能

音乐艺术功能是对人文的关怀,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慰 藉,它不能给你直接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立竿见影的帮助,因为音乐艺术是以一种不在于物质而存在于精神的方式关 怀着人类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作用,进行思想 教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首首情真意切、落地有 声的歌曲传到当时的大江南北,使听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动 备至、振人心扉。如《我的中国心》《黄河大合唱》《在 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等歌曲,节奏强烈、动人 心魄,激励着人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和热情,同时也表现出 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伟大气魄。

3、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两个半球在功 能上有专门细化的分工,左半球对抽象的思维、象征性和 细节的逻辑分析进行掌控;而右半球则具有综合性、空间 与知觉的鉴别能力。两个半球在功能上各有特点却又相互 配合,从而完成人类一系列的活动。音乐艺术是一种启迪 人类智慧的钥匙,能促进人类智力发展。中外许多高智慧 名人都酷爱音乐,也都接受过音乐方面的训练。如中国古 代著名思想家孔子,他又是一位音乐家;世界著名的物理 学家爱因斯坦认为,音乐有助于科学活动,它能帮助科学 家们造成创造思维的情绪。中国教育界对音乐教育活动能 促进学生学习上升与智力开发都有很多实例。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家罗杰诺斯说:“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 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尤其是现在面对十多门课程的学生,整日处在紧张的接受和被灌输知识的状态,难免产生厌学 心情。这就要音乐教师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殊的魅力,针 对学生不同的教育阶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活 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轻松,紧张与轻松的学习相互调 整,利用节假日进行文艺活动,这样劳逸结合既培养了学 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协调团结的能力,还激发 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5、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我国古代名医朱震说:“乐者,亦为药也。”《乐 记》中有这样记载:“五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 卫之音,则不知倦”。马克思也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 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现在,学校 的音乐教育与运动结合起来,比如广播体操、舞蹈等,不 仅发展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体 质,让学生在智力开发的同时身体协调能力也同样提升。由此可见,音乐艺术的广泛运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音乐 水平,还能应用于医疗,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总之,音乐艺术能使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这 种审美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情感体验。教师在寓教 于乐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手段进行 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中体验精神愉悦,再联系现 实生活进行相互融合、渗透,抓住重点,使学生的审美能 力不断提高升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现代社会主义建设需 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岳亚琼.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研究[J].中国包装工 业,2015(20)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