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摘要: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生活性以及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想要提升课堂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促使其以端正的态度对待数学学习,进而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夯实数学基础,可以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通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探究中,并且以自律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如果没有及时解决,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抵触以及厌烦等心理,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一、给予学生鼓励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成人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教师作为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成人,在课堂学习和校园生活中,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和表扬,由于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一味的批评学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失去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关注,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的优异成绩要给予鼓励和认同,在平时课堂中多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非常棒”、“这道题解答的很好”、“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小朋友”等,通过赏识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从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和快乐。
二、引入数学游戏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喜欢做游戏,并且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各种富有趣味的小游戏,让课堂充满趣味元素,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设计游戏中,要注重引入互动性游戏,将数学教学与游戏充分结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发挥游戏的教学价值和作用。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一)”这一知识点中,其教学目标为认知东西南北等八个方位,并且根据东西南北的某一方位指出其他三个方向,具备表达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引入“开火车”的游戏,教师扮演一名“火车司机”,说出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开,然后要求学生说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最先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可扮演“火车司机”继续开火车。通过这一游戏可以赋予课堂以趣味性,促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完成知识的巩固和内化,激发其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更是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很多知识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特点,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将生活作为驱动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二)”这一知识点中,其教学重点为:辨认从上面、左面以及正面观察的立体模型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教师如果沿用以往的固化教學模式,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为学生展示汽博会上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并且展示汽车不同角度的空间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摄影师在工作中,从哪几个方向给汽车拍照?由于这一实际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学生通过引入生活经验能够快速给出答案,教师就此可引入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生活实例的辅助下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形成空间意识。
四、应用信息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且成为教学辅助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性以及形象化,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三)”这一知识点中,其教学目标为掌握图形的旋转、平移等基本要素,通过想象、操作以及观察,体会图形的动态运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由于这一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图形旋转和平移的过程,促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课堂知识,发展其空间思维。
五、创设教学情境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为各个学科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且先进的教学方法,其已经在各个学科中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引入具体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思考中获得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的情境展示给学生,进而激发其数学兴趣。
例如在学习“克与千克”这一知识点中,其教学目标为: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掌握物体质量估量的方法,理解重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知道克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陪母亲买菜的情境,同学们陪母亲去市场买菜,妈妈买了100克鸡蛋、200克水果、60克肉和400克大米,如果妈妈一只手拎500克的食品,同学需要帮妈妈拎多少克的食品呢?通过这一常见生活情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单位换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生活性,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参考文献:
[1]蔡虹怡.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38-239.
[2]陈玉标.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2):145-146.
[3]张芳.寓教于趣 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