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娥 吕焕友
【摘要】目的 探讨乡镇卫生院无痛人流风险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12月,110例要求无痛人流手术的孕妇,随机分成A、B、C、D四组,A组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的间隔时间小于30秒。B组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的间隔时间大于1分钟。C组丙泊酚的公斤体重剂量一次性缓慢注入。D组丙泊酚的剂量分两次注入,在意识消失时停止注射,在有肢体活动时把剩下的剂量注入。分别用不同的给药方式,观察四种方式下,镇痛效果,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风险可控性等方面的差距。结果 A、B、C三组镇痛效果较好,术毕较易唤醒。D组镇痛效果稍差,术后不易唤醒。结论 需要根据孕妇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并且需要及早处理特殊情况。
【关键词】无痛人流;镇痛方式;风险控制
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痛技术在农村也得到了广大女性的认可。90%以上的女性在做人工流产手术时,会选择无痛的方式。但乡镇卫生院的条件限制,无疑增大了这一手术风险:首先,人流室条件简陋,只有鼻导管吸氧,没有面罩吸氧,也没有插管设备,只有简易呼吸器。其次,乡镇卫生院几乎表不开展全身麻醉,麻醉师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抢救和插管能力也相对较差。既要满足农村女性的需求,又要保证手术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做好无痛人流手术的风险控制。
术前管理:术前严格禁食水,询问有无过敏史,近期有无感冒和咳嗽,注意呼吸道阻塞情况以及呼吸道高敏反应情况。对于妊娠反应较重的患者,首先要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血压稳定。特别注意肥胖人群,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极高。
一.用药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12月,110例要求无痛人流手术的孕妇,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用不同的给药方式,观察四种方式下,镇痛效果,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风险可控性等方面的差距。每组均采用芬太尼0.001mg/kg,丙泊酚2mg-2.5mg/kg的用药方式,留置针静脉输液,鼻导管吸氧3-4L/min,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血氧饱合度,血压。A组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的间隔时间小于30秒。B组芬太尼和丙泊酚用药的间隔时间大于1分钟。C组丙泊酚的公斤体重剂量一次性缓慢注入。D组丙泊酚的剂量分两次注入,在意识消失时停止注射,在有肢体活动时把剩下的剂量注入。
二.结果
A组镇痛效果好,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于B组,呼吸恢复的时间也长于B组。特别是肥胖孕妇,血氧饱合度下降较多,麻醉过程中其值经常处于低位,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达到80%以上,需要用简易呼吸器来辅助呼吸。术毕较易唤醒。
B组镇痛效果好,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低于A组,呼吸恢复较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幅度较小。术毕唤醒容易。
C组镇痛效果好,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于D组,呼吸恢复的时间也长于D组。术毕唤醒较快。
D组镇痛效果稍差,首剂麻醉维持时间短,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且呼吸恢复较快,肢体活动时给予剩余剂量,能满足手术要求。术后不易唤醒。
三.总结
1.对于体重正常孕妇,采用B组的给药方法,适当延长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给药间隔时间,镇痛好,呼吸抑制时间短,呼吸暂停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如果手术时间稍长,孕妇出现肢体活动,且此时呼吸已经恢复,可再给予30-40mg丙泊酚,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再次出现呼吸抑制的机率很小,风险可控。
2.对于肥胖孕妇,采用B组加D组的方法,延长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给药间隔时间,把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分两次注入,首剂量缓慢静注,意识消失即停止给药,出现肢体活动且恢复自主呼吸后再给予剩下剂量。相较于A组和C组,镇痛效果稍差,但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人工辅助呼吸的机率下降,风险得以减小。由于丙泊酚良好的遗忘作用,大多孕妇休验感也很好。
四.及早处理特殊情况,防患于未然
1.对于低血压及妊娠反应较重的孕妇,术前常规补液,维持血容量,在麻醉药之间用10mg麻黄碱提升血压,可缓解丙泊酚对血压的进一步影响。
2.对于心率较慢的孕妇,在注射芬太尼前用0.5mg的阿托品,可减轻芬太尼減慢心率的作用。
3.术前采用高流量氧气吸入,嘱孕妇在意识消失前持续深呼吸,增加氧储备。术中呼吸暂停时间长、血氧饱合度持续下降时,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出现异常情况时,要对征处理,维持孕妇生命体征的稳定。
4.术毕孕妇被唤醒后,要提醒家属不要让孕妇再入睡。同时要密切观察孕妇反应和生命体征,在孕妇情况稳定前,切不可立即离开。一旦发现孕妇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人流综合症表现,要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在我院2019年110例无痛人流手术中,出现过两例人流综合症,经过及时抢救,孕妇都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杨喜璇,张研,谢丹.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镇痛效果对比[J].海峡药学,2020,32(02):149-150.
[2]马振华.无痛人流术与普通人流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和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