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
摘 要:本文对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以及污水排放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并对相应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运营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运营
引 言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深化治理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节能减排、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要紧抓“削减污染物排放、保护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原则以及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持续发挥功效的基本目标,为生态宜居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青田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概述
近年来,青田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运维工作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和推进,目前青田县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696套。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处理总规模约14000t/d,其中62.07%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介于5~20t/d,12.36%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处理规模介于20~30t/d,17.10%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处理规模大于等于30t/d。已建污水收集管道总长约1390公里。其中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分别纳入城镇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或自建终端处理后尾水达标排入河道或附近水体。青田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运维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和推进,经过三年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覆盖全县32个乡镇(街道),305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率85.6%,,接入户约5.7万户,农户受益率达到64.56%。
2.青田县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和排放特点
青田县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源分布分散、水量波动大、雨污合流问题、排放情况复杂等,现状如下:
(1)農村生活污水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特点。量大,影响面广,村庄农户生活用水排污量少,当前已建的污水治理设施服务范围、处理规模无法满足污水处理需要。
(2)污水来源复杂。除日常生活污水外,农家乐、饭店等也是农村生活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水量波动大。农村人口较少且居住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难度较大,再加上居民生活规律相近,日间污水排放量远大于夜晚,水量变化明显。
(4)雨污合流问题突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造标准较低、雨水管网体系不完善以及农户私接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雨污合流问题突出,污水管道水量、水质随季节、天气情况变化明显,甚至出现污水外溢。
根据近几年水质检测汇总数据分析显示,青田县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出水水质符合现排放要求的比例为61.82%,50.9%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已符合现排放要求,雨水、河水等大量进入管道问题较为严重。
3.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
3.1污水处理模式
(1)纳厂处理。对具有纳厂条件的村庄或区域内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收集,经过管道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道系统,由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中船寮镇、东源镇、高湖镇、海口镇以及温溪镇部分村庄污水接入就近的污水处理厂。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集中处理。通过建设较大范围管网对村庄或区域内的生活污水收集进行集中处理。目前青田大部分村庄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方式进行处理。
(3)分散处理。对各户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单独处理或者对小范围内多户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形式多以化粪池为主。
3.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青田县共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696套,其中PKA人工湿地终端67个,微动力终端60个,人工湿地终端507个,厌氧池(无动力湿地)62个。
(1)PKA人工湿地,污水通过各自的污水管道汇集进入PKA湿地系统,污水通过泵的提升,在自控系统控制下自动向 PKA 湿地布水。污水从 PKA 湿地的布水管流出,然后经过介质层,从上到下层层渗透,在此过程中污染物被逐步分解吸收,最后由集水管收集导出湿地达标排放或中水回用。
(2)微动力工艺,即厌氧好氧工艺,是一种集成化、模块化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适用于出水水质要求高、用地紧张的新型农村社区,与人工湿地配合使用,可加强脱氮除磷效果。
(3)人工湿地,指用人工构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
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4)厌氧池工艺,即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即为在厌氧状态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代谢、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同时产生沼气的一 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式。
4.农村污水处理运营方式
(1)组织架构。青田县采用农村生活污水专业第三方运维公司管理运营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由第三方运维公司负责运维。2016年12月,我县制定了《青田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建立了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管理主体、村(社区)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以及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2)评价与考核体系。乡镇政府及第三方运维机构要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意见》、《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制定出详细的岗位工作职责、选聘、培训、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各村年底统筹资金安排挂钩。采取定期自查、定期督查、不定期抽查与重点复查四种方式。
(3)资金筹措。遵循“市场的交给市场、专业的交给专业”原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元投资、多方参与等方式筹措建设资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财政奖补与村民支付结合、完善投融资机制等措施保证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运营资金充足。
结 语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中,要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高质量建设以及高效运营,通过合理的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及运营方式,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谢红梅.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研究[J]. 节能与环保, 2019(007):88-89.
[2] 杨月. 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 科研, 2015 (0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