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高效水产养殖中饲料与投饵技术

2020-08-16 00:13戴继亮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关键词:无公害

戴继亮

摘 要:饲料与投饵是水产养殖八字精养法中的关键环节,在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饲料的投入成本能达到总成本的一半左右,所以降低养殖成本是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而降低饲料成本的有效措施就是利用适宜的养殖饲料,采取科学的投饵方法。所以在投饵是要求饵料充足、量多质好、营养均衡、合理投喂,并结合天然饵料和人工合成全价饲料进行养殖。

关键词:无公害;高效水产养殖;饲料与投饵

引 言

目前在无公害水产养殖业中养殖者所使用的饲料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饲料,主要应用于名特优鱼类的养殖,一类是按照鱼类营养物质需求所生产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无论使用哪种饲料,在使用时除了注重饲料的品质和安全外,还应当注重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加工工艺质量。鱼饲料的投喂也要掌握科学的投饵方法和合适的用量,保证用料均衡、适量、连续,从而保证水产鱼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生长。

1、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对于饲料品质的要求

饲料的品质决定了水产养殖中的最终饲喂效果,饲料的品质差,会直接影响鱼类的食用和消化吸收。不少鱼类不食用品质较差的饲料,不但降低了饲料的使用效率,而且饲料在水中无法分解还会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而使用品质较高的饲料,不仅能够保证饲料的使用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饵料系数。此外,饲料的品质主要受到饲料配方的科学性、营养的平衡性和饲料添加剂使用情况的影响,所以水产养殖者可以根据以上要求挑选合适的饲料进行喂养。

1.1 饲料配方科学、营养均衡全面

饲料中所含营养物质是否平衡,对饲料的利用率和饲料系数的影响很大。使用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进行喂养,能够取得极高的养殖效果,饲料的利用率提升,其饲料系数就会降低。而使用非全价配合饲料或者单一饲料进行喂养,其饲料中无法保证营养物质的全面和均衡,可能造成鱼类的某种元素缺失,使得饲料的可利用效率不高,从而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或者抑制组织的生长,最终降低养殖效果[1]。

1.2 饲料的营养指标要求

饲料中的营养指标可以作为养殖者购买饲料时的参考和依据,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以及能量等等都是促进鱼类组织生长的有利因素。如在鱼类饲料中的蛋白质成分,尤其是动物蛋白成分,能够有效地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此外,鱼类的大小和鱼种对于蛋白质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如肉食性鱼类对于蛋白质的要求就比较高,杂食性鱼类的要求就比较低,草食性鱼类的需求量最低;仔鱼、幼鱼为了快速生长,对于蛋白质的需求也比较高,所以,水产养殖者可以根据其饲养的鱼类品种选择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

1.3 饲料中添加剂的使用

合理地使用添加剂能够保证鱼类的生长,但是过多的使用添加剂反而会抑制鱼类的生长,所以在使用添加剂时也要保证其平衡性。鱼类的饲料添加剂种类多种多样,除了一般动物饲料中添加的维生素、矿物质、促进生长剂以外,由于水产饲料是在水下进行投喂的特殊性,还应当添加适当的诱食剂和粘合剂,保证鱼类能够对饲料进行正常食用。如粘结剂,在投饵过程中,单纯的饲料遇水粘结性较差,饲料在水中很快的松散,会造成浪费的现象,这样就极大地增加的饲料的购买成本。所以,在饲料中添加粘连剂,可以提高饲料在水下的稳定性,防止营养的丢失,提高饲料的可利用效率。常规物质配合而成的饲料,其营养水平与鱼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弥补这种差距,就需要使用一些常规的添加剂配合饲料使用,通过合理的使用添加剂,如维生素、粗纤维等,能够促进鱼类的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同时还能够提升鱼类对于某些病害的免疫能力,防治某些疾病。

2、人工配合饲料的选择

目前的大规模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天然饲料很难满足鱼类的营养物质需求,所以养殖人员逐渐加大了人工配合饲料的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也逐渐成为饲养鱼类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面对种类繁多的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人员在挑选时可以按照饲料类型、养殖的成本与价格、饲料的质量与生长速度进行选择,如在养殖成本与价格的关系上,一般鱼饲料的成本占总成本的40%—50%左右,因此,养殖的总成本受到饲料成本的影响较大,在依据价格挑选饲料时,养殖者可以依据公式进行判断,其相关公式为:单位鱼产量的饲料成本=饵料系数×饲料价格,通过公式能够看出,饲料的价格越低,饵料系数越高,反之亦然。因此,饲料成本主要由饵料系数和饲料价格决定,合理的饲料成本就是在饵料系数和饲料价格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不能片面的认为饲料的成本价格越低,所耗费的总成本就越低,其最终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高[2]。

3、科学的投饵技术

科学的投饵技术要掌握正确的投饵量和投饵方法,做到连续、均衡、适量,切勿暴食或饑饿。在投饵过程中,投饵方法和投饵数量都一直备受养殖人员的关注。在投饵方法上,一般按照“四定”原则进行,即定时、定量、定点、定质。在投饵数量上,首先要保证一个合适的投入数量,确定适当的投入量是确保养殖者取得经济效益的保障,在确定投饵数量上,一般是按照总的生产需要做出全年的饵料数量,进一步再根据鱼类的生长周期以及水温特征确定每月所投入的饵量,最后再根据全年计划投饵量和各月所占比例来制订每天的投饵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订各月的投饵计划时,不能平均投饵,而是要根据每个月的水温不同以及鱼类生长情况不同进行投饵,如在每年的4—5月,是各种鱼类的发病期,在此阶段投入的饲料必须保证其新鲜、高质;在6—9月,随着气温的升高,鱼类的生长增快,对于饲料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所以要适当地增加投饵量,确保饲料能够满足鱼类的生长需要。

结 语

在水产养殖中,通过科学的的饲料投饵不仅能够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还能够保证水产的最终产量。所以,水产养殖要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和投饵的方式,而不是饲料的价格和投饵的数量。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养殖者选择优质饲料,可以极大地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产量,最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于潇.无公害高效水产养殖中饲料与投饵技术[J].河南水产,2019(16):15.

[2] 朱文锦.水产品健康养殖方法及对策探讨[J].河南水产,2019(05):30.

猜你喜欢
无公害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无公害小南瓜露地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