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机制的探索

2020-08-16 14:01廖建东马芸
西部论丛 2020年6期

廖建东 马芸

摘 要: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是一种教学模式和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应从选择可行的教育机制着手,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本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切实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职业院校医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教育机制探索

职业院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展开几乎同步。经过十余年发展,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从无到有、从零散走向系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高等综合类院校相比,职业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弱,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如何找准医学教育和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需求对接的着力点,建立健全具有职业医学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教育机制,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及提供智力支持,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业教育应该把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内容。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建立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实行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等系列措施,激发医学生的创新热情,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化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院校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其应尽之责,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职业院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

1.医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学生虽然热情高涨,但对于创新创业缺乏系统性认识,没有科学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模拟培训。创新创业不是头脑一热,仅靠书本的介绍,容易脱离现实。没有关于创新创业的可行性的论证,容易主观臆断,造成失败。二是学生思维活跃,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由于医学生的知识面宽度不够,医学内容繁杂学生在没有完成系统的医学学习之前只是机地片面地看待各科知识的结构,致使他们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性,处理问题的方式缺乏新意和突破。三是要想创新创业成功,计划要科学,资金投入要充足。

总而言之,不论是创业经验不足,还是在投资资金的限制上,大学生创业都面临一定的窘境。

2.职业院校在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只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目前,职业医学院校的教学内容大都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堂教学仍然作为主要教学环节,课内学时多,实践环节少,给予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更少。这种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从各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仅靠《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导论》等几门课程的若干章节灌输创新创业意识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创新创业氛围还不浓,没有形成大众化的创新创业氛围。目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主要是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导向,不可避免的将大多数学生阻挡在外,只有少数教师指导少数学生参与,难以形成全员参与的浓厚创新创业氛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契合度不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体系不够完备。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资金缺乏,创新创业平台缺乏,实践指导及咨询服务不到位等,这些困难势必阻挡学生的创新创业愿望,打击学生的创新创业信心。

3.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

首先,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这种思想及追求铁饭碗的心理至今仍在。它不仅影响着现代医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潜能方面的开发,更有甚者,有的医学生毕业后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要创业甚至排斥其它创业者;其次,很大一部分家长存在“护犊子”心理,他们自己见识短浅,不想子女去涉险创业,这些都阻碍了医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最后,在社会整体政策下,虽然国家鼓励医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医学生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在工商注册方面、财税激励方面、金融支持等各方面都后劲乏力,磨折了医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减少了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最终影响了医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职业院校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机制

建立职业医学院校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必须以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先导,针对职业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同时结合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和实际,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为抓手,重点强化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在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中,将创新创业的精神、意识和能力融入医学生培养全过程。

(一)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好用好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协调好专业课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根据职业医学院校的特點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在现有《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医学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基础》教材和“创新创业”类别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符合医学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教育课程。对立志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实际创新创业能力,孵化创业项目,指导创办企业。与地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课堂教育活动,立足医学专业特点,结合“互联网+”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等活动,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逐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澎湃的创业激情和坚定的创新创业自信。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教师队伍。一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培训,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通过经验丰富的创业指导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知识水平,更好把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加深对创业的认识,更客观地应对和解决创业突发问题。同时,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这种跨学校、跨地区的学习和交流中,能丰富教师的思想和理念,并促进教师自身提高。只有教师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和升华,才能为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更有效的建议。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师评价体系。教师的评价机制,不仅是要求教师教学、撰写学术论文等,还要注重教师指导学生创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培养的学生创业率。

(三)搭建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办好用好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孵化中心等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依托校内外资源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团队开展实训,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创业指导讲座、模拟实训等相关活动,将学生在平台实践情况纳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立“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院系、学校和校外三级竞赛机制,通过活动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竞赛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打造高校、企业创新联合体,对接优秀医药和成功创新型企业,建设学生进入其中实践实习的“绿色通道”。

(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鼓励医学生积极参加“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努力激发自身的创新创业潜能。广泛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加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引导。积极开展多样拓展活动,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定期遴选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开办训练营,不定期举办主题沙龙,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学校在认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和政府的沟通与合作,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充足的政策和物质支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大力扶植和引导医学卫生类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給予医学生创业失败救助帮助机会。企业要为医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基地,向医学院校提供具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与学校一起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社会文化氛围。

总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只有正视学生在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祖国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2010-05-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72/201005/t20100513_120174.html.

[4] 张敏,鞠春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3,9:105-106.

[5] 任佳,王杰,梁勇。多途径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183-185

[6] 卢连大.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7(3):43-48.

[7] 李孟璐,柳亮.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1-3,10.

作者简介:廖建东(1977-01-),男,汉族,籍贯:广东肇庆,学历:本科,职称:针灸推拿学讲师,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中医、康复教学及临床诊疗,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职业院校(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课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