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落实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面临的挑战及措施探究

2020-08-16 13:55孙岩柏李卫平应吉日木吐刘芳董安利杨春梅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责任制意识形态应对措施

孙岩柏 李卫平 应吉日木吐 刘芳 董安利 杨春梅

摘    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综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必须要积极重视和强化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意識形态渗透,才能够确保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在新的社会发展时代下,应当强化意识形态责任制的现实性、实践性,才能够真正发挥高校在意识渗透方面的功能。本文针对高校提出了在新时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所需要接受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力求可以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正确发展。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挑战;应对措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就应当牢牢地掌握住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中的领导地位,真正的将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工作过程中。高校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为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重要角色,对于未来社会意识形态发展趋势起着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由此可见,高校意识形态领导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应当在工作过程中结合新时代的有关精神,不断完善意识形态责任制,提高意识形态的安全性,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

一、新时代落实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面临的挑战

1.缺少清晰的建构责任

意识形态可以反应不同时代经济活动、生产活动、社会结构以及上层建筑中存在的时代诉求,属于社会各个领域工作的基础保障[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必须要积极的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分析和完善,使意识形态可以发挥时代的精神诉求。但是多数高校都没有重视意识形态文化的建设,没有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缺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的思想意识。高校没有将意识形态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的结合,无法形成完善的贯通机制,使学生无法在日常学习中领略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2]。

2.缺少明确的引导责任

国际上的交流逐渐紧密,因此思想意识、文化交流也逐渐紧密,各类的思想意识都给我国的文化体系、意识形态体系造成了冲击。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这种冲击被扩大数倍,而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也更加容易受到思想上的冲击[3]。面对这一情况,高校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思想意识正确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所传播的正确思想意识。但是高校普遍的做法都是堵住思潮传递通道或者对部分思想意识避而不谈,这不仅无法给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甚至还会使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走向误区。

3.缺少到位的网络技术维护责任

互联网可以传播更多类型的思想意识,传播速度也大幅度提升,然而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在意识形态引导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渗透工作的手段过于传统和单一。高校没有在互联网占领思想意识引导的主要阵地,容易让大学生受到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我国政府已经提出网络阵地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高校也应当担负起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维护工作,利用创新型的手段来占领网络阵地。

二、新时代落实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应对挑战的有效措施

1.强化高校管理人员意识形态责任制意识

要想真正的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就必须要让管理人员能够具备正确的管理意识,这样才可以为意识形态领导工作提供基础的意识保障。高校的党委部门应当分析党中央的工作精神和实际要求,深刻理解国家发展理论的深刻内涵,将其作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标准。高校应当强化责任意识,认识到自身是意识形态领导的主体角色,时刻保持政治方面的清醒,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明确高校自身领导和监督责任

高校具有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责任,应当对高校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实施意识形态领导工作,构建完善、联通、互动的意识形态责任制度[4]。通过建设意识形态领导小组,可以针对学校内各项不良行为进行探讨,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领导学生意识形态的正确发展。高校党委部门也需要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监督责任,首先,负责监督与意识形态有关的科研活动,强化对工作方法的讨论。其次,需要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效果进行分析,即针对“课程思政”的推进进度进行了解,及时对意识形态渗透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接受度。

3.形成明确的责任意识形态工作体系

首先,高校必须要根据校领导班子的组成部分,来明确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责任分工情况。如由党委的宣传部门负责宣传意识形态工作,统战部门负责了解党外人员思想意识情况。其次,高校需要完善基层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让各个学院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联动的工作体系。高校可以积极呼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意识形态的工作中,强化师生意识形态发展的正确性[5]。

结束语:

思政教育是高校必不可少的课程类型之一,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过于落后,无法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影响下,高校也需要强化自身在意识形态引导工作中的地位,对这一工作开展的意义和效果进行分析,进而为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引领效果。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也会随之大幅度的提高,这对于学校的发展、人才体系的完善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曹开华,林小女.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党组织责任制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0(02):173-177.

[2]王涛,陈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现状与拓展[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0(02):28-37.

[3]王海威,王艳.新时代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7):118-122.

[4]荆丽敏.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能力提升的启示[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2):25-26.

[5]冉波.新时代落实高校意识形态责任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科技风,2019(21):222-237.

内蒙古科技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高校大学生落实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制研究

课题类别:重点项目

猜你喜欢
责任制意识形态应对措施
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加强铁路运输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