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视域下残疾人高职教育模式创新路径探讨

2020-08-16 13:54阮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融合

阮玲

[摘           要]  高职教育中的融合教育是当下全球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其突出强调人权的公平性。融合教育指出,若想让残疾学生更好地适应主流社会,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则非常有必要让之进入主流院校,使之能够接受与正常学生同等的融合教育。尽管我国残疾人高职教育仅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仍在持续创新进步中。据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国内中小学时期残疾学生的随班就读成果较为理想,然而,高年级残疾学生的就读情况却并不理想,特别是高职阶段残疾学生的就读人数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为此,在分析残疾人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教育视域下残疾人高职教育模式的一些创新路径,旨在为改善我国残疾人高职教育情况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    键   词]  融合教育;残疾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214-02

残疾人高职教育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重视的课题,许多国家曾针对残疾人教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及政策,如英国出台的《特殊教育需要与障碍法案》,其主要是为了确保残疾人能够拥有与正常人接受同等教育的权利;美国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使之能够与正常人接受同等高等教育,也曾先后出台了《康复法案》和《2004年障碍者教育法》;澳大利亚也曾出台了《残疾歧视法教育标准》,为残疾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举措均给予我国极大的启发,为了让残疾人能够更好地生存,重视、加强并不断创新残疾人高职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值得我国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残疾人高职教育现状

调查显示,现阶段国内残疾人高职教育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方式:一是以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残疾学生专业或特殊教育学院来开展残疾人高职教学,这些残疾学生基本均是通过单考单招渠道接受高职教育的,然而当下国内针对残疾学生设有专业或学院的高等院校并不多;二是部分成人院校与某些残疾人中职院校共同开设的一些针对残疾人的学科,此种教育方式波动性较大,且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三是针对残疾情况不是很严重的,可通过每年的高考统招进入高职院校,由于他们可借助某些辅助手段完成自主学习,故他们可在高职院校选取适当的专业接受教育;四是可通过国家针对残疾人开设的一些高职院校来接受教育,如全国各省市的广播电视大学等,他们只需按照学校要求学好相关课程,在结束课程学习达到相关要求后,即可得到有关结业证书,且证书均是得到国家认可的、可查的。

从当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融合教育主要是针对以上第一类残疾学生而言的。每年针对残疾学生的单考单招通常是在4月左右举行,与正常学生的高考知识点相比,残疾学生的考试要容易得多。大部分残疾考生来自全国各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也有部分是普通院校的残疾学生。通过分析他们历年考试成绩发现,尽管与正常学生考试成绩相比,在中学时期接受融合教育的残疾学生成绩相对较差,然而其在单考单招中的整体成绩却是出类拔萃,由此可見,融合教育对于残疾人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现下国内普通高职院校的特殊教育学院针对残疾学生所开设的专业并不多,主要有针炙推拿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计算机专业及园林专业等。我们所熟知的正常学生专业主要包括文科与理科两类,而残疾人高职教育却完成不同,其主要分为美术班与计算机班两大类。

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正常学生与残疾学生所开展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这两类学生往往是处于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此种做法表面上是在保护残疾学生,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特殊态度。残疾学生长时间处于此种隔离式的教育环境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影响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残疾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是极其不利的,这也完全背离了融合教育所推崇的理念。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并不断创新融合教育视域下残疾人高职教育模式。

二、融合教育视域下残疾人高职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一)健全残疾人高职教育体制

针对残疾人教育,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征求意见稿)》等,这些文件的推行充分反映出国家非常重视残疾人教育的重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部也将残疾人教育,尤其是其职业教育纳入了工作重点行列,积极推行相关政策,以保障残疾人能够更好地生存于社会中。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法令,指明应给予残疾人足够的尊重,平等对待残疾人,学校应积极接纳残疾学生,并开设相关的教学课程,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学习相关生存技能,但是,现下残疾人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高职教育,针对残疾学生更深层次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建议应将残疾学生高职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工作重点范畴,不断强化该项工作,并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保障体制。事实上,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且已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建议我国也可将之纳入残疾人高职教育工作中,并积极加以创新、优化,打造出一条具备中国特色的残疾人高职教育模式。

(二)根据残疾学生特征编制校企合作教育方案

融合教育强调对残疾学生综合素养及职业技能的培育。由于国家针对残疾人出台了诸多就业帮扶政策,因此在开展残疾人高职教育时,可充分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与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残疾人职业能力教育,帮助残疾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在设置教学课程方面,不可仅局限于理论课和实践课,应注重多方结合。以计算机专业残疾学生为例,在设置课程时针对职业素养、心理健康咨询、就业和创业指导、职业技能这四个教学部分,可分别设置对应的职业素养课、职业基础课、生计课、职业技能课,以项目教学法的方式,让他们独立或协作完成各个“项目”,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以使教学成效得到有效提升,让残疾学生真正掌握生存技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此外,准确掌握每个残疾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在全面掌握市场发展导向的基础上,根据残疾学生的学习技法、学习偏好、基础程度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方面,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且可行的教育方案,不断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对残疾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也要注重对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促使残疾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好地面对未来工作挑战。在设置教学目标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岗位需求情况,科学设定教学项目、合理分解项目任务,有序开展项目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加强与残疾学生的交流、沟通,实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及时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和优化,始终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最终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三)加強教师核心能力建设

1.教师应加强对自身教学设计能力的建设

教学设计是具体化融合教育目标的关键,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根本无法真正实现融合教育目标,这就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始终坚持以提升残疾学生融合能力为目标来开展教学设计,既要强调培育残疾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也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应加强对自身融合沟通传播能力的建设

面对当前融合教育还未实现全面普及的情形下,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融合沟通传播能力,积极推广融合教育思想,以此来感染周边的社会大众,促使融合教育深入人心,为残疾人融合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

3.教师应加强对自身融合环境创建能力的建设

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残疾人面对学习、生活及社会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根本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融合教育,尤其是融合环境的创建。融合环境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物质环境,学生身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就属于物质环境,或者也可以是根据实际环境而创建物质环境;二是人际环境,其主要是教师为了提升残疾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而创建的。通过创建相关的融合环境,有助于残疾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中,因此加强对教师自身融合环境创建能力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4.教师应加强对自身教学研究能力的建设

残疾人高职教育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残疾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状态均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有效处理好融合教育中面临的一切难题,保证融合教育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方能更好地掌握残疾学生的成长需求,更好地解决融合教育难题,促进残疾人融合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高职教育是促进残疾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保障残疾人更好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残疾人总是接受着隔离式的教育,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随着融合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残疾人高职教育成效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内融合教育虽起步较晚,但也仍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融合教育的新时代下,我国残疾人高职教育也应不断进行创新、改革。笔者认为,首先应积极健全残疾人高职教育体制;其次应根据残疾学生特征编制校企合作教育方案;最后应加强对教师各项核心能力的建设,这样方能保障残疾人高职教育的有效开展,让残疾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得义.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嬗变与核心能力构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研讨会会议手册[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2018:4.

[2]李晓梅,曲欣.群体性融合教育理念下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8,32(3):81-85.

[3]朴永馨,郝文武,卜凡帅.融合、共享:本土化特殊教育创新发展:访朴永馨先生[J].当代教师教育,2017,10(4):1-5.

[4]潘娇娇.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探析[J].教育导刊,2017(7):76-80.

[5]周泽辉,徐赛华,王得义.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聋人计算机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25):23-24.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
我骄傲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