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指导下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和探索

2020-08-16 13:54金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期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精神

金越

[摘           要]  具备、践行“工匠精神”,是评价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的较高标准,也是企业择人的最优标准。如何在日常课堂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专任教師完成课堂任务的新要求。旨在探索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翻转课堂;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3-0218-02

一、在“工匠精神”指导下,中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和研究的必要性

(一)“工匠精神”与中职院校教学的关系

“工匠精神”对中职学生的学业具有指导作用。“工匠精神”本指工匠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所以注重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探求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是目前所有中职院校共同的目标。

中职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对“工匠精神”的实践。翻转课堂利用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和碎片化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定位,培养学生精雕细琢的业务能力,符合“工匠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提炼于传统手工艺的实践过程,而翻转课堂的研究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增广贤文》言:“良田百亩,不如薄技在身”。“工匠精神”就是在这样一种观念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辅助下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下表是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对比,用“○”标记出较强的一方。

通过对比,可发现,当教学受众为中职生时,翻转课堂模式更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以超星学习平台为主的翻转课堂教学工具

超星平台是一个复合型、多媒体新型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以该平台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特点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功能上,教师主要应用上传课程、发布讨论、问题回复、批改作业四个功能,学生主要运用学习课程、回复提问、资源下载、提交作业四个功能,其余功能包括签到、考勤等也会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讨论区发布话题,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发布结论,由教师点评,形成线上线下环形互动。

最后,教师运用批改作业和考勤签到的功能实现监督目的,同时也可以观看学生提交的顺序,这些数据对分析学生性格都有帮助。

三、在信息爆炸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对课堂的实际帮助

(一)短视频为主要内容

目前中职生的年龄区域主要集中在“00后”,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电子产品可谓是了如指掌,面对如潮水一般涌来的新产品,这群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该产品的用法。

在这样一个电子产品遍地开花,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碎片化的趋势不断深入。传统课堂需要学生在40分钟里,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显然是做不到的。

在去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上,有这样一个观点:在现在的时代,年轻人是可以多轨道接受信息的。举个例子,很多“90后”,比如笔者,上学时可以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到了“00后”,则喜欢一边放着视频一边写作业,这个就是多轨道接受信息。时代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以短视频为主题的自主学习教学视频,鼓励学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课前学习,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可能更适合学生。

基于以上两个观点,笔者在进行专业技法表现课程时,比如两点透视这一章,先将两点透视的基本知识以微课和课件的形式发布到平台,并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将教学内容前置。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自主完成练习任务。接着,发布评价标准,让学生自己发现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并将问题发布到作业平台。这一过程,首先实现了课程的前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做到真正带着问题进课堂。

结合专业技法表现的特点,学生在绘制线稿、上色等方面的基础薄弱,于是笔者把关键的步骤和注意要点做成课件,一同上传到资料库,方便学生在线学习。

(二)课堂为完善学习成果的场所

课堂上教师主要运用讲授法和协作法,先帮学生过一遍两点透视相关知识,重点部分进行提醒,解决学生在绘制中遇到的问题。接着针对难点问题,结合经验,突破难点。在两点透视中,学生最难把握的是变线的倾斜角度,所以笔者运用平移铅笔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修改自己的作业。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学生修改作品,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两点透视运用的熟练程度。

在课堂的中间阶段,发布一个同类型的示范图,鼓励学生挑战,其间用两点透视的概念和平移铅笔的方法进行检查和纠正,最后进行评价。

课堂是对学生所学进行修正、加深、巩固、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在传统课堂中,要实现这一点,两课时是远远不够的,而翻转课堂就可以实现,它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挖掘其潜力与兴趣,促使其真正学以致用。

(三)讨论区为课程延伸

教学鼓励“举一反三”。如果通过学画一盏灯,学生掌握一类灯的画法,这是灯饰专业技法表现教师的共同心愿。在课后,笔者通过讨论区发布话题,如“有哪些燈和图片中类似?”“下图灯中有哪些细节容易被人忽略?”“这些细节哪些可以用平移铅笔法解决?”等,鼓励学生课后思考,哪些灯是一类,他们之间有什么共性,从而掌握该类灯具的绘制要点,这样的堂课就锻炼了部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卑、内向,甚至是敌视学校等不良心理,会出现消极对待课程前置的现象,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笔者采用分组法解决这个问题,对待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低标准、低要求,将作业布置到他们能接受的程度,再一点点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大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笔者用小组打擂台的方式激发其他人的学习兴趣,学风发生变化后,对这群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专业技法表现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讨论板块,教师和学生可以及时互动,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

(四)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学生职业素养和习惯的养成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区别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化人才为宗旨,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考查中职院校课程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专业技法表现是设计从业人员的常用技能,教学特点是技法类的知识点较少,很多要求学生大量观察、积累、练习。但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大量观察积累,课堂时间也远远不够学生练习,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

在翻转课堂过程中,以练习任务为导向,学生不断提升“做中学”“学中悟”“学后懂”的自主学习能力。平台上的教学短视频和课件可以反复观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在课中,教师通过分组作业法,因材施教。以专业技法表现为例,方案汇总阶段,以草图为主;向甲方提案用的是软件做的效果图;甲方提出修改意见阶段,以手绘效果图为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在整体掌握的基础上强化或突出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技能开发,这也是“工匠精神”的延伸。

专业技法表现与“工匠精神”十分契合,线稿阶段结构线、倒角线、外轮廓线的区分和绘制、颜色的选择、排版安排等无不体现着“工匠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小组共赢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五)在“工匠精神”指导下,中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和探索的启发性

在“工匠精神”指导下的翻转课堂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但不限于应用在专业技法表现这门课中,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工匠精神”是中职生未来在人才市场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本科生如过江之鲫,中职生在人才市场中没有多少优势,而“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可以打造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他们具备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当教师把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才作为目标,也会促使教师提高自身水平,创新教学模式,这也是”工匠精神”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其次,信息化教学是未来的趋势。“0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利用多媒体模式来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适应“00后”学生接受知识的习惯与特点。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开展修正巩固的师生互动环节,将教学模式改为线上线下的互动,这是信息化课堂的必然选择。

最后,让学生学会学懂检验教学模式是否合理的最重要标准。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过程中,2017级灯饰某班参加三二分段升学考试的拟录取率名列前茅。

“工匠精神”脱胎于古代应用型人才的工作经历,未来也将指导中职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2]吕慧.浅谈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与培养措施[J].现代德育,2019(7):108-109.

[3]孙从众.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形态:以跨境电商实务课程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60-64.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