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睫 赵燕
[摘 要] 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利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职业技能大赛则是新形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创新,它能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专业将全国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进行紧密结合,已達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新工科”思维;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210-02
随着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支持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也越发意识到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10年7月,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明确指出:“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职业技能大赛则是新形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创新,它作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撑点,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利器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以下简称:育英轨道)专业是2012年开设的专业,借着杭州城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的春风,育英轨道专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在为杭州地铁公司输送运营管理方向的人才的同时,开始探索精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能力与全国职院校技能大赛简介
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应具备的本领,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北京交通大学的查建中先生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提道: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实现就业。要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从业人员,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工作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技能和知识,要达到此目标,必须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通过各专业的实践项目来考察参赛选手能力和素质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环节,通过实践能力的大比拼,向全体学生传达“理论联系实际”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学习的效果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衡量,因为只有通过运用能力和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才能真正判断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的程度和水平,而传统的理论考试无法全面反映学习效果。
二、育英轨道专业教学培养模式分析
育英轨道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的是“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培养模式即综合考虑社会、企业、学生、家长和学校等多方意见,设立学员的培养目标,然后通过科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课堂设计,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对比之前设立的培养目标是否达成,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采用这种教学培养模式的优点非常明显,能够大批量地培养目标用人单位的合格学员,使这些学员通过考核后满足企业的上岗要求。而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探讨。
(一)培养目标的设立
育英轨道专业在设立培养目标之初就面对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进行培养还是按照企业实习员工的要求培养的选择,如果严格按照企业用人要求进行目标设立,所有的学生无法全部达到企业用人要求,淘汰的学生虽然无法达到企业员工的能力水平,但是也远超过企业实习员工的要求。经过反复的调研和讨论,最终设立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企业实习员工要求。
(二)课堂教学设计
育英轨道专业的老师在课堂设计上花费了较多心思,自2012年开设育英轨道专业以来,课堂教学环节一直是重中之重。但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仍无法满足每位学生对学习的需求,而且学生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仍然采取折中的方式,让大部分的学生能完成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学生评估考核
学生的考核和评估无法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学校的技能实操是按等级制或者百分制进行的。而企业的实操考核采用的一票否决制,即类似汽车驾校考试,每一个科目达到标准,考核结果只有合格和不合格,无等级或百分制要求,而学校的考试成绩无法用合格或不合格对学生进行考评。举个例子,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因某个知识或技能未掌握,但考核时因为其他技能或知识点未失分所以整体考核分数较高;实际工作中,同样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操作失误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在考核时只有操作符合标准要求准予合格或者操作失误不符合标准要求不予合格的两种考核结果。
根据育英轨道专业的教学培养模式能够看出,按照现有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只能满足基础的人才培养,无法对优秀的学生给予更好的培养。于是我们开始对育英轨道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除了满足基础的人才培养以外,要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定制化的目标培养方案,使其能够更快地融入未来的核心岗位。
三、浙江育英职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育英轨道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根据全国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的要求,按照四个维度进行评价,通过全国技能大赛校内选拔的模式逐步选拔出参赛选手,在选拔过程中,根据考核成绩设立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同时对刻苦好学的学生给予更严格的要求,期望学生能更早地成为企业的核心骨干成员。
(一)评价学员需要根据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
1.品德维度。品德是四个维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维度。如果某位学生知识丰富,技能超群,就是品德不太好,一旦他在企业里面担任重要的岗位,可以预见他对企业所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品德的评价根据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由各老师和学生评委进行打分评价。
2.态度维度。态度是练好技能、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因為大学的学习和高中学习有所不同,大学的学习以亲历、实验、实际动手操作为主,老师的讲解为辅。如果你没有良好的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让你坚持不下去。如果态度良好,在比赛训练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放弃训练。态度维度的评价是根据压力考核测试的淘汰方式进行的。
3.知识维度。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是独立完成某一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因为城市轨道专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应用科学,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果相关知识不了解,在工作中只会按部就班,一旦有变化就不知如何应对。知识维度的评价是考试,通过回答相关知识点的问题,掌握其相关知识。
4.技能维度。技能的学习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每次练习是否到位,是否认真地完成练习的训练量了,是影响技能掌握的重要程度。在今后工作中技能若掌握不熟练,在紧急情况下操作设备就会产生动作操作不到位,导致事故扩大。技能维度的评价,是通过时间压力进行的,即完成一系列的组合操作,用时较长的学生,评价水平越弱。
(二)在选拔过程中,根据学生四个维度的评价,对学生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
有些学生在选拔初期并不一定出类拔萃,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提前达到设定的培养目标时,安排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学生通过阶段考核后设立新的培养目标。通过不断地“设立目标--教学—评估—反馈—设立新的目标”螺旋方式,持续推动学生朝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匠人方向前进。
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具体实施以赛促教实例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通过参加全国“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技能大赛促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分为“选拔、兴趣导入、评估、刻苦训练”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立的阶段目标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
第一阶段,选拔阶段:为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磨炼品质,熟练技能,通过借助技能竞赛的号召力,大力动员学生参与竞赛的训练选拔。在这一阶段里,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意愿,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一系列的宣传动员活动,例如,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超过85%的学生参与技能竞赛选拔。
第二阶段,兴趣导入阶段:将竞赛的要求和相关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并为学员提供实训场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加入不同的组别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在这一阶段中老师根据学员训练和学习的成绩,不断为学生更新学习目标。
第三阶段,评估阶段:对学生的评估将依托于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并根据技能竞赛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理论知识的评估;第二层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能力评估;第三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综合应用及应变能力评估。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评估,逐步对学生进行分层。综合素质最强的将作为选手参加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其他未参加比赛的学生也能够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能力考核测试。
第四阶段,刻苦训练:一旦选拔成为参赛选手,进一步的强化训练是必须的。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选手们严格执行训练计划,根据选手在训练过程中的反馈,调整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增加训练难度,只有熟练技能操作和抗压训练操作的学生才具备竞争力。
当学生完成比赛全部训练内容后,将比赛内容进行分解,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信号维修工岗位要求进行比较,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信号维修工岗位的所欠缺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来的学生,地铁企业都是供不应求的,还未毕业就已经获得杭州地铁1号线信号维修工的工作了。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成功的。
五、结论
这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策略,不仅丰满了日常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引入了竞争淘汰机制,对竞技型的比赛有很好的帮助。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核心教学理念。根据浙江育英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试点的情况,首次进入维修类的技术岗位进行工作,对以综合服务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2):17-24.
[2]孔寒冰.工程链:工程教育的新挑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23-26.
[3]李志义.对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4]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5]王逸松.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对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启示[J].铁道通信信号,2000(1).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