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节”活动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究

2020-08-16 13:44蔡新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艺术节课程建设活动

蔡新星

[摘   要]艺术节是学校开展的一项校园艺术活动,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对“艺术节”活动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确定了活动的课程目标,构建了“艺术表现”“艺术普及”两大内容体系,明确了活动课程的实施原则,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艺术节”活动课程建设规范了各项活动的实施和开展,有利于师生的具体操作,便于学校开展审议与管理。

[关键词]艺术节;活动;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4-0077-02

艺术节是某一特定时间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的统称。校园文化艺术节一般由学校组织,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它的内容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等舞台综合文艺演出、各种美术展览以及一些专项艺术竞赛和艺术交流活动,等等。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是一所由南京外国语学校控股的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股份制新型民办寄宿学校。建校十余年来,仙林分校秉承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舞台。在轰轰烈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由于课程意识不够,在实施活动时显得较为粗放,不够精细,直接影响艺术节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艺术节”活动课程的建设进行思考和研究就非常有必要。

一、“艺术节”活动课程的目标

“艺术节”活动课程首先要能够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表演等方面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展演,激发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尊重艺术、养成良好的艺术欣赏习惯,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西方古典艺术以及各国民族民间艺术和现当代艺术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对部分艺术类型产生长期持续的甚至终身的学习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相关艺术方面的基本常识,对中国传统艺术、西方古典艺术具备一定的欣赏品味,形成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参与各项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加深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二、课程内容体系

(一)内容体系的构建基础

1.“艺术表现”系列。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民主、进取、开放、创新的教育教学氛围。多年来,学校艺术节逐步形成了个人才艺展演、选修/社团成果展演、集体艺术展演三个活动模块,通过三个活动模块设置了具体项目:文艺会演、书画展、专场演出、达人秀,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艺术特长的舞台,让他们在展示中互相学习、交流、切磋,进一步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2.“艺术普及”系列。“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节是“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普及”系列:艺术论坛、艺术欣赏、知识竞赛三个模块的活动开展,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观,提高其艺术的审美能力。在讲座、沙龙、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中,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艺术素养。

(二)模块构建的具体内容及目标要求

1.系列一:艺术表现

⑴集体展演模块

①参加对象:全体学生。②内容: 班级联欢、文艺会演、篝火晚会(传统项目)及创新项目。

⑵选修课/社团成果展模块

①参加对象: 部分学生,主要是一些热爱艺术并积极参与艺术选修课学习和艺术社团活动的艺术爱好者。②内容: 文艺会演、书画展。

⑶个人才艺展演模块

①参加对象:少数学生,主要是艺术特长生。②内容: 艺术达人秀、书画展、专场演出、笔会。

⑷艺术表现系列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①培养学生参加集体艺术活动的热情,产生对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积极的艺术审美观,在排练和打磨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③在个人或集体的展演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团队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

2.系列二:艺术普及

⑴艺术论坛模块

①参加对象:全体学生。②内容: 艺术讲座、艺术沙龙。

⑵藝术欣赏模块

①参加对象:全体学生。②内容: 民间艺术展、高雅艺术进校园。

⑶艺术知识竞赛模块

①参加对象:部分学生。②内容: 音乐知识竞赛、美术知识竞赛。

⑷艺术普及系列培养目标与要求

①培养学生养成安静欣赏、热情文明的良好习惯。②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及高雅艺术的学习热情,开阔视野,拓宽其对各艺术类型的了解。③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音乐、美术的相关常识, 端正学习艺术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三、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一)课程实施原则

1.实践性原则。“艺术节”活动课程以艺术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感受与体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艺术活动,在“听”“看”“动”“想”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和感受艺术的魅力,发展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2.自主性原则。“艺术节”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艺术类型,参与喜爱的艺术活动,能够通过教师的指导在某些艺术专业方面形成特长,充分展示个性。

3.开放性原则。“艺术节”活动课程面向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以及团队合作性,其活动方式、过程、评价均具有开放性。

4.合作性原则。“艺术节”活动课程中多数活动都需要几人或多人参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的精诚合作,学生通过合作能够逐步形成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5.创新性原则。“艺术节”活动课程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每一名学生在参与各类艺术活动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进行艺术创造。教师要鼓励艺术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创新和艺术活动项目的创新策划。

(二)活動课时设置与使用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艺术节的各项活动分散在每年两个学期之中。集体活动主要在5月、6月、12月。在这些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要让固定课时和弹性课时相结合、准备课时与实施课时相结合,确保各项活动的完美进行。在艺术活动开展中,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固定课时,保障开展艺术活动的质量。比如,每周固定的选修课时间或者是社团活动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固定课时,加强展演活动的排练和打磨,保障最后集中呈现的高水平。在开学初期学校就要规划好弹性课时,保障艺术节期间各项活动的实施时间,弹性课时可以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各年级各班以及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课时的调整。

(三)评价策略与方法

1.过程性。“艺术节”活动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主体参与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和表现能力及创新意识。

2.多元性。“艺术节”活动课程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肯定学生展现出的多方面才能,允许学生对艺术有不同的看法,表现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但不可简单地用量化手段划分等级。

3.激励性。“艺术节”活动课程的评价应该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舞学生的勇气,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为原则。

4.发展性。“艺术节”活动课程的评价要立足于教师的未来,要考虑到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

5.反馈性。“艺术节”活动课程包含学部内各级各层上级与下级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多种评价主体包括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学生、教师、班级、年级的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个多向交流反馈的过程。

总而言之,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的艺术节活动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艺术节”活动课程建设对课程的目标、内容体系、实施与评价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从活动课程化的角度规范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实施开展,便于师生的具体操作,有利于学校开展审议与管理,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平台。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艺术节课程建设活动
遇见艺术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