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参与谈提升中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2020-08-16 13:44许桂云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中学生

许桂云

[摘   要]运动参与是保证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沒有运动参与,就没有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文章从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探索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为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学生;运动参与;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4-0030-02

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辅相成。本文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体育学习或运动乃至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层面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讲解示范方面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学生习得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前提条件。学生从对一项运动项目的无知状态到精通状态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在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形成直观认知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完美的示范与精炼的讲解是让学生对某一项运动项目形成良好认知的基础。如果教师的示范不到位,或者讲解烦琐,讲解了半天也没有清晰地阐释运动技术动作要领,怎能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呢?如在体育教学中,在示范剑术套路时,教师的示范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整套剑术表演下来,学生在心中会默默地对示范教师竖起大拇指,而且他们也会暗下决心:我也要做得像老师做的这么漂亮。这样,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学就为学生的运动参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教学组织方面

教师的教学组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一节体育课不可能只有一次队形的变化或者没有队形的变化,因此,教师对课堂的整体调控与队形变化的组织尤为重要。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组织、不同队形的变化使得学生在新鲜多样的环境中进行学练,这样对学生的运动刺激要强于单一的运动组织形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更高效地参与到运动实践中去,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有实效性作用。

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面

教师与学生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要与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将自己的地位摆放得过高,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距离感。教师如果想要与学生达成共识,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让学生看不起,也不能让学生觉得有距离感。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帮助,让运动技术技能相对较好的学生发挥带头作用,要将课堂教学调节到轻松、和谐的状态,这样学生在学练环节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4.教师的教学评价方面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能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如教师对学生跨越式跳高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跨越式跳高的不同环节的表现情况,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练环节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再者,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得到本节课的教学反馈,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一节课的得与失,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修正与完善,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随之不断改善。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会对学生的运动参与产生影响,也会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利用教学评价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更高效地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

5.教师的教学反思方面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一节课的教学分析、归纳与总结。如果教师上完一节课就放下一节课,那么就永远不会有提升,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上完每一节体育课之后,都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管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还是对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反思,只要教师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本节课的得与失,总会找到课堂中的优点与缺点,这样便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改变。改变后,教师依然会在课堂中发现不同的问题,如学生学练情况没有之前课堂的好、学生在学练环节的积极性没有之前高、学生的学练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等,这样教师会在不同的课堂中发现不同的问题,通过一次次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会更高,最终学生的运动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6.教师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能让学生在锻炼过程中较为放松。体育课程学习相较于文化课程学习有其特殊性,不仅仅需要学生进行脑力劳动,还需要学生通过身体练习的途径习得相关运动技术技能。因此,针对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运动,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保护与帮助,让学生的心理恐惧感降到最低。如体操器械学习,练习山羊分腿腾跃动作,学生最初面对这样的器械,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在第一次课时,教师可通过保护与帮助使学生建立一定的信心,待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之后,再发挥学生骨干的力量,这样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适应与过渡过程。

二、学生层面的影响因素

1.学情方面

学情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现实存在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情。如教师在组织学练环节时,可根据学情为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练任务,这样让学生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能接受。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情,要对自己所教授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练形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提升运动能力。

2.学生生理与心理方面

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也是影响学生运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我们运用何种方式方法,有的学生就是不喜欢运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清楚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剧烈运动或者不喜欢流汗的感觉,还是他们自身身体方面的先天性原因等。教师只有摸透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他们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就是不爱运动,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让他们尝试有趣的运动形式,或者让他们选择散步的形式,先改变他们一直请假坐在教室里的状况,继而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参与到运动中来。

3.学生自我与相互评价方面

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也是影响学生运动参与的因素。学生通过对自己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哪一部分做得不够好,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完成相关技术动作。也可以开展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先自己完成一遍动作,让同伴帮忙看清自己的动作,然后通过同伴的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而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更有效地完成技术动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与同伴之间相互评价,更好地参与到运动中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运动能力。

4.学生自我保护方面

体育项目是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除了依靠教师与同伴的保护与帮助之外,其自我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之外,还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有的学生会出现运动中腹痛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要告知学生运动中腹痛的处理措施与办法,这样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调整与保护,从而将运动伤害程度降到最低,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运动,从而提升运动能力。

总之,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不断的分析、反思、归纳,总结影响学生运动参与和运动能力提升的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抗心衰药物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心衰患者的红细胞、心功能以及运动能力影响情况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研究
浅谈对中学生篮球运动能力的培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