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落实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从课堂情境、朗读教学、实践活动入手,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达到语文教学真正的“文道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情境引路;朗读铺桥;实践搭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089-02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unity of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 of Chinese subjec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infiltrate emotional education while implementing language learning. Starting from classroom situation, reading teaching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emo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infiltrated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ody and mind, so as to achieve the real "unity of literature and Taoism" in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 Emotional education; Situational guidance; Reading aloud
一、情境引路,引發情感体验
心理学指出:自身熟悉、经历过的环境、事件最能引发情感体验。我们的语文课程中,有较多远离学生生活时代的人、事、物、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遥远且陌生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展开大胆的想象与丰富的联想,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思维活动,为他们建构一个熟悉的、真实的、能打动其心的课堂教学情境。
(一)打开时空隧道,与“未知”狭路相逢
语文教材选文的题材和体裁非常丰富,古今中外、文理史地均有涉及,很多都是学生不曾涉及或无法理解的。因此,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教师有意的课堂教学行为来打开时空隧道,让学生与“未知”来个狭路相逢。教学《长征》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远征难”,教师展示影片《飞夺泸定桥》《长征路线图》《长征的一组数据》,利用视频、图画、数字资料,为学生架起一座时空隧道,带领他们走进81年前的长征,使他们身临其境,此时便可顺势引导学生对长征、对红军战士的感受畅所欲言。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圆明园3D复原图”“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视频的交替使用,让学生经历了从无比自豪到悲愤到极点的情感转化。
(二)走进心灵深处,与“自己”亲密拥抱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课本、走进人物,以己之心去感受人物之情,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情感教育。例如,教学《掌声》,教师首先分析班级测试情况,给优秀及进步的同学掌声。随即,采访获得掌声的学生,这掌声给你什么感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后,引出新课:“是的,这掌声让你感受到了同学们对你的鼓励,给了你信心,那么,掌声对于一个脚有残疾的孩子又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通过现场的掌声感受,教师的引领,一下子就将孩子们拉入课堂情境中。而在学习《灰雀》时,教师又利用恰当的教学语言、肢体语言,将课堂化为郊外公园,将自己化身为列宁,将学生化身为男孩,询问是否看见灰雀,并借此机会引导学生站在男孩角度,进行对话,剖析心灵……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点,使情感体验更为深刻。
二、朗读铺桥,促进情感领悟
(一)配乐朗读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音乐的旋律能迅速将人的情绪带入其创设的氛围中,使情感得到释放,是最好的情感发酵剂。我们在语文教学时,要善于选择与文本情感、意境、基调相符合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在音乐的带动下,可以轻松地将学生带入文本,深入文本主题,进行情感熏陶、感受,达到情感共鸣。
例如,教学《三月桃花水》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美丽画卷,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配上轻快优美的《Mountain stream》,进行示范诵读。轻快优美的音乐,能迅速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情感体验。在配乐朗读中,学生感受到水声的空灵悠扬,万物生长的勃勃生机,感受到作者对春的喜爱赞美之情。而在学习《月光曲》时,当学到贝多芬为盲姑娘再次弹奏曲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配以《月光奏鸣曲》进行朗读,无须更多的词句分析,让学生在文字、朗读、音乐三位一体的情感渲染下,感受乐曲的美妙、画面感,体会艺术之美。配乐朗读用于情感类文章如《梅花魂》《桥》以及各类诗歌中,能迅速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与文本人物情感融为一体,在融合中进行情感的熏陶;用于古诗文朗诵,古音雅调,相得益彰,让学生在诵读与音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与美。
(二)师生合作读
教师学生合作朗读,有利于教师在情感触发点、转折处对学生的朗读情感基调进行引导、促进,从而及时调动学生隐而未发的情感。教师学生合作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教师引读、学生跟读。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在梳理课文内容后,教师与学生来一场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战斗情况的语句 “当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时”,学生读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白求恩仍然镇定地……”在教师抑扬顿挫的引读声中,战场上那紧张的战斗气氛一下子就塑造起来,教师再辅以动作、表情、眼神的引领,就能较快带动学生的情绪,带他们走进文本情境,领悟白求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坚守岗位、不怕牺牲的革命主义精神。而像《陶罐和铁罐》《在牛肚子里旅行》《父亲、树林和鸟》等对话类文章,则更适合教师和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师生融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内容、领悟情感。
三、实践搭台,提升情感感悟
(一)主题阅读
阅读是对文本的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主题的文本、电子材料,通过多方面了解,丰厚自己的认知,加深对主题思想的感悟,提升自己的情感感悟。例如,学习《祖父的园子》,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原著《呼兰河传》,看电影《黄金时代》,通过对原著的品读、对作者生平的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萧红对生活、对自由的热爱之情。学习部编版四下《自然奥秘、科技精彩》主题单元后,引导学生进入厦门图书馆的线上阅读4D百科资源中,看3D模型预览,听语音讲解,在家进行AR拍照,经过这么高科技的阅读体验后,孩子们对自然奥秘及科技发展的追求探索一定会是永不停歇的。总之,通过一系列的主题阅读,让孩子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丰厚对人物、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对人物、人格之美的审美感受,拓宽对世界的感知。
(二)社会实践
结合学校德育主题与社会热点,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知行合一,提升学生的情感感悟。在革命题材的课文教学后,介绍学生观看相关的革命影片,参与网上祭英烈,開展寻找身边的老兵活动。学习《故宫博物馆》,就推荐孩子去“数字故宫”逛故宫、看展览、赏文物、学历史。部编版三下《祖国壮美河山》主题的课堂学习不过瘾,推荐孩子去观看全国的旅游景点VR,足不出户,线上浏览祖国大好风光、再做一做旅游攻略、写一写游记。学完《舐犊之情》主题课文后,谈谈自家的父母之爱,为父母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总之,我们应以实践来延伸课堂,以实践提升感悟,将情感教育落在实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唱好情感渗透“三部曲”,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打造一个动情入心的课堂情境,以情境引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朗读为桥梁,促进学生的情感领悟;最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感悟,知行合一,让语文课堂真正达到“文道统一”,让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与健全人格、情感品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张颖.打开时空隧道 品味人文精神[J].教师,2016(4).
作者简介:李若彤(1980.4-),女,汉族,福建厦门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