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萍
【摘 要】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大有裨益。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093-02
【Abstract】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stag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hands-on practical ability. Therefo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can apply inquiry-based teaching methods to physics teaching to students, which will enhanc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learning, which is of great benefit to students learning physics knowledge. This article expands on this.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Inquiry style; Teaching method
一、以體验培养探究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初中物理学习的体验探索过程有一个重视,而并非强调在探究结果层面引导学生进行机械性的记忆。教师引导学生对体验过程进行体验,可以清晰地使学生看到物理实验的形成过程,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不仅知其然,更可以知其所以然。以《大气压强》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贴近生活的模式,去体验大气压强的产生过程,这种学生亲手制作并亲眼观察到的物理实验过程,会使学生通过实践有效理解物理的理论知识。比如,教师可以用鸡蛋和矿泉水瓶进行实验,让学生看到一个比矿泉水瓶瓶口大几倍的鸡蛋,竟然会被装到矿泉水瓶里。具体实验过程是,教师首先让一名学生将一个煮熟的鸡蛋往矿泉水瓶里塞,按时发现鸡蛋并不能塞进去。然后教师将燃烧的纸条放进瓶子了,这时发现鸡蛋很容易就被吸进了瓶子里,这就是大气压强的原理,由于纸条燃烧将瓶子内的气压变低,而瓶子外的大气压强较大,所以大气压强将鸡蛋推入瓶子内。表演完这个实验后,相信学生一定会对实验内容大跌眼镜,然后教师就借助这一实验,去引发学生对本实验内容原理的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以实验诱发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讲究的是让学生有效地进入教学情境之中,这样会有效探究出物理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在良好实验教学情境的氛围中,可以使物理教学的层次得到升华。同时,由于对实验过程本身的关注,也使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都产生一种探究意识。以《声音的特性》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讲解本知识点的理论内容,这种以实验模式对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行诱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原理。
教师:声音的产生是什么原理?学生甲:振动会发出声音,声音是通过振动发出来的。学生乙:也不完全是,蝴蝶的翅膀是振动的,但为什么无法发出声音,而蚊子的翅膀振动,就会发出令人讨厌的嗡嗡声呢。教师:为了解决生乙的疑惑,下面利用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教师需要准备一把钢尺,并将钢尺放在桌面上,将钢尺露出桌面五厘米,并引导学生用较小的力量和较慢的速度去拨动钢尺;然后,再将钢尺露出桌面十厘米,这次是引导学生用较大的力量及较快的速度去拨动钢尺。教师:同学们,大家发现这两次拨动钢尺在发出声音方面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丙:第一次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较小,第二次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较大。教师:那这又是什么原理呢?这与蝴蝶翅膀和蚊子翅膀的振动又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利用这一实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样会使学生可以较为深刻地理解声音振动的原理。学生乙:原来蝴蝶翅膀振动无法发出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过低,虽然也可以发出声音,但是声音过低,容易被人们忽略。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过高,所以蚊子的翅膀振动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这种以真实实验一步步对学生讲解声音振动的原理,会在每一步实验之前,激发学生对下一个实验步骤的探究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以合作强化探究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是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仍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而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学生喜欢聚集性地探讨学习知识,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集体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从整体层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更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探究式学习风气。以《光的直线传播》为例,为了更好地研究光的直线传播,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合作探究。
教师:在晴朗的天气里,可以看到耀眼的光芒照射着大地;夜晚的星光也同样会给人们带来光明;夜晚点的白炽灯、夜晚汽车尾灯发出的光,这些都属于光源,只不过前面两种是自然光源,后面两种是人造光源。那么哪个小组的同学知道,上述这四种人造或者非人造光源,其传播方向是什么样的?甲组学生:这些光源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因此说明光的传播方式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教师:请同学们通过下方实验,并在组内探究实验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那么光在玻璃和水中也是直线传播的吗?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以分组模式进行实验,教师分别按照组别的数量准备实验用具。具体实验过程为,各组学生在小组内的玻璃器皿中加入水,为了使实验效果更为明显,可以在水中加入几滴牛奶,然后打开小型手电筒光源,会发现光透过玻璃和水后,仍旧朝着直线方向传播。这种组内实验很好地点燃了学生的实验热情,使学生在宽泛和谐的环境中,对本知识点进行学习。乙组学生:通过实验看到,光不仅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同时在玻璃和水中也是以直线方向进行传播的。
四、以实践鼓励探究
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来说,有大部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这种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度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更加懂得物理知识并非书面上的理论知识,它更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而这自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在实践中得以提升。以《噪音的危害和控制》为例,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噪音当作例子,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这种贴近生活的引导模式,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因此对物理知识形成探究愿望。
教师:众所周知生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会令人心情舒畅,但是如果杂乱无序的声音就会对人产生干扰,容易使人心生烦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噪音。那么有谁知道噪音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们主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学生甲:用刻刀划玻璃,会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学生乙:建筑工地施工的声音,也属于一种噪音。学生丙:邻居的电视声音过大,夜晚广场舞大妈播放过大的舞曲也是噪音。接下来,教师就用多媒体对学生播放噪音的声波,多媒体上显示噪音的声波是杂乱无章的,这样会使学生对噪音形成一个直观形象的认知。教师:从上面的观察中不难发现,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出的无规则运动,就是噪音产生的原因。那么通过分析实践中噪音的产生原理,使同学们更清楚地理解了噪音的产生原因,那么如何解决或控制噪音呢?学生丁:噪音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控制和缓解噪音可以通过防止噪音传入耳朵、对噪音的传播进行阻断、防止噪音产生这三个方面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一改传统的主导式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层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引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欲望。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对物理知识点有更强烈的认知,同时也更加促使学生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自身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延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J].学周刊,2020(4).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