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阙下民法典的编纂意义

2020-08-15 13:33刘娜
商情 2020年34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民法

刘娜

【摘要】民法具有维护政治秩序、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是国际上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进程中,编纂统一的民法典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党依法执政的体现,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  民法  法典编纂

民法典的通过,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欢迎。认识民法典的自身功能价值,对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法是近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民法在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市民法(civil law),即适用于市民社会关系的法律。在西方社会语境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对立,强调个人平等和意思自治。市民社会其实就是马克思所称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近现代民法的诞生与兴起就是伴随着欧洲资产阶级的上升并取得统治地位的产物。1804年《法国民法典》“克服了旧王朝的四分五裂, 并首次在一个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内建立了一个统一和平等的生活秩序”。其后,面对社会组织在资本主义民事生活中的经济作用越来越强大的现实背景,《德国民法典》明确将社会组织纳入了法律治理范畴,为社会组织开展民事活动赋予了其活动的人格,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战后,欧洲各国为适应经济复兴和保护人权的需要,各国纷纷健全法治,民法典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就民法上的监护、离婚、夫妻财产以及子女收养等规定做了修改。进入2000年后,为适应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法国民法典先后就将担保法、信托法纳入法典,并对债法进行了修订,法国政府于2016年2月通过了《关于合同法、债法一般规则与证明的改革法令》,对法国民法典中属于债法内容部分的债法总则、债的渊源部分等成功地作出了修订。新修订过的法典,无疑将大大缓解其在社会适用性上的不足,同样,它也将大大缩小与其他法典在法文化影响上的差距,提高法国法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德国也于2001年开始了债法现代化运动,并将消费者保护法纳入民法体系,规范了电子商务、上门交易、远程交易等规则,有效地协调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可见,民法法典化已成为近现代国家实行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民法自身的功能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体现

从民法自身来看,其功能本身就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体现。

(一)民法具有维护执政统治的政治功能。国家治理首要是维护执政的本阶级的政治统治。民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自然应当首要发挥其政治功能。它体现和维护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着我国的经济基础。它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体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它让宪法的政治功能加以细化,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民法具有保障经济、改善民生的社会功能。国家治理还体现为必须保障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求人们具有明确完善的产权制度,要求在财产流转时遵守契约,公平竞争。同时,民法在改善民生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设定人们之间的各种经济合同规则来让人们的经济目的达到最大的实现。

(三)民法具有加强意识形态的功能。国家治理需要体现和宣传意识形态。法的意识形态功能不仅仅在于体现维护执政的政治秩序,还具有把思想理念通过法律规则内化成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从而为人们提供思想判断和行为准则。民法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提倡平等、自由、契约精神等价值理念,对于构建现代社会关系发挥着很好的作用。二是通过诚信、公平正义等原则在民法中的确立,让道德与法律相互支撑,指导人们诚信相处、和谐共赢。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备成熟的民法典做支撑

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编纂民法典并使之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编纂民法典是党依法执政的客观需要。党的依法执政,要求必须善于通过民法这一途径使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生活规范化。而在民法典出台之前,我国以单行民事法律为特征的民法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因此,制定统一的民法典加以有序规范,已成为人民重要的渴求和期盼,这就要求党必须顺应人民群众期待,领导人民编纂统一的民法典。

(二)编纂民法典是发展和治理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为人民群众奠定了丰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市场经济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体现,有些地方和行业,随意毁约、逃避责任、产权不明、强迫交易、地方部门保护倾向严重等深受人民群众所诟病,需要国家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来治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市场经济基本法的民法典理所应当地不能缺位。

(三)编纂民法典是全面深化改革应有之义。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来看,改革每深入一步,作为其保障措施的民事立法就跟进一步。当前全面深化改革为提出了新的任务,决定了要发揮好法律对改革的的先导作用。编纂民法典就是为了实现民事领域的重大改革的目标。这就要求“民法典编纂应当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及其带来的社会变化。”

(四)编纂民法典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顺应人们价值伦理要求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对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吸纳,还是针对当前社会领域中存在的价值观偏差的纠正。我国的民法典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使得民法的精神理念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民族特性。民法典能够让人们把握民法的服务目标和对象,感受社会主义民法与资本主义民法的在本质和价值导向上存在的不同,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认同。

总之,我国的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典,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进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高富平.民法法典化的历史回顾.《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2):22.

[2]耿林.论法国民法典的演变与发展.《比较法学》.2016(4):190.

[3]苏号朋.民法典编纂与消费者保护——以德国债法改革为参照.《法学杂志》.2015(10):44.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现代化民法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民法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民法总则学习宣传通知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关于民法规则和民法原则的关系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
运用大数据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分析
市场失灵的法律根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