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我国史前就有了

2020-08-15 13:34王仁湘
妇女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食分餐制分餐

王仁湘

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的当下,一个让人们纠结的饮食方式问题重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是继续大团圆式的会食,还是实行西式的分餐?

分餐制是本土文化,史前就在用

中国的会食传统产生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古老,存在的时间也就是1000年多一点。反倒是优良的分餐制比它更古老,我们可以寻到不少证据证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3000年。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子外的地上。后来说的“筵席”,正是这古老分餐制的一个写照。

我们更可以由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和绘画资料,看到古代分餐制的真实场景。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却看不到许多人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场景。低矮的食案正是适应席地而坐的习惯而设计的。

从分餐到会食,源自桌椅形制的革新

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而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是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个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西晋王朝灭亡以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陆续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政权。频繁的战乱,还有居于国家统治地位民族的变更,使得中原地区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礼仪制度,受到了一次次强烈的冲击。

正是这种大的历史变革,导致了家具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姿势也随之改变,常觅的跪姿坐式受到更轻松的垂足坐姿的冲击,这就促进了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

公元5-6世纪,束腰圆凳、方凳、胡床、椅子等新出现的高足坐具,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席不正不坐”的传统要求也就慢慢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通,无论在官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

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分餐向会食的转变。

诞生于唐朝的会食.至宋代才真正流行

其实古代的分餐制转变为会食制,并不是一下子就转变成了现代的这个样子。还有一段过渡时期。这过渡时期的饮食方式,又有一些鲜明的时代特点。

在晚唐五代之际,表面上场面热烈的会食方式已成潮流,但那只是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虽然围坐在一起了,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就透露出了有关的信息。

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在传世宋代绘画《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也有不少夫妇同桌共饮的场景。

我们今天想要改革的进食方式,我认为,可以按照唐代的模式,即“大桌分食”。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既有热烈的气氛,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猜你喜欢
小食分餐制分餐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分餐,餐盘里的“战争”和“自由”
分餐不分爱,安全万家行——给爸爸的一封信
著名学者呼吁恢复中华“分餐制”
《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国家标准正式获批
闽菜复苏:佛跳墙的“小食代”突围
营养小食是王道
易小食“如花”小食的召唤术
小食神
合欢花(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