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当代的启示

2020-08-15 13:27任璐瑶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文化工业阿多诺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大众文化与市场机制、社会工业化相伴而生。大众文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也成为社会反思的重要理论武器。文章从大众文化的内涵解读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继而阐述了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容和特点,最后揭示了其对我国当代社会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与启示。

关键词: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阿多诺;文化工业

一、大众文化的内涵

大众文化是文化进入工业生产和市场商品领域而产生的新的社会现象。这一概念是出自西班牙哲学家奥特加《民众的反叛》,他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社团、一地区、一国家新兴的、被大众所信奉的、接受的文化。因为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高科技产生了文化的平面化和低俗化。它是一种庸俗且孤独的文化,虽然会暂时克服人们的孤独感、压抑感和生存危机感,但是长远角度看,会降低人类文化真正的追求,降低其文化标准,长远发展下去人类文化会被异化。

二、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马克思在《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中对“文化工业”相关概念略有涉及。他提出:“具有抽象普遍本质的历史”的“普遍存在”和“普遍运动”,就指的是有关上层建筑的部分,其中包括了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他称可以把这些看成是“工业的一个特殊部分”。在这里,马克思把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联系起来,是为了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对人的异化,但是并未针对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进行深入阐述。可以说是阿多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一种思想源头。

马克思主义所诞生的年代,资本主义体系在全世界初步建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多的是从人类的整个进程和最基本的政治经济方面抨击。而对文化艺术领域,对人们的思想领域和心理领域少有涉及。

黑格尔学派代表人物卢卡奇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物化意识,他把现存的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接受,开辟了物化理论的先河,卢卡奇通过物化理论,阐述了资本主义运行和组织机制中不合理的成分,揭示了市场经济出现后,人们按照商品世界的运行法则运行,而失去自己的主体性的事实。他从经济角度入手,揭示了人被机械化和市场化后的精神变化。这也带动了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形成。

(二)现实背景

(1)法西斯与大众文化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这时候法西斯盛行西欧,席卷了处在痛苦煎熬中的人民大众,这时候,法兰克福学派站在社会批判的立场,从各方面揭示法西斯产生的根源。从心理学角度讲,极权主义把握了群众孤独逃避的社会心理,从而让大众更加的痛苦不堪,阿多诺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和法西斯是否有关联,有什么样的关联。

阿多诺提出:“在法西斯统治时期,又补充了广播,并在报纸上刊登特大醒目新闻,制造装醉闹事,或饮麻醉剂苯齐巨林等耸人听闻的事件,以引起轰动。”这时候,便看出阿多诺认为现实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媒体的进步,让极权主义的法西斯有很方便快捷的途径和方式去传播类似于传销似的统治文化,通过对群众“迷恋权威”的心理状态和羊群效应的从众心理的把握,进行文化和精神侵害。因此,以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需要从“文化工业”这一角度来反击法西斯文化。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大众文化

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传统文化和精英文化思想占据了社会的主流,相对应的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生产发展而产生的大众文化的则是通过国家强制的制度得以灌输的,并未有一个积极的,有利发展环境。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大众文化是一种随着统治者创立国家时就兴起的一种文化,和统治者的主导文化是具有一致性的,是深入渗透给民众的,这种看似民主的大众文化,其实是一种独裁的,集权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性质,美国通过缓慢的,彻底的文化渗透,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进行了维护,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全面稳定发展。虽然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发展的大众文化不同方式的推动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与生俱来的贵族文化气质和对马克思主义武器的应用使阿多诺对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嗤之以鼻,认为他们的文化是对人的一种异化。

三、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特点

阿多诺早在《启蒙辩证法》中,已经将大众文化改为文化工业,是为了避免人们对大众文化的误解,这里的大众文化并不是一种量上的叠加,并不是大众出于自愿和自身利益而提出的一种文化,它其实是一种科技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商品化下的工业,是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将文化和工业联系起来。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产品和结果,是自上而下地强加于大众的文化,具有标准化、平均化、伪个性化等特点。”这说明,在这里,阿多诺把文化看成是一种商品,资本主义将他们当作商品来批量生产,按照商品的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遵循经济规律,市场供求来生产低质量的,平庸的产品。它具有商品化、齐一化、欺骗性和操纵性的特点。

(一)商品化

阿朵诺早年热爱音乐,认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应该是审美的对象,是具有一种不可估量的价值的,但是在资本主义世界中,音乐和很多其他的艺术都被商品化了,很多艺术创作是被生产出来的,以利润作为创作和生产者的目的。而很多大众花钱买的是一种体验,一种让艺术加身的一种虚伪的自豪感,其实是人们被反商品化了,被这个文化工业的时代所控制了。阿多诺认为大众化音乐的创作者所关心的是上座率和经济效益(交换价值),而不是艺术完美和审美价值。这是一种人类被反商品化的过程。

(二)欺騙性

工业化条件下,大众文化跟随资本主义的生产机制运行的井然有序,看似是人们在享受文化,实际上文化与艺术成为了工业化的一种附庸,大众文化的发展都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兴起而发展的。文化失去了它本身的魅力,成为了一件普通的商品,随着统治者的不断灌输它自己本身的意识形态,大众被这种文化所同化,所麻痹。自认为是在享乐,其实是一种被控制。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强调:“这种享乐实际上是一种逃避,但是不像人们所主张的逃避恶劣的现实,而是逃避对现实的恶劣思想进行反抗。娱乐消遣作品所许诺的解放,是摆脱思想的解放。”

(三)操控性

“资本对电影及其它休闲事业的成功渗透和制约表明它已有能力把握并塑造大众社会的心理特征。在其调节操纵下,个性才华沦为商品,艺术实验蜕变成标定模式,假饰的平庸顶替了自然清越,反叛与抗议得以周密地驯良或收买。”在大众文化的阴影之下,大众逐渐的失去了对文化选择的权利,不得不接受大众文化的操纵和强化。这种操纵和强化是一种潜移默化、深入骨髓的强迫,是一种思想侵害,这种思想侵害是大众所难以意识到的,大众在自得其乐的同时,确是不仅充当了统治者宣传意识形态的工具,也磨灭了大众的个性,对艺术高质量的、创造性的、审美性的追求在高压力的文化侵蚀下被消磨的一干二净。人们顺从的接受了这种意识形态式的文化,从而代替了真正代表人民大众的文化。

三、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

虽然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中受到不少诟病,甚至为自己学派的学者所批判,但是他所强调的大众文化同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和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并对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一)大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大众文化和社会主义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都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是真正意义上以人民大众为根本利益的文化。

(二)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中国的大众文化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是同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众文化虽然是一种文化产业,但是也是以提升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虽然在一些运行机制的细节中,大众文化的传播和主导文化有一些冲突,但是根本上是在社会主义的大框架下发展大众文化的,这是中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它们共同的发展模式和根本利益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在中国近年来日益兴盛的文化产业中便能看到,如影片《焦裕禄》、《杨善洲》,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也宣扬了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爱党为民的主旋律。再如红色旅游业的兴起,其中包括延安红色旅游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旅游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带来了正能量。它们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大众媒体的传输,使大众文化得以发展,大众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运行。

(三)大众文化对民主化建设有促进作用

大众文化是流行于人民群众之间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民主化建设,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大众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合理的规范相关企业和媒体的经济活动,如电视传媒或者网络传媒,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产业,要认真听取群众的声音,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利用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和规模化,发挥主导文化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步。

(四)大众文化对各种文化的交融起着枢纽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大众文化和主导文化有有一致性,我们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去和主导文化一起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在面对外国文化、精英文化和我国的传统通俗文化时也不能对大众文化妄自菲薄,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优秀的传统通俗的文化底蕴和具有审美情趣的精英文化,还有优秀的外国文化融合进代表人民大众的大众文化之中,尽量避免大众文化带给群众的负面影响,发挥它包容各种文化的一体性,共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2-12-01.

[2] 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0.

[3] 李健.文化工业批判再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118-121,161.

[4] 刘自雄,闫玉刚,大众文化通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5] 吴世彩,大众文化的和谐价值[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2-01.

作者简介:任璐瑶(1995-),女,山西吕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化工业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与阿多诺的音乐分析
《拯救表象
———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评介
Δ 9-Tetrahydrocannabinol Toxicity and Validation of Cannabidiol on Brain Dopamine Levels:An Assessment on Cannabis Duplicity
阿多诺对前卫艺术创作技法的批判
阿多诺的否定性自由概念及其启示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浅谈霍克海默对文化工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