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明辉
(西南石油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1]。全社会对此积极响应,几年间,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成为热门话题。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几年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之相比,不足之处更多。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大多停留在表面,以低技术含量甚至无技术含量的创业类型为主,而有技术含量的创业比例非常低,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的专业课程教育对创新创业的指导不够,部分任课教师工程经验欠缺,无法在上课中给学生灌输更多的工程应用思想,导致学生没有相关思路进行创新创业,继而无法在真正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做出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以电路理论的经典内容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电路实验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会设计、可操作、能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目的[2,3]。但是在讲授该课程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基本理论的讲解和相关实验过程的传授,忽略了所做实验在真正的实践应用方面的介绍,且最终的考试方式也仅限于卷面考试与实验结果检查,未增加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考核,导致所学知识在学生心中未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步遗忘[4,5]。这样导致学生如果在未来想进行创新或者创业相关的工作的时候,对于《电子技术实验》相关知识并不知道该如何在工程实际中使用,使学生对进行电子专业相关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文从对该课程本质的思考出发,结合实验教学经验,研究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对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的建议与课程改革思路,本研究对于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进行电子科学方向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电子技术实验》作为电学类学科的必修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电学基本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该课程的开设一般在大学二年级,对于后续其他电学专业课的讲授起着一个基石的作用。只有学好了该课程,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专业知识。在电子技术实验这门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这几个方面:第一,电路分析的理论体系主要分为电路基础知识和电路的基本理论两个部分,通过基础理论体系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对电路有一个基础的构思图[6]。第二,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通过对电路实验的进行,了解规律,从而使学生们对于整个电学有个初步的直观了解。第三,培养电学类专业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发现电子实验的乐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电学知识,锻炼个人能力。
在大学的教学计划中,学生们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而且,每一个课程的重要性也很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繁多。但是,大学的学制通常为4年,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里修完所有必需的课程,那么必定会有侧重点。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顾此失彼,学生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无法认真学习,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了。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仅仅学到了基本的电路知识与参考电路图,或者实验指导书进行电路连线的能力,而真正需要学生掌握的本门课能够做什么、能够进行什么工程应用等最关键的问题被忽略了,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完全不知道电子技术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如何应用电子技术为社会服务,想通过本门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可实现。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由于课程安排的时间有限,老师在讲授时只能对一些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对于实际的操作只能在课堂时间进行,并且实际操作的时间往往不够学生完成基本实验,更不用说实践电子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高校中的部分专业任课教师,本身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较少,有些教师甚至没有做过相关科研或工程项目,教学水平只能停留在课本阶段,无法为学生讲授电子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更无从说起。
在现实生活中,电路问题的解决考验的是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该门课程将完全没有意义,甚至在较短时间内,学生将遗忘全部所学知识,利用该知识创新创业无从谈起。
通过以上描述,本课程存在问题可以总结为:在课堂上分为理论讲授和学生实验两个环节,时间十分紧张,如果学生不在课前花大量时间预习,实验时间完全不足,非常影响学习质量,整体时间的缺失,教师工程实践的不足,造成学生创新意识的薄弱。因此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实践能力,不利于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依靠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发展,是有条件解决的。下面将从如何提高《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学生创造力,加速学生成长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方面,《电子技术实验》这门课程可以设置在课上与课下形式,除了课堂上的基础理论授课与学生动手实验外,课下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可以尽量将大部分基础实验项目放在课下让学生们自行解决,把更多的课上时间留给教师讲授该课程的实际工程应用以及学生相关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将目前的近20个实验内容进行缩减,而增加单个实验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结合度。只有学生们知道所进行的实验具体有什么用处,此门课程才能更加有意义。并且对于实验设备进行重新设计,使相关实验设备与实际工程结合更加紧密。
再次是学校层面甚至更高层面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与实际工程结合较紧密的相关教材,或可以将《电子技术实验》这门课程的教材分成基础实验部分与工程实践实验部分。从而解决部分教师从未进行过科研项目或者工程项目,缺乏相关创新实践能力的困境,使学生知道该课程在工程中如何使用,达到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最后,增加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时间,且师生交流应该是在平时课程中穿插进行的,而不是在课程结束时交流一次。这样能让学生寓学于乐,慢慢体会本专业的有趣之处,逐步启发创造力。
在《电子技术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人力、物力资源,为学生开放各种实验平台,让他们的想法能得到具体的实现,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该不断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建设,保持实验条件的先进性,才能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到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另外,在目前的大部分高校中,许多实验室除了承担一部分学生的实验工作外,还承担了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承担一些科研项目有助于实验室的建设。此外社会上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实验室,研发能力受限。学校可以与一些效益好、信誉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企业开展合作,共建校企实验室[7]。当然,实验室建设也不能够盲目更新,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和科研这个中心任务,量力而行,力求将有限的实验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避免造成浪费。
2.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行实验室岗位责任制,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8]。以作者所在的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为例,学院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文件。对中心主任、副主任、实习课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同时对实验室档案管理、贵重仪器运行维护记录、学生实验规则等多项内容进行了说明。这些文件的出台保证了实验中心的高效率运行[9]。此外,学院还对外进行开放,鼓励一些外系学生参与实验,这样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3.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学生们带到一些电路设备的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们参观实际的电路设备,老师可以在旁边进行讲解,重视教学和理论相结合,并且在参观的过程中,模拟各种电路突发事件,让同学们自己动脑进行思考,寻求解决方法,老师在旁边进行指导[10]。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目前,国家和社会举办了非常多的科技类比赛,其中电子设计方面的就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息息相关。但目前可能由于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或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担心遇到技术难题无法解决,导致在许多高校中参与科技比赛并获得奖项的学生只占少部分。为改变该现状,学校可做的工作如下。
1.学校应该加强对各类比赛的宣传力度,确保大部分师生都能及时接收比赛信息,并邀请往届参赛人员进行经验分享,解答学生关于该比赛的各种疑问,打消顾虑,让他们更有自信参与其中。
2.通过举行与正式比赛内容相似的预选赛,在报名的教师和学生中选拔科研水平较高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参赛选手,但也应注意该环节的公平性,确保选拔出的学生具有足够的实力,教师具有足够的责任心,能较高质量地代表学校完成比赛。
3.对于获奖教师和学生,应给与一定的奖励。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可将比赛成果折算为工作量,既鼓励奉献精神也适当考虑物质奖励[11,12]。对于参赛学生而言,可适当对其获奖情况在校内进行宣传,增加学生的自身荣誉感,另外也应给与一定的经济支持,对学生比赛过程中的合理支出予以报销。
《电子技术实验》作为电路教学方面的一个基础课程,更是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中的一个主干课程。课程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项目培训,使学生具备识别和选择元器件的能力;具备阅读和绘制电路图的能力;具备对电子电路进行基本分析和计算的能力;具备设计、调试、测试和维护典型电路的专业能力和素养。通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了今后有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采用创新的手段,以全新的教学手段、全新的教学体制、适当的师生的互动方式以及更多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提高学生对于电路入门知识学习的兴趣,积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学能力、客观评价能力、竞争意识、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专业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工作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