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以《金融营销学》课程教学为例

2020-08-15 00:44申康达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3期
关键词:营销学专业课思政

申康达

(辽东学院 经济学院,辽宁 丹东)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做出明确指示,要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推进教育改革,在短时间内补齐教育短板。应用性本科高校一直以来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在教育手段上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挂钩,如何将思政方面的优秀理念与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成为应用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金融营销学》作为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性课程之一,其课程的功能和定位逐年提高。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营销理论素养及其应用能力,将《金融营销学》由专业选修课提升为专业主干课。为了符合新形势下的课程建设需要,《金融营销学》必须不断加大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力度,不但要传授金融营销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也要在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理念方面下功夫,探索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达成思政进课堂的教学改革目标。

二 《金融营销学》思政进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理念和机制的缺失

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机制息息相关,应用性本科院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课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对课程思政建设缺乏认同感[1]。以往的课程建设理念主要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围绕提升学生从业技能水平这个主要目标进行设计和调整,忽略了价值引领方面的思政建设内容。应用性本科院校并不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而是把这项育人功能更多地让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承担。看似合理的教育分工,却导致了教书和育人这两项工作被割裂开来,没有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在于相关专职人员的任务清晰、经验丰富以及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但这些思政工作并不能完全满足应用性本科高校“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2]。应用型本科院校向社会输送的是具备一定应用技能的人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打造具有一定思想政治素养的应用性人才。就《金融营销学》而言,任课教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执行者,但课程建设理念和机制的缺失使其无的放矢。

(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低

推动思政进课堂的一线实践者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不同于思政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后者的任课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授课活动中非常注意培养自我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思想政治水平也往往高于前者[3]。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的是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忽视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知识。《金融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金融学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往往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金融营销理论知识体系传授技巧的挖掘和实践上,尤其是在金融营销实战案例的研发和设计方面。由于这门课程的应用性教学目标和设计要求,所以以往的教学改革都是从应用性案例教学模式入手,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则避而不谈[4]。总而言之,《金融营销学》的任课教师长期缺乏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积累和应用方面的经验,而且自身由于其专业课工作的需要缺少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动力和方向。

(三)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难以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机制和任课教师的思政素养是“思政进课堂”的基础,教学实践才是实现“思政进课堂”的关键所在[5]。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践往往简单地将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理论拼凑在一起,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将思政教学内容穿插在其中,专业课教师摇身一变成了思政课教师。这样生硬的教学改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形成高度契合的合力,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感觉到很困惑。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从以往的教学实践角度来看属于两个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两者的理解都存在着长期割裂的状态。即使在教学实践设计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从心里层面上难以做到完全接受。总而言之,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难点不仅仅在实践教学内容上的融合,老师和学生的心理接受也是突破的关键点。但一门专业课思政化建设不足以使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心理准备,需要多门课程协同作用才能使专业课程达到思政建设常规化、合理化以及氛围化[6]。因此,《金融营销学》的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就集中在技术化和氛围化这两方面,需要任课教师和金融系全体教师的协同合作。

(四)课程考核缺乏思政内容

专业课的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三个部分,其中课程考核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但课程思政模式往往容易忽略课程考核这一关键环节[7]。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正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改革阶段,任课教师重点将精力放在提升自我思想政治素质水平以及思政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方面[8]。《金融营销学》的课程思政内容往往在授课期间努力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程结束之后往往又回归到对专业内容的考核。其课程考核内容的设计大体包括基本金融营销专业术语、专业理论和知识点应用三个方面,由于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导致课程考核内容中知识点的应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知识点应用主要采用案例的形式进行考核,而案例主要包括经典金融营销实践案例和虚拟金融营销案例两种形式,其考核的问题多为金融营销技巧和理论,缺少思政知识点的考核。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解决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如果课程考核缺少思政方面的内容,即使把上述问题解决也会功亏一篑。因为,课堂教学不能衡量学生的思政知识掌握情况,课程考核应该是教学内容的保障,教学内容与课程考核应该相辅相成,否则会再次出现“两张皮”的困扰。

三 《金融营销学》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一)完善课程建设理念和机制

课程建设理念对于课堂教学起到总体引领的作用,也是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步。《金融营销学》的课程建设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纲要的规划和设计方面,将思政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目标、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总体教学框架中去。以往《金融营销学》的教学目标仅仅使学生掌握金融营销的各种理论知识,而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内容与要求也只是围绕专业技能展开,导致思政教学无的放矢。因此,高校教学相关管理部门和教师要在《金融营销学》思政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引起重视,突出教学纲要的思想政治性,将金融营销理论知识与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清晰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政治素养的金融营销人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预期效果。在教学内容规划方面,根据《金融营销学》不同教学单元的知识理论特点,将思政教学目标分解到各教学单元中。例如,在金融营销环境教学单元,设定洞悉我国政府金融发展要求教学目标;在金融营销战略教学单元,设定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金融营销战略培养目标;在金融营销策略教学单元,设定符合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营销手段培养目标等。总而言之,在《金融营销学》进行思政课堂教学之前,就要在教学纲要上下功夫,对思政课堂教学做到高屋建瓴,为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思政教学计划打好基础。

(二)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金融营销学》思政课堂的主要执行者是教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决定着思政课堂的精彩程度。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金融营销学》思政教学改革的第二步,是教学纲要贯彻实际教学的重要保障。除了学校组织的思政培训以外,生活中思政元素的点滴积累也是相当重要的。首先,要让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 平台,那里有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以及国家政策发布,随着平台功能的提升,相关的爱国主义元素不断丰富,可以在工作、生活、娱乐的同时吸收思政营养;其次,多看政治类书籍,定期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把自己读书感悟与其他教师分享与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地建立思政政治理论体系。读书会对于专业教师一定不陌生,氛围也相对比较放松,只不过将单独讨论专业理论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在读书会后,教师们还可以分享自己思政课堂最新的教学手段和发现,有助于《金融营销学》任课教师开拓思政课堂教学思路;最后,观摩线上公开资源思政“慕课”,提升思政教学水平。思政课堂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学校还没有形成既定的专业课思政教学模式,网络上有相对规范的专业课思政教学范式,教师通过学习和借鉴提升教学技巧的同时,来提升政治思想水平。因为一堂优秀的专业思政课堂不仅仅局限传授专业理论,还会营造出浓郁的思政氛围,可以使《金融营销学》授课教师感同身受,进一步激发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兴趣和使命感。

(三)运用多样化思政融合手段

《金融营销学》课堂思政的难点就在如何将思政理论与专业理论高度融合在一起,任何教师在前期有了教学大纲的指引以及前期思政素养的积累,也会难免出现将两部分内容割裂的问题,这就需要深度挖掘思政理论与金融营销理论的结合点。通过前期的教学实验,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从思政理论中挖掘金融营销理论,而不是为金融营销理论匹配思政要素。例如,通过让学生在电视剧《东方华尔街》节选片段,来教育他们要作为一名称职的金融营销人员,绝不能售卖会引发危机的金融产品,正如影片所演的情节,要拒绝与“金融庄家”合作,并斗争到底;再例如,向学生展示含有中国传统元素图案的信用卡,来启发学生们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如颜色、节日、风俗、建筑、名人名言等)来设计金融营销产品,使其具魅力十足中国特色,即传播了爱国主义情怀,又能使客户对产品具备高度的认同感。当然,政策类新闻也是挖掘金融营销理论的重要资源。通过与学生共同浏览最新的时政要闻,来分析我国金融营销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正确把握国家的金融政策走向,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并预判未来我国金融营销的机遇与挑战,从而为金融企业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金融营销战略。总而言之,多样化的思政融合手段就要充分利用包含思政元素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新闻、影视、音乐、实物等,从中寻找与之相匹配的金融营销理论。这就需要《金融营销学》任何教师平时的细心积累,而不能根据金融营销章节理论去寻找思政元素,这样做会出现生搬硬套的弊端。反过来,则显得很自然,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四)改革课程考核内容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要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因此,《金融营销学》课程思政的考核包含思政方面的相关内容,否则无法衡量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由于《金融营销学》思政进课堂改革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循序渐进的课程考核改革以符合课堂教学的改革速度。首先,在最初的课程考核改革中,从平时考核入手,课堂回答和课后作业增加思政教学知识点,注重检测学生课堂听课效果。如果平时课堂考核成绩整体不理想,这说明思政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就是不适合再进行期末考试的改革;其次,增加期中思政案例考核,这是在平时考核整体成绩良好之后进行,目的是进一步夯实思政教学成果。期中考核案例以平时课堂授课案例为主,考察学生运用金融营销与思政理论融合的应用能力的理解成效;最后,根据平时考核和期中考核的效果来设计期末考核,如果学生的前期考核效果理想,则在期末考核增加思政内容。总而言之,《金融营销学》课程考核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检测情况进行,并以此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应调整。

四 结语

《金融营销学》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任何教师高度配合,从课程建设理念入手,逐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修养,并通过巧妙的思政课堂教学融合手段和课程考核改革来实现思政理论与金融营销理论在课堂上的完美融合,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具备良好政治素养的应用型金融营销人才。

猜你喜欢
营销学专业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融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改革探索
营销学视角下本科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分类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