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德育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了常态。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知识的学习,对于道德与法治的了解很少,这一阶段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老师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在教学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老师需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教学。
引言
一般来讲,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很少会接触到道德与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知识,因此,初中阶段就成为了塑造学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德与法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三观塑造,这也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老师需要在教学中适当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在老师和家长的引领下逐渐接触社会,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对生活的各方面已经开始慢慢产生自我的认知,但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很多学生会出现无法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问题,自我三观的形成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初中生从容的面对社会,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效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对于学生而言,老师教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因此对于老师而言,在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之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则是自己要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核心的内容和要求,在这个建设目标引领下的中国会逐步实现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对美好社会的一个生动表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能够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从各个方面对公民的个人行为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有效的调节了公民个人和祖国之间的关系。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从公民和法律的关系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容,不但有利于法律方面知识的教学,而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在老师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所选内容一般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老师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时,一定要把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学生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之后,才能再额外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而且,老师要对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不能单单注重教材内容的表面意义,要寻找教材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并充分的利用它。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这一单元的内容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以及关心国家发展等内容,就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能够有效的引领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内涵。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际上与学生的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其内容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的融入生活的元素,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的教学中,老师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力,和身边的每个人共同维护祖国的统一。在教学中融入生活的元素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我们并不遥远。
结束语: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老师需要不断的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内涵,为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朱德蘖.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1.
[2]尚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教育的运用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9.
[3]贾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古文经典名句的运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