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茜 王春英
摘要:依存名词在韩语中是一种较为特别的词类表达形式,尤其是和其他国家的语言相比,这也就从某种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中外学者认为依存名词是韩语中最发达的部分。本文将重点论述依存名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以便幫助人们加深对依存名词的了解和掌握。
关键词:韩语;依存名词;基本概要
引言:
依存名词是韩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韩语特有的一种词类,依存名词主要是受定语的修饰,同时后面又紧跟着助词,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依存名词应该属于名词的范畴,但是这些词却又不能够独立存在,也不具备直接指示对象的功能,只能采用间接的方法或者是对地点、人物和内容等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想要提升韩语学习的效果,对依存名词基本概要的掌握至关重要。
一、先行研究
针对依存名词的有关研究到目前为止研究方法多样,研究领域也更为广阔。 主要的方向是将研究的重点从传统语法渐渐转移到了生成语法的研究上来。对依存名词的主要研究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在早期,是通过将依存名词和其他词汇进行区分,对依存名词进行单独设立。关于依存名词的归属权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韩语中的依存名词可以和外国其他语种的关系代名词归纳总结为一类,因此韩语中的依存名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跟随其他外国语中的划分将其归纳到代词的范畴中。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渐渐发现依存名词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其实与代词并不完全符合。因此,有学者在1932年最早提出根据其依存名词的表现特征应该将其归入到名词的范围内,从此从代词的范畴中分离出来,至此以后,便一直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将依存名词划分到名词范畴之后,不同的学者对其名称和定义又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但是最终依存名词的说法被大家逐渐接受,并且被广泛应用,沿用至今。
二、依存名词的概念
依存名词,无论是从哪种角度分析都具有一定的不完整性,并且在实际的使用中,只有通过修饰成分,才可以明确依存名词在句子中的正确含义。依存名词虽然属于名词的范畴,但是却没有实际意义,关于依存名词的说法,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解读,因此,依存名词的定义和名称也有所区别。
(一)名称
依存名词的最早使用者是金民秀,是在1960年提出的;崔贤培把它叫做不完全名词,主要是为了与独立名词进行对比;而郑烈模又把它称之为形式名词。虽然几位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将依存名词定义了不同的名称,但是主体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并没有实质上的出入,本文选择依存名词这一名称的理由主要是源于其构造的依存性。
(二)定义
名称不同,几位学者给出的定义也有所区别,本文简单举几个例子,例如:崔贤培曾在1937年就指出不完全名词是一种不具备完整性的名词,单独是无法使用的,语义也是不存在的,在使用时必须结合谓语动词或者是冠型语。另一位学者是李珠兴,他在1987年提出依存名词是一种由具体内容转变成形式语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依存名词缺少独立性,使用依存名词的前提是必须结合冠型修饰语,并且在语句中需要承担一定的职责。为了确保语言的言简意赅,可以进行词语的替换和取代,依存名词在其中具有将从句和主句相连接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被叫做不可数名词。从上述理论中可以看出,对依存名词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依存名词缺少独立性;二是,依存名词没有实际意义。
其实这两种定义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从特点上来看,依存名词需要冠型语进行修饰才可以独立出现在文章中,由于依存名词没有实际意义所以需要通过上下文的语义来对依存名词进行解读,只有借助抽象层面的理解,才可以明确依存名词在语句中的准确含义[1]。如果单单从依存名词需要通过上下文语义来进行诠释的层面进行分析,依存名词和助词之间,依存名词和语尾连词之间存在许多的相似点。依存名词在本质上存在着与助词或者是词缀的相同性质,这一特性就是需要依靠其他修饰成分才可以独立在句子中出现,这种特性可以归结为依存形态的具体范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依存名词又具有名词的特征,所以与助词和词缀等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三、依存名词的分类
(一)按照先行要素进行分类
李周行在1987年根据意义对依存名词进行了分类,随着依存名词研究的深入,又有后续的一些学者对依存名词进行了划分。本文将采用金木汉的分类方法对依存名词进行分类,主要原因是先行要素具有多样性,并不是只存在冠形词形语尾这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成分,例如:不能连接冠形词形语尾的依存名词,所以单单凭借冠形词形语尾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依据对依存名词的设定,可以知道依存名词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是:冠形词、冠形词形语尾、名词形语尾和体言等[2]。
(二)按照后行要素进行分类
依存名词按照后行要素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叙述语和助词两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学者的出发点都是将助词当作基准点,通过这种形式对依存名词进行划分。金木汉通过依存名词、助词和指定词等相互依存的关系,将依存名词划分为:叙述类、对象性和副词性三种类型。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对象性的依存名词主要是指可以和助词形成一种统合关系的名词;带有副词性特征的依存名词则是指将副词格作为后行要素的一种依存名词;带有叙述性特征的依存名词主要是通过与叙述助词派生接尾词,从而形成统合关系的一种依存名词。
金木汉虽然已经把助词、 指定词还有动词等派生的接尾词都作为了分类基准,但是根据其得出的分类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助词还是最基本的分类依据。本文依然主要采用金木汉的分类方法,首先判断能否可以与助词构成统合关系,再将依存名词按照其与助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划分,一种是可接助词型;另一种是不可接助词型。参照可接助词型的依存名词,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助词的连接情况,再将可接助词型细分为普遍性名词、主语性名词和叙述性名词以及副词性名词。 具体分类结果如下图1所示:
图1 抽象依存名词分类图
普遍性名词是指在一个句子中可以存在和两个以上的助词进行结合的依存名词;主语性名词则是指可以与主格助词进行结合的依存名词;叙述性名词主要指的是和叙述格助词相互结合的,并且在句子中具有叙述语功能的依存名词;副词性依存名词则是指和副词格助词进行結合,并且在句中可以起到副词语作用的名词。
四、依存名词的特征
(一)依存名词的词汇特征
安孝京曾在2001年,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对依存名词的词汇特点进行了研究,第一,站在语素音位学的层面,依存关系主要是借助音位表达词汇和先行语来体现的,第二,站在音节的层面,依存名词都是单音节,没有一个依存词汇是超过两个音节的,这又一次证实了词汇特点。第三,依存名词的特质可以从起源进行分析,虽然想要弄清所有词汇的起源并不可能,但是一大部分的依存名词都是由实质名词转化而成,借用和语法化等是主要的形成途径。第四,从单词形成的角度分析,在形成单词的过程中,词汇和语法存在紧密的联系,部分单词都会有与其特征相呼应的形成方式,例如:补助动词通常缺乏组成单词的能力,而且由于依存名词存在资质的不同,所以组成单词的能力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二)先行要素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句中可以作为依存名词先行要素的,主要包括名词形语尾、 冠形词、冠形词形语尾和体言等。而对于每个依存名词来说,与这些要素的具体关系也就逐渐形成了统辞性特征的最明显特点。依存名词虽然都可以和冠形词形语尾进行连接,但是根据句子成分的区别,依存名词和冠形词形语尾的关系和连接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在现代韩语中,可以直接与冠形词形语尾进行结合,并且在句子中可以充当冠形语的主要包括动词、 形容词以及叙述格助词。
(三)后行要素
可以当作依存名词后行要素的主要有助词和叙述语。其中可以和依存名词进行直接结合的助词有很多种,但是如果按照语法功能进行划分,那么可以和依存名词进行直接结合的助词主要包括目的格助词、冠形格助词和叙述格助词等等。
五、依存名词助词化
语法化包括很多种形式,词尾化、助词化和接词化都是语法化的途径和手段,因此,助词化是可以归纳为语法化范畴的。关于助词化的有关研究并不是很多,韩永云在2001年提出了关于助词化的概念,该概念是建立在语法化基础之上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经过仔细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语法化其实和助词化的定义只存在几个词的细微差别,但其实在意义上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但是,此定义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语法化的掌握加深对助词化的研究和理解。为此韩永云在2001年的研究中将语法化的判断标准和变化方法完全照搬,挪用过来作为助词化的判断标准和变化方法。助词化采用的变化方法基本上与语法化采用的方法相同,主要有四种手段,分别是隐喻、类推、再分解和融合,下面将进行分别举例详细阐述[3]。
1. 隐喻
隐喻是建立在一个词固定意思的基础上,再将其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并且进行抽象利用。隐喻的显著特点是从实际的含义再到比较抽象的含义,换句话说,是用客观的意愿来呈现主观的意愿。
2. 类推
类推主要是指从变化过程接近或者是相似的词之间,探寻变化规律,并且推导出下一步的变化,加以应用。
3. 再分解
再分解主要是指将一个词的目前状态进行分解,并且往前探索的变化方法。
4. 融合
融合指的是在语法化的过程中或者是助词化的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两个或多个形态素进行融合,并且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变化方法。
韩永云在2001年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包含:意义、分布、形态等三方面给出了助词化的判断基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下面将通过其研究的主要成果来观察两个词分别的助词化过程。
??
??在现代韩语中是一种助词的词性。??一词最早起源于?>中,是通过冠形词和依存名词之间的相互结合,
从而产生助词化而演变过来的。早在15世纪,就有相关文献对其进行了记载,在文献中频繁的发现其汉语意思为“相同地方”的??一词。可是直到19世纪才演变成现在用作助词的??一词。参照前面所提到的助词化判断的基本标准来看,
不论是从意义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分布形态上体现,比起源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其中还掺杂着助词化的不同变化方法的相互融合。由此可以看出,??一词早已经完成了助词化的过程。
??
??一词目前在现在韩语中主要有两种用法,其中一种是将??用作一种依存名词,另一种是将??当作助词用法,这也是??一词在现代韩语中的最新用法,下面可以通过例句来进行对比。
例:a ??? ??? ?? ?? ???;b ??? ???? ???
其实在两个例句中,关于 ?? 的意思在句中是一样的,都表示程度相同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看其在语句中的位置,都是位于状语的位置上。最后,再根据其形态变化,如果在形态上没有发生特别明显的变化,并且在其变化的过程中任何助词化变化也没有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划分到依存名词的范围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并不能忽视 ?? 用于助词词性的新用法。对于依存名词的相关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历时的角度进行探索,对依存名词的助词化过程和语法化过程进行深入的史料分析,从 ?? 的助词化过程可以看出,语法化并不是一个短时间的工作,而更多的是一种长时间的过程,绝非一种偶然现象[5]。然而,以 ?? 为典型代表的韩语中,大部分依存名词完成助词化的过程才刚刚起步,在现代韩语中,只不过是才出现的现象,换句话说对助词化的研究还将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虽然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的依存名词已经呈现了助词词性的用法,但其未来的发展轨道是我们无法确定的。
结论:
综上可以看出,通过对韩语依存名词基本概要的分析,可以大体了解依存名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依存名词在韩语中的用法和助词化过程,找到其中的规律,有助于日后对韩语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存名词作为韩语特有的一种词类,一直以来都是韩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其基本概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保障韩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振宇.基于语料库的汉字依存名词‘?(中)与汉语方位词‘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朝鲜语文,2019(02):19-25.
[2]吕娜.语法化视角下韩中终点表达方式对比分析——以韩语助词“■”与汉语介词“到”为例[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0(01):33-40.
[3]金哲浩.对固有词不完全名词分写法中提出的问题之考察[J].中国朝鲜语文,2019(02):72-75.
[4]宋英爱.浅谈容易混淆的部分固有语不完全名词的分写法[J].中国朝鲜语文,2019(01):66-72.
[5]高佑京. 助动词“会”汉韩语对比以及偏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金哲茜(1998-),性别(女),籍贯到市(浙江省海宁市)民族(壮)职称(无)学历(在读本科)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通讯作者(王春英);指导老师(王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