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华
摘要:长久以来,教师出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下,以硬性、简单且统一的方式为学生布置作业,作业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学科知识上,偏离知识的实际应用,没有突出“减负增效”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减负增效 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还能帮助学生查找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完善知识体系。在新课程减负增效的理念下,小学数学需要优化作业设计,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提高数学教學质量。
一、设计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是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的一种形式,基于学生不同的成长背景、教育程度以及性格等,可提高作业的教育效果。相同难度的作业,优等生可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而学困生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未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个性化的作业。通常教师设计的个性化作业具有开放性,即一道习题设计几个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回答其中的一两个或全部,这样就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需要,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生活化作业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化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时期,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到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数学教师要重视这一点,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出发,将生活内容引入作业中,提高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实效性。生活化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习题;同时,还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此外,生活化的作业还能促使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生活化作业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保证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经验相符,既避免难度过高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避免难度过低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生活现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完成作业,发挥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并突出“减负增效”的新课程理念。
三、设计思维化作业
小学是学生思维启蒙阶段,是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初期阶段,“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符号意识以及运算能力等;在逐步加深的学习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设计思维化作业,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运算思维能力。由于思维化作业本身的难度偏高,教师在设计时需要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利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好的特点,帮助其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在设计思维化作业时,需要简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尽量利用简单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学会利用简单的思维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习惯运用简单方法解题。
四、设计趣味化作业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对于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趣味化的作业主要有几种形式,即具有游戏特点、探究性特点、开放性特点等。不同类型的趣味性作业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并能灵活地将教学内容重组,利用新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此外,设计趣味化作业还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同样是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在感兴趣的内容、喜欢的游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趣味化作业时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利用合适的切入点强化作业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同时,趣味化的作业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主动配合教师,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目标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其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知识。对此,教师可以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出发,设计个性化、生活化、思维化以及趣味化的作业,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和效率,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