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如古筝、二胡、钢琴等,琵琶也在其中。学习琵琶,不仅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那么作为一名琵琶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琵琶课呢?本文将通过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专业的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生;琵琶;教学
一、做好必要的课前准备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在第一节琵琶课中会和老师说:“我不要求我的孩子将来能够走上音乐这条路,就是想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對音乐有所了解就可以了”,于是家长自己的这种消费享受式学习的心态慢慢的就会影响到孩子,渐渐的就养成了孩子懒散、随意等不好的练琴习惯,从而孩子对弹琴的兴趣逐渐减少,甚至放弃。所以在课前,老师必须要有提前向家长提出学琴和练琴的基本要求,端正学琴的态度。
(一)家长首先要有陪同孩子学琴的决心和准备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在课堂上实行亲子式的学习模式,家长能够帮助孩子记住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要求,并在孩子练琴时规范练琴的习惯并给与其一些正确的指导,从而可以提高孩子的练琴效率,以便下节课能更好的进行。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这些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尽量更多学习一些音乐基础知识。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时间带孩子上琵琶课,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学琴逐渐成为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如果一直这样,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利于他的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让他逐渐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身为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
(二)每天坚持练琴
必须要给孩子和家长树立一个观念,练琴是每天必须做的一项功课,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充足和稳定的时间来督促其练琴,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必须陪同辅导练琴。
(三)家长要做好孩子第二个琵琶老师
孩子在练琴时,家长在其旁边要多加鼓励,严格要求,有耐心。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孩子在练琴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在旁边不断的纠正和指导,有些家长脾气比较急,孩子弹了很多遍后还是一直弹不好,就开始批评孩子,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弹好,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的情绪,而且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也成为了一些孩子最后放弃学琴的原因之一。
(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练琴环境
较低年龄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因此,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练琴环境,这样可以使孩子塌下心来练琴,练琴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的。
二、专业的教学设计
(一)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琵琶课和其他一对多的文化课学习有所不同,大多是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更能体现出其专业性。由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从而课程的进度也会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家长同样也要做到不能相互攀比,要做好每节课重点内容的记录工作,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进步。
(二)全方面的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琵琶老师不仅要对孩子弹琴时的基本功进行训练,还需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基本功的训练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所有内容,学习琵琶的过程就像是拼接一个美丽的花车,扎实的基本功相当于花车的四个车轮,而整个花车的大小和外观就像我们弹奏的乐曲,花车外面和里面的装饰则反映出了演奏者的音乐素质与情感,所以老师教授和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和音乐的创作能力也是同样重要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让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体会更多的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帮助他们去分析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音乐有更好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兴趣
练琴是一种具有反复性的较为枯燥的学习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第一,老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想法以及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其学习态度。第二,老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和称赞,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通过与学生的积极沟通和交流,就能够激发学生的练琴兴趣,也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喜爱,从而孩子更愿意与老师亲近,并且能够主动地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董宇.浅谈如何上好一节钢琴课[J].大众文艺,2019(24):199-200.
[2]李萌.浅析如何上好一节课[J].科技资讯,2016,14(3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