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新时代文化馆培训探讨

2020-08-14 00:08何嗣平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文化馆慕课

何嗣平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正引发着一场全球性的学习革命,也为新时代文化馆的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基于慕课的新时代文化馆培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慕课的特点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基于慕课的新时代文化馆培训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文化馆培训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新时代文化馆培训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慕课;新时代;文化馆;培训模式

伴随着小康社会的逐步建成,社会大众不但追求殷实的物质生活,还要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和高贵的精神生活。然而,新时代各级文化馆现有的培训模式,尚不能有效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慕课来袭,为新时代文化馆培训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何不借势而为?为此,本文就基于慕课的新时代文化馆培训进行探究。

一、慕课的特点

(一)大规模、开放性

慕课整合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资源,能满足社会大众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种特性决定了它的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堂慕课,学生注册学习数量不受限制,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同时,慕课具有开放性的教学边界,延伸了课堂,拓宽了教育培训的途径和范围,任何人都可以上网进行慕课学习,这对缺少教育培训机会的农村大众来说是一个莫大的福音。

(二)低门槛、低成本

慕课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注册慕课平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慕课还具有低成本的特点,不仅慕课课程开发成本低,开发一个课程可反复使用,且慕课的使用成本也低,大多数课程是对全球用户免费开放的,学习者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只要拥有无线手持终端、web电脑端、广电电视终端等工具就可以上网学习,这为有学习兴趣却无力支付学习费用的部分群众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三)自由化、互动性

慕课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社会大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慕课学习、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参加测试,不受时间限制。[4] 同时,社会大众在家就能上网通过慕课平台实时接受文化馆的培训课程,不受空间限制。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充分显示出慕课学习自由化的特点。另一方面,慕课不仅仅是提供学习资源,而是开放学习过程,其核心思路是引导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强调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参与。于是,慕课整合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和学习资源,通过学习论坛、微博、QQ 等形式,给社会大众提供在线交流讨论、相互评价作业、分析解决问题的平台,体现出高度的互动性,这是慕课学习相比于传统培训最大的优势所在。

二、文化馆基于“慕课”开展培训的可行性

(一)新时代文化馆基于“慕课”开展培训是大势所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在线教育在中国已经形成相对比较完整的服务系统和相应的支撑平台,开创出了视频公开课、慕课、精品课程、翻转课堂和微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手段。特别是慕课,在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后,成为了当今社会在线教育的主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新时代文化馆基于慕课开展培训乃是大势所趋。

(二)新时代文化馆具备推行“慕课”的条件

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指标体系首次把文化馆"具备数字服务基本能力"列入必备条件,并对平台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定下了基调。2014 年,文化部启动了全国数字文化馆试点工作,目前数字文化馆建设已初建成效。 从2015年到2018年,全国四批数字文化馆建设共计55家。各级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新模式的普遍建立,将为新时代文化馆基于“慕课”开展培训提供有利条件。

(三)基于“慕课”是新时代文化馆培训的现实需求

“慕课”是基于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形式简单灵活,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社会大众可通过互联网自主进行学习,这有效地解决了新时代文化馆培训的诸多困难,符合文化馆培训的现实需求。比如,“慕课”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社会大众可自由安排时间学习,且不必到文化馆集中参加培训,有效化解了社会大众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冲突;慕课”能利用大数据对社会大众的培训情况进行分析,适时调整培训方案,可有效提升培训的深度和精度。此外,利用“慕课”的互动教学形式,可满足社會大众的个性化需求。

三、基于慕课的新时代文化馆培训

基于慕课的新时代文化馆的培训可以采用三种模式。

首先,自主构建慕课平台和制作课程。各级文化馆可自主构建文化馆慕课平台,并根据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通过构建新时代文化馆慕课平台及开发相关课程,不仅可以保证文化馆培训的社会全覆盖,也有助于提升社会对新时代文化馆培训的认可度。

其次,利用现有慕课平台的课程资源。2013年以来,我国慕课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成为新兴的“慕课大国”。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我国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的慕课平台已有10多个,460多所高校建设的3200多门慕课上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称,中国慕课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慕课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此大好局面下,新时代各级文化馆可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文化馆培训需求的课程供培训之用,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的书法课程《中国书法》等,都是比较适合文化馆培训需要的高端课程。

再次,与慕课平台合作。目前,我国的慕课平台建设已日趋成熟,各级文化馆可与有关慕课平台合作,针对本地实际开发出门类齐全的培训课程,并使之系列化。比如书法培训课程系列、美术培训课程系列、声乐培训课程系列、创作培训课程系列、乐器培训课程系列、舞蹈培训课程系列、摄影培训课程系列等。该模式不仅能保证文化馆培训的系统性,又可缓解技术压力,但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龙恩海.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抓好文化馆培训工作[J].大众文艺,2014(6):23-24.

[2] 王香蒙,刘巳丹,郭 红,曹蕾.慕课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运用探究[J].经贸实践, 2017(1):250-251.

[3] 王艳会,仲柳靖,孙悦.慕课给军队远程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 44-45.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文化馆慕课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