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不断优化、更新,在课堂教学质量上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多数教师因缺乏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教学行为的教学经验,其课堂教学效益并不理想。针对该类现状,根据教学经验分析,有效课堂构建应基于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其认知特点、学习规律出发,科学高效设计相关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以帮助学生良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起点 小学数学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如何为学生构建有效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深入学习思考,以将高效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设计中。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11年版)》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是教师教、学生学相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学生则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多数教师都熟知,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落实执行效果较差,如何将该新课程理念转化成实际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体而教师作为组织引导者,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对此,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据观察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有一定变化,其教学内容渐贴近生活化、情景化,但教学方式受应试教学影响,常过度讲授、简单给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环节,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未得到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其各项综合能力未得到锻炼培养。另外,部分教师因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专业教学技能,在新课程理念教学应用中,未能有效吃透、理解、掌握具体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如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易将其形式化、表面化,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是在学生思维偏离、肤浅正确方向时,无法有效相机引导,均影响着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如何走出困境,应当从受教育的学情进行分析,详细了解其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其学习动机、需求,以科学预设相关教学内容,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二、有效课堂、学习起点之间的联系
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倡,其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促使学生发展,主要教学目标为认知、学习技能及情感的同步达成。有效课堂是指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构建知识的过程中,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锻炼数学思维,还可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其综合、均衡发展。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某一知识内容前,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情感、心理等多方面的储备,以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可见,对学生学习起点的认识、掌握对有效课堂构建有重大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教学策略,利于构建有效课堂。
三、依据学生学习起点,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据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为兴趣,该动力可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专注于某项知识学习,一定程度上可激发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其认知能力。为此,在构建有效课堂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形式,及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动机。例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内容时,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好奇的特点,及以无意注意、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心理,教师可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首先,课前开展“平移、旋转”相关游戏活动,让学生将拳头放置胸前,按照“1、2、3”数字口令将手臂向下或向下平移;或是将双手拇指对压按口令将手腕上下转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对“平移、旋转”有一定体验认识。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游戏为学习载体、教学导入,可使学生在游戏中对教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探究欲望,还可营造良好、有趣的课堂氛围,利于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此外,还可应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播放游乐场旋转的风车、摩天轮、旋转木马等,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充分调动其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体验、感知中,掌握“平移、旋转”基本特征、知识点,还可培养其抽象概括、观察及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
(二)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促进教学知识的迁移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除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外,还应重视学习起点中原有认知水平情况,以根據其认知水平,结合教学目标、内容,有效地促进教学知识的迁移及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同数相加算式)、新知识点的契合点,以此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印有20朵小花的纸上,圈一圈、数一数,并以加法形式表示小花的数量,学生圈数列成不同算式如1+1+1…+1=20;2+2+2…+2=20;根据学生原有同数相加算式,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的实际意义,通过鲜明、实在、浅显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用几个几相加”的乘法认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读写算式活动中,自然探究简化的表达方式,有效地激发其学习自主性,提高其学习、生活经验,对教学知识迁移有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认知水平,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可实现新旧知识点同化,不仅促进教学知识迁移,一定程度上还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了解学生思维断层,有效掌握重难点学习
学习起点包含的内容诸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思维情况,充分了解其思维断层,以提高课堂重点、难点的教学质量。在高效课堂构建中,需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而对小学生而言,在主动构建过程中极易受到原有知识经验、思维发展的制约。为此,教师在教师设计应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断层,以引导学生克服障碍,逐步构建有效课堂活动。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中的“几分之一”时,教师了解到该阶段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时极易陷入思维定势,而“分数的几分之一”含义、特征较为抽象,其涉及知识点诸多如等分、整体量及部分与整体包含关系等,若按以往单一举例教学,无法引导学生体悟到“几分之一”实际意义,使得教学效益较差。由此,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直观图形、自己动手操作,创设这样的教学活动情境:以圆形卡纸代表蛋糕,设置人数为3、4、5人的家庭,平分圆形蛋糕卡纸,在上面涂一涂或折一折,以表示每个家庭每个人所吃到的蛋糕分量;引导学生思考“一份”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中认识“几分之一”的实际意义。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思维断层,以此弥合其思维发展受限,不仅可提高其知识掌握能力,还可培养锻炼其数学思维,为今后抽象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中,重视、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其原有认知水平、思维发展及心理特点入手,灵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徐玉梅.把握学习起点,促进有效教学——基于学习起点的实践与研究的几点感悟[J].青海教育,2019,(01):43.
[2]钟恩学.探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圆”的认识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45.
[3]熊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把握与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7):102.
[4]杨兆荣.重视学习起点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J].华夏教师,2017,(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