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乔秋颖
摘 要:从《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检索到以“票”作声符的字有“僄”“剽”“嘌”“嫖”“幖”“慓”等22个。依据“声符示源”的原则,这些形声字的词义与“票”存在一定的联系。“票”具有三个意义特征:轻举、迅疾、明白,并引申出末端、浅色义。“轻”义、“疾”义、“明白”义是组成“票”声符同源词的三个词源意象,也是“票”声符词族系统构建的基点。
关键词:“票”;声符;语义
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能够表音,而且具有示义的功能。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论述音义关系时,提出了“声义同原”观点,认为“凡同声多同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形为纲,以声符示源,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同源词研究材料。所谓“同源词”,是指具有音义关系并且来自同一语源的词。王力认为:“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1](P3)他明确提出了同源字的判断标准,即“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由于声符的语音所表示的语源义具有多元性特征,形声字便可能向不同方向孳乳。因此,同样是从“票”得声的字可能会有不同的语义特征。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的“票”声字为研究材料,运用义素分析法,对“票”声词族同源词的核义素进行考察和提炼。首先,以《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等辞书为依据,从谐声偏旁“票”入手,构建以其为声符的词族;其次,以王力上古音体系为语音参照,按照音义相关的原则,确定同一声符的同源词;最后,采用文献例证及训诂材料,依据义素分析法,对从“票”得声的字进行词义上的分析和归纳,并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进行阐释。
一、“票”声字的词源意义
(一)“票”的形义分析
《说文解字·火部》:“,火飞也。”段玉裁注:“当作从火。省,盖省廾为一也。即之或体。训升高,火飞亦升高,故为同意。”[2](P484)可以看出,“票”为会意字,篆文从火,从省。隶变后写作“”,俗作“票”。它的本义为火焰飘飞腾起,含有“升高”义。在《汉语大字典》中,“票”的主要义项有:1.火焰飘飞腾起。如汉扬雄《太玄·沈》:“见票如累,明利以正于王。”范望注:“票,飞光也。”2.轻举的样子。如《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颜师古注:“票然,轻举意也。”3.摇动。如《汉书·扬雄传下》:“横钜海,票昆仑。”颜师古注:“票,犹言摇动也。”4.迅疾;轻捷。如《集韵·笑韵》:“票,劲疾貌。”5.標出。如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类·仁庙圣学》:“尤喜举业,每试录至,则票摘瑕处,以语宫官,极允当也。”[3](P2396)
汉字中存在很多由“票”得声的字,我们依据《说文解字》和《汉语大字典》,检索到以“票”作声符的字,共有22个,它们是:僄、剽、勡、嘌、嫖、幖、慓、摽、漂、缥、蔈、骠、瓢、標、熛、膘、飘、瞟、镖、、旚、。根据“声符示源”的原则,这些形声字的词义与“票”存在一定的联系。由于声符的语音所表示的语源义具有多元性,形声字便可能向不同方向孳乳,分化为若干意义相关却不完全相同的词。因此,以“票”为声符的同源词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
(二)“票”声字同源词的词源意义
火焰飘飞腾高,呈现轻举、迅疾之貌;火苗摇动则会标明,显得清晰明白。火焰燃烧,火苗末端若隐若现,颜色相较火盛之处更浅。我们可由此得出“票”具有三个意义特征:即“轻举”“迅疾”“明白”,并引申出“末端”“浅色”义。因此,“轻”义、“疾”义、“明白”义是组成“票”声符同源词的三个词源意象,也是“票”声符词族系统构建的基点。
可以说,同源词关系中最核心、最主要的是词源意义关系。词源意义蕴藏于词义之中,对词源意义的探求考证,则需要一种科学的归纳分析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义素分析法。义素分析法最早由西方语言学家提出,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学者开始运用到古汉语词义构成等研究中。王宁是较早将西方语言学的义素、义位、语义场等概念引入汉语词义结构分析的学者之一。她在引进义素分析法时,紧密结合汉语实际,认为中国训诂学的义素分析法,应以类义素和核义素来进行同类词、同义词与同源词的鉴别和类聚[4](P210)。所谓“类义素”,是用以指称单义项中表示义类的意义元素。所谓“核义素”,又称“源义素”,是用以指称同源词所含的相同特点。王宁认为,“同源词的类义素是各不相同的;而核义素是完全相同或相关的。”[4](P150)
二、“票”声字同源词义素分析
分析归纳一组同源词词源意义的方法,是将一度系联得到的有同源关系的词进行内部结构分析。本文采用王宁先生提出的“义素二分法”,即从词义结构的角度,将汉语词义的内部因素区分为类义素和核义素。以王宁先生对从“小”得声的一组同源词的分析为例:
稍=/禾类/+/叶末端渐小处/
艄=/船类/+/尾端渐小处/
霄=/云霞类/+/最高(顶端)视之渐觉小处/
经过分析的两个部分,显示了词义的内部结构。其中,含词义类别的称为“类义素”,用/N/表示;含词义特征的称为“核义素”或“源义素”,用/H/表示。黄易青由此总结出同源词意义关系的公式为:Y[X]=/N[X]/+/H/[5](P128)。上举一组同源词的意义关系即可表示为:Y[3]=/禾类、船类、云霞类/+/尖端—渐小/。从中可以看出,同源词的类义素是各不相同的,而核义素是完全相同或相关的。
下面,我们首先从语义角度将“票”声同源词族分为五类,并借鉴黄易青的同源词意义公式,采用义素分析法,得出各组同源词的核义素。
(一)“疾”义
【嘌】《说文解字·口部》:“嘌,疾也。从口声。《诗》曰:匪车嘌兮。”段玉裁注:“《桧风》:匪车嘌兮。毛曰:嘌嘌,无节度也。按:无节度者,即上章所云疾驱。”[2](P58)在《汉语大字典》中,“嘌”的另一义项为“音节繁密的歌声”[3](P675),意为言语或发音疾速。
【慓】《说文解字·心部》:“慓,疾也。”段玉裁注:“《广雅》:急也。《弓人》曰:于挺臂中有柎焉,故剽。《注》云:剽,疾也。此谓剽即慓之假借也。”[2](P508)《汉书·高帝纪上》:“项羽为人慓悍祸贼。”颜师古注:“慓,疾也。悍,勇也。”[6](P17-18)
【飘】《说文解字·风部》:“飘,回风也。”段玉裁注:“回者,般旋而起之风。”[2](P677)《尔雅·释天》:“迴风为飘。”郭璞注:“旋风也。”[7](P80)《吕氏春秋·观表》:“征虽易,表虽难,圣人则不可以飘矣。”高诱注:“飘,疾也。”[8](P1422-1425)
【剽】《说文解字·刀部》:“剽,砭刺也。从刀声。一曰剽,劫人也。”段玉裁注:“砭者,以石刺病也;刺者,直伤也。”[2](P181)《周礼·考工记·弓人》:“小简而长,大结而泽,则其为兽必剽。”郑玄注:“剽,疾也。”[9](P3541)
【熛】《说文解字·火部》:“熛,火飞也。”段玉裁注:“熛,迸火也。”[2](P481)《史记·礼书》:“楚人鲛革犀兕,所以为甲……轻利剽遬,卒如熛风。”张守节正义:“熛风,疾也。”[10](P1164-1165)
先看第一组词的语音关系。“嘌、慓、飘、剽”的上古声母为滂母,“熛”为帮母,都属于重唇音,上古韵部同为宵部;经过历时演进,今音相同或相近。
再看这组词的语义关系。我们采用同源词意义关系公式来说明各个词的内部结构:
嘌=/发音/+/言语或发音疾速/
慓=/性情/+/急疾、迅捷、勇猛/
飘=/风/+/打旋、疾速/
剽=/动作/+/迅速、敏捷/
熛=/火/+/燃烧迅疾/
其关系可以表达为:Y[5]=/发音、性情、风、动作、火/+/疾/。可以看出,这组词的类义素各不相同,但都包含共同的意义特征“疾”,均有快、疾速之义。因此,可以判定这组词是以“疾”为源义素派生出的同源词。
(二)“轻”义
【】《说文解字·走部》:“,轻行也。”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轻行也者……捷轻便也。”《汉语大字典》中关于“”的释义有二:轻行貌;行疾貌[3](P3498)。
【僄】《说文解字·人部》:“僄,轻也。”段玉裁注:“《方言》曰:、僄,轻也。楚凡相轻薄或谓之,或谓之僄也。”[2](P379)《玉篇·人部》:“僄狡,輕迫也。”[11](P53)
【漂】《说文解字·水部》:“漂,浮也。”段玉裁注:“谓浮于水也。”[2](P549)《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浮柱岹嵽以星悬,漂峣而枝拄。”李善注:“漂,轻貌。”[12](P170)
【旚】《说文解字·?部》:“旚,旌旗旚繇也。”段玉裁注:“繇,今之摇字,小徐作摇。旚,今字作飘。飘摇行而旚繇废矣。”[2](P311)
先看第二组词的语音关系。“、僄、漂、旚”的上古声纽同为滂纽,韵部同为宵部,上古发音相同;经过历时演进,今音相同或相近。
再看这组词的语义关系。我们采用同源词意义关系公式来说明各个词的内部结构:
=/行走/+/轻装疾行/
僄=/态度/+/轻佻浮薄/
漂=/状态/+/浮于水面/+/重量轻/
旚=/动作/+/随风摇动/+/重量轻/
其关系可以表达为:Y[4]=/行走、态度、状态、动作/+/轻/。可以看出,这组词的类义素各不相同,但都包含共同的意义特征“轻”,均有轻、轻捷之义。因此,可以判定这组词是以“轻”为源义素派生出的同源词。
(三)“浅色”义
【蔈】《说文解字·艸部》:“蔈,苕之黄华也。”《尔雅·释草》:“苕,陵苕。黄华,蔈;白华,茇。”郭璞注:“苕,华色异,名亦不同。”[7](P123-124)“蔈”指开黄花的凌霄花,含“浅色”义。
【缥】《说文解字·糸部》:“缥,帛青白色也。”段玉裁注:“缥,《礼记正义》谓之碧。《释名》曰:缥犹漂。漂,浅青色也。有碧缥,有天缥,有骨缥,各以其色所象言之也。”[2](P649)“缥”指青白色的绢,也指青白色、浅青色。
【骠】《说文解字·马部》:“骠,黄马发白色。一曰白髦尾也。”段玉裁注:“发白色者,起白点斑驳也……谓黃马而白鬛尾也。”[2](P462)《汉语大字典》谓“骠”今名“银鬃”或“银河马”[3](P4574)。因此,“骠”含“白色、浅色”义。
先看第三组词的语音关系。“蔈、缥、骠”的上古声纽分别为帮、滂、並母,韵部同为宵部,上古发音部位相同;经过历时演进,今音相同或相近。
再看这组词的语义关系。我们采用同源词意义关系公式来说明各个词的内部结构:
蔈=/植物/+/浅黄色的凌霄花/
缥=/丝织品/+/浅青色/
骠=/马类/+/浅白色斑点或白色鬃尾/
其关系可以表达为:Y[3]=/植物、丝织品、马类/+/浅色/。可以看出,这组词的类义素各不相同,但都包含共同的意义特征“浅色”。“轻”和“浅”都可以表示程度不深,因此,我们推断这组词是由“轻”引申出的“浅色”义而派生出的同源词。
(四)“末端”义
【標】《说文解字·木部》:“標,木杪末也。”段玉裁注:“杪末,谓末之细者也。古谓木末曰本標。”[2](P250)王筠《说文句读》:“末、標、杪,皆木之末,为一事而三名。”[13](卷十一,P17)杪、末为同义复合词,指树梢。
【蔈】《说文解字·艸部》:“蔈,苕之黄华也。从艸,声。一曰末也。”段玉裁注:“金部之镖、木部之標,皆训末。蔈当训艸末。”[2](P38)
【镖】《说文解字·金部》:“镖,刀削末铜也。”段玉裁注:“削者,刀鞞也,俗作鞘。刀室之末,以铜饰之,曰镖。”[2](P710)
先看第四组词的语音关系。“標、蔈”的上古声纽为帮母,“镖”为滂母,韵部同为宵部,上古发音部位相同;经过历时演进,今音相同或相近。
再看这组词的语义关系。我们采用同源词意义关系公式来说明各个词的内部结构:
標=/木类/+/末梢/
蔈=/草类/+/末梢/
镖=/兵器/+/刀鞘末端铜饰物/
其关系可以表达为:Y[3]=/木类、草类、兵器/+/末端/。可以看出,这组词的类义素各不相同,但都包含共同的意义特征“末端”。“票”本义为火焰飘飞,呈“轻举貌”;且火苗时盛时弱,火焰末端若隐若现,较火盛之处更显轻微。可见,“轻”可以引申出“末端”义。因此,我们推断这组词是由“轻”引申出的“末端”义而派生出的同源词。
(五)“明白”义
【】《说文解字·见部》:“,目有察省见也。”段玉裁注:“目偶有所见也。伺者有意,者无心,今俗语尚云‘。”[2](P408)清代翟灏《通俗编·杂字》:“今俗以目略一过为。”[14](卷三十六,P3)段玉裁、翟灏均认为,“”是指偶然看见,含有主观上的认知,有“明白”义。
【瞟】《说文解字·目部》:“瞟,也。”段玉裁注:“今江苏俗谓以目伺察曰瞟。”[2](P132)《集韵·宵韵》:“瞟,明察也。”[15](P180)“瞟”指察视,也指斜视;后引申出目部疾病、目小、眼边等含义。可见,它含有“察视、明白”义。
【幖】《说文解字·巾部》:“幖,帜也。”段玉裁注:“凡物之幖识亦曰徽识。”[2](P359)《广韵·宵韵》:“幖,头上帜也。”[16](P42)“幖”指标记、标识,即用以标示,便于识别。可见,“幖”含有“明白、识别”义。
先看第五组词的语音关系,“”“瞟”“幖”的上古声纽为帮、滂母,韵部同为宵部,上古发音部位相同;经过历时演进,今音相同或相近。
再看这组词的语义关系。我们采用同源词意义关系公式来说明各个词的内部结构:
=/见类/+/偶有所见/+/明白/
瞟=/目类/+/以目伺察/+/明白/
幖=/旌旗类/+/用以标示/+/使人明白/
其关系可以表达为:Y[3]=/见类、目类、旌旗类/+/明白/。可以看出,这组词的类义素各不相同,但都包含共同的意义特征“明白”。因此,可以判定这组词是由“明白”义派生出的同源词。
三、“票”声同族词系联
通过对“票”声字的义素分析,可以发现,“票”声符字主要沿着“轻”“疾”“明白”等源义素引申、发展而来,最终形成五组同源词。同时,各组之间、核义素与核义素之间均存在着一定联系。也正是因为这种联系,它们才能系联在同一词族内。如“轻”与“浅”义相关通,“明白”与“浅”义相关通,“末端”与“轻”“浅”义相关通。总的来看,多组同源词的核义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样就可以系联起以“票”为声符的同源词词族。“票”声同源词族的系联过程,如图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索到的22个字中,有3个“票”声符的字无法归入到我们所建立的词义系统,它们是:“勡”“瓢”“膘”。“勡”的意思是抢劫、强取,“瓢”的意思是瓠瓢,“膘”的意思是牲畜腹边的肉。这里暂且不作讨论。同时,还有部分“票”声符字并未被《说文解字》收录,像一些异体字、新造字等,如:?、、?、瘭、磦、褾、?、?、墂、彯、徱、?、謤等。除去异体字之外,我们也从语义角度来分析这些未被《说文》收录的“票”声字,能否归入到前文的五大语义之中。例如:
【】《玉篇·白部》:“,白色。”[11](P371)
【褾】《广韵·小韵》:“褾,袖端。”[16](P85)
【瘭】皮肤的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唐孙思邈《千金翼方·疮痈下》:“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而复发。”[3](P2692)
【謤】《集韵·宵韵》:“謤,言轻也。”[15](P179-180)
我们通过同源词意义关系公式分析上述词的内部结构为:
=/白/+/浅色/
褾=/衣类/+/边缘、末端/
瘭=/皮膚病/+/急性/
謤=/说话/+/轻/
可以发现,这四个词含有的词源意义特征分别为“浅色”“末端”“疾”“轻”,将这四个“票”声字与前文的各组同源词相系联,可以把它们分别归入到四组同源词当中。这些字未被《说文》收录,和前文分析的“票”声字所处时代不同,但同样含有“轻”“疾”等核义素,和《说文》“票”声字具有共同的语义,系联在一个词族系统内,这也更加证实了本文的观点。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票”声符字为研究对象,通过义素分析法得到每组同源词的核义素,并依据语义的不同,将“票”声字划分为“轻”“疾”“末端”“浅色”“明白”五类。可以看出,“轻”义、“疾”义、“明白”义是组成“票”声符同源词的三个词源意象,也是“票”声符词族系统构建的基点。此外,我们还分析了未被《说文》收录的“票”声字,它们虽然和《说文》处于不同时代,但依然可以归入五大语义当中。需要指出的是,对同源词的探讨还可以从语义场、语义演变等角度进行阐释,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力.同源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8.
[4]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
[5]黄易青.上古汉语同源词意义系统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汉]班固.汉书[M].[唐]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 1962.
[7]周祖谟.尔雅校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
[8][战国]吕不韦著,陈奇猷校释.吕氏春秋新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9][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汉]司马迁.史记[M].[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梁]顾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12][梁]萧统编.文选[M].[唐]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3][清]王筠.说文句读[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3.
[14][清]翟灏.通俗编 [M].乾隆十六年刻本.
[15][宋]丁度等编.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16][宋]陈彭年等编.宋本广韵[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17]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18][汉]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19]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