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研究

2020-08-14 01:47赵孟娜
决策探索 2020年16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赵孟娜

【摘要】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正是在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做出的重大论断,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且深化了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人民思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时代意义

从马克思提出共同体概念开始,人民思想逐步系统地成为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理论来源。基于人民思想把握新时代新矛盾的转变,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导向,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应遵循的价值理念。

一、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视阈的学理分析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无产阶级自身解放与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的价值追求和归宿。唯物论中的实践观点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物质资料基本的生产活动的主体只能是社会中的人民。异化劳动理论指出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仅不属于自己,反而他们生产的越多越贫穷,通过这种“反比例”现象从侧面论证了只有人民群众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人不仅谱写着自己的历史,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物质生产变革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形态更替前进。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这一理论处处蕴含着丰富的人民思想。党和政府在做出战略布局、制定发展蓝图的实践中坚持人民思想既是执政施政者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利益诉求得以实现的必然选择。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依据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依据

矛盾运动推动事物更替发展,而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也来源于矛盾。当前,处于重要战略发展时期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实际状况和人民新的利益需求的变化而发生了转变。新矛盾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两个维度体现了当下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两个着重点。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目的,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但主要矛盾的转变并不代表原有社会主要矛盾就完全消失,旧的社会主要矛盾只是退居到次要矛盾位置。

(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依据

生产力发展状况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改变了国家积贫积弱的社会环境。但落后的社会生产仍是发展的桎梏,为了改变发展局限性,党中央为社会建设规划出改革开放的蓝图。对内体制改革,对外主动开放,解放发展生产力。经过40多年的发展积淀,我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不平衡不充分现状成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例如在不同地区、城乡区域、各行业等方面的生产不平衡造成的发展差异显著、贫富差距大的现象,影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质量和效益、科技创新能力、供需结构性等方面要继续探索,同时改善民生短板、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任重而道远。

(三)人民日益增长的内在要求

生产力大幅提升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经过40余年发展,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地丰富了生活,促进了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好精神世界向往的诉求愈加明朗。从范围来看,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只有物质和文化,还包括精神、社会、环境等各个层面的要求;从内容来看,物质生活中追求个性化服饰、舒适住房,文化上要求得到先进的教育、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对潮流时尚的包容接纳,以及法律公平正义、民生覆盖面更广、美丽的生态环境等。满足人民这些多层次多方位的诉求,需要新时代的政府着力作为。

三、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时代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促进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理论指导实践,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实践也在不断深化理论。中国化进程中会产生新问题,因地制宜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是有效途径。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在这一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具体结合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创新性地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当地发展中落地生根,创造性地运用发展理念促进各地特色性发展。

(二)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思想萌芽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即是在工农运动中发展壮大的,党的发展历程与人民息息相关。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思想,到新时代人民主体思想的创新性发展,这条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的思想主线,正是《共产党宣言》中倡导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主要矛盾经历多次转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多层面、多领域凸显出国家更加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从多维度、多范围彰显出国家对制约人民美好生活因素的全方位考量。从人民出发发现问题,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来解决问题,党和政府的人民属性更加稳固。

(三)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新矛盾蕴含新目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当前既实事求是又具有前瞻性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既是党对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也是党带领人民发展伟大事业的奋斗目标。“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人民所想、所求、所盼就是党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同时,新矛盾的提出是对习近平新思想核心内容的深层次思考,同时新矛盾也是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动力之源。新目标蕴含新任务。在当前,脱贫攻坚就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任务关乎着人民生活水平,也决定着小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脱贫工作的决胜时刻,党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不仅有它内在的理论依据,也是对社会发展现状的正确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路径,同时又要善于将这些经验不断升华,成为我国民族复兴路上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41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2.html,2017-10-18.

[3]古培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辩证法分析[J].知识经济,2019(18):9-10.

[4]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6(002).

[5]田修胜,吴金玲.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意蕴[J].学理论,2019(01):7-8.

[6]李晶晶,李国俊.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J].学术交流,2019(06):63-70.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