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格扭曲抑制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吗?

2020-08-14 13:48
财贸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厂商劳动价格

安 孟 张 诚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

一、引言和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竞争进入以创新为主导的阶段,增强本土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策略,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基础性研究并提高效率,实现更多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依赖要素投入和人口红利优势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力量(蒲艳萍 等,2019)。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要素市场改革的进程滞后于产品市场等导致要素市场扭曲,造成资源错配。虽然要素价格扭曲在短期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失去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要素市场基础。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转型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以及劳动成本比较优势的消失,研究劳动价格扭曲(1)经作者计算,除极个别数据外,中国绝大部分省份存在劳动价格的向下扭曲,因此本文所指的劳动价格扭曲为劳动价格的向下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对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学者们从多个角度研究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一是对外开放角度。李政等(2017)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区域创新效率,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李思慧等(2016)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投入和产出的非对称影响导致企业创新效率下降,而Zhou et al.(2019)、郭婷等(2019)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本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陈维涛等(2018)认为进出口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和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赵宸宇(2020)认为由于中国没有做好应对进口竞争的准备,因此进口竞争不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二是政府角度。叶祥松等(2018)发现政府支持会造成资源错配,抑制创新效率的提升,但是李政等(2018)、Hou et al.(2019)认为政府引导或者直接参与创新活动可以提升创新效率。杨浩昌等(2019)进一步研究了政府支持对提高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三是要素市场扭曲角度。戴魁早等(2016b)发现要素市场扭曲不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且这种负向作用呈现边际贡献递减特征。张建平等(2019)进一步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中国八大细分区域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但Foellmi et al.(2016)认为由于要素市场存在扭曲,因而会提高新产品的价格,进而促进了创新。

现有文献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但本文关注的是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产生何种影响?劳动价格扭曲影响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了省际层面的劳动价格扭曲和创新效率,然后实证检验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是以劳动价格扭曲为切入点,研究创新缺乏效率的原因,考虑到要素市场中劳动和资本影响创新效率的机制不同,将研究角度细化为劳动价格扭曲,既是对劳动价格扭曲经济效应的研究,也为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二是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借助C-D生产函数计算劳动价格扭曲和创新效率,与直接使用单一指标衡量创新效率相比,结果更可信。

二、理论与机制分析

(一)理论模型

1.生产者

借鉴戴魁早等(2016a)的做法,考虑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将代表性厂商i的生产函数设定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

Yi=Ai(RKi)α(RLi)β

(1)

其中:Y为代表性厂商i的新产品产出;RK表示创新资本投入;RL表示创新劳动投入;α和β分别表示创新资本投入和创新劳动投入的指数,假设创新过程中规模报酬不变,α+β=1;A表示创新效率,即创新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

在定义企业创新活动全要素生产率时,有自然生产率和收益生产率两种,考虑到收益生产率能够反映市场扭曲问题,因而本文使用收益生产率(TFPR)表示创新效率,设定如下:

TFPRi=PiAi=PiYi/[(RKi)α(RLi)β]

(2)

其中,Pi为代表性厂商的新产品价格。如果不存在要素市场扭曲,更多的创新资本投入和创新劳动投入会配置到生产效率较高的企业。

用distl表示代表性厂商i所在地区的劳动价格扭曲程度,则其创新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πi=(1+distli)PiYi-ri(RKi)-wi(RLi)

(3)

其中,r和w分别为竞争性均衡时,创新资本的价格和创新劳动的价格。当distl=0时,劳动价格不存在低估和高估,企业获得正常的创新利润;当distl>0时,劳动价格被低估,厂商不仅获得正常的利润,还会额外获得劳动价格扭曲带来的利润;当distl<0时,劳动价格被高估,厂商获得的利润低于正常利润。

2.消费者

假设代表性厂商i研发单一产品,市场上共有n个厂商,市场出清时,消费者从购买的单一新产品中获得的效用函数为CES形式,表示如下:

(4)

此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可表示为:

(5)

其中,E表示消费者对所有厂商研发新产品的总支出,PiYi为消费者在代表性厂商i研发出的新产品上的支出。

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如下:

(6)

对厂商i和j的新产品产出求偏导,易得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的产出数量满足:

Yi/Yj=(Pi/Pj)-σ

(7)

两边同时乘Pi,可得:

(8)

从0到n上积分,得到:

(9)

(10)

定义一个价格指数作为CES的加总价格:

(11)

将式(11)代入式(10),得到:

(12)

同理可得:

(13)

式(13)表明:市场出清且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时,消费者对厂商i的新产品需求量由消费者总支出E、新产品的价格Pi和加总价格P决定。

3.生产者的选择

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的选择,代表性厂商i的利润最大化可表示为:

(14)

其中,TCi表示厂商i的总成本,TCi=ri(RKi)+wi(RLi)。假设厂商没有固定成本,将TCi=MCiYi代入式(14),并对价格Pi求一阶导数,得到:

(15)

式(15)表明,创新产品的价格Pi是边际成本和劳动价格扭曲程度的函数。考虑到生产中边际成本难以衡量,因此我们在既定创新产出Y0下求成本最小化,构建拉格朗日函数:

L1=r1(RKi)+wi(RLi)-λ[Ai(RKi)α(RLi)β-Y0]

(16)

对式(16)求一阶导数,然后进行相关替换,得到成本最小化时的创新资本投入和创新劳动投入:

(17)

将RKi、RLi代入厂商的成本公式TCi=ri(RKi)+wi(RLi),得到:

(18)

对Yi求导,根据前文的假定α+β=1,得到:

(19)

由于α和β均大于0,因此C0大于0。将式(19)代入式(15),得到厂商i利润最大化时的价格和成本:

C1=C0σ/(σ-1)

(20)

根据前文的定义,用收益生产率(TFPRi)刻画代表性厂商的创新效率,变换式(20)得到:

(21)

由式(21)可知:厂商在创新过程中的收益生产率由劳动价格扭曲、工资、利率以及创新投入的产出弹性等决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distl越大,TFPR越小,反之亦然。式(21)对distl求一阶导数,得到:

(22)

由于C1、w、r、α、β均大于0,因而∂(TFPRi)/∂(distli)<0,说明随着劳动价格扭曲的加剧,厂商的创新效率降低。根据以上模型分析,提出:

H1:劳动价格扭曲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

(二)机制分析

本文从人力资本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出发,将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概括为人力资本效应和消费需求效应。

1.人力资本效应

考虑到劳动价格扭曲影响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而影响创新效率,因此从三个方面阐述劳动价格扭曲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第一,劳动价格扭曲导致劳动者的收入处于较低水平,较低的收入水平会增加食品等生活用品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对子女和自身的教育经费产生挤出效应,降低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负向影响(李平 等,2014)。第二,当劳动者所得低于他们应得报酬水平时,会主动寻求新的工作,尤其是对于稀缺的高技能劳动者,当得不到期望的合理报酬时,会选择“用脚投票”,这导致了企业的人才流失(Siekierski et al.,2018)。人才流失不但使企业失去研发资源,而且会进一步拉大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最终降低创新效率。第三,劳动价格被低估,为企业提供了获得利润的途径,企业更加不注重对员工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员工培训,这不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蒲艳萍 等,2019)。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劳动价格扭曲挤出了对自身和后代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企业高素质人才流失,更加依赖普通劳动要素的投入,忽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员工培训,对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因此提出:

H2:劳动价格扭曲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对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2.消费需求效应

一项发明能否转化为新产品取决于市场的收益,而市场收益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因此只有市场的需求达到一定规模,企业家才会增加创新投资(varc,2017)。由于劳动价格存在扭曲,劳动者拥有较少的可支配收入,理性消费者会减少预算,降低对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致使企业的创新活动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无法弥补前期投入的研发成本,因而削弱了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白俊红 等,2016)。此外,较低的工资和社会福利水平,降低了创新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使其不愿意发挥全部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不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劳动价格扭曲导致市场对新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降低了企业研发新产品的动力,对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由此提出:

H3:劳动价格扭曲通过消费需求效应对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三、模型、变量和数据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本文首先考察的是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TEit=α1+β1distlit+γ1Xit+εit

(23)

其中,下标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TE为创新效率,distl为劳动价格扭曲指数,控制变量X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FDI)、政府调控水平(Gov)、国企比重(Mon)、融资能力(Finance)、对外直接投资(OFDI)、贸易开放(Open)。

考虑到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投入和创新资本投入,当前的创新活动受到前期创新成果以及行为的影响(李健 等,2015)。同时,技术水平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趋势性,因而引入其滞后项,设定模型为:

TEit=α2+λTEit-1+β2distlit+γ2Xit+εit

(24)

(二)变量说明

1.创新效率

根据前文对创新效率的定义,用收益生产率表示各地区创新效率,即TFPRi=PiYi/[(RKi)α(RLi)β]。其中:PiYi为新产品销售收入;RK为创新资本投入,用永续盘存法计算的R&D资本存量表示,折旧率取15%;RL为创新劳动投入,用R&D人员全时当量衡量。

2.劳动价格扭曲

借鉴吴先明等(2017)的做法,将劳动者的工资扭曲定义为劳动者边际产出和工资的偏离程度,采用C-D生产函数计算劳动者的工资扭曲,表示如下:

(25)

(26)

3.控制变量

对于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比重表示;对于政府调控水平(Gov),以政府的财政支出在GDP中占比表示;对于国企比重(Mon),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在地区总产值中占比表示;对于融资能力(Finance),以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贷款余额在GDP中占比表示;对于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对外直接投资额在GDP中占比表示;对于贸易开放(Open),以进出口总额在GDP中占比表示。

(三)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其中:创新效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劳动价格扭曲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外商直接投资、政府调控水平、国企比重、融资能力、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贸易开放水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所有涉及价格的变量均平减到2003年不变价格,少量缺失数据用线性插值法补齐。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

本文首先考察的是劳动价格扭曲是否影响了创新效率,表2 汇报了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回归结果。列(1)未加入任何控制变量,发现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为-0.549,在1%的水平上显著。列(2)在简单回归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为-0.476,在1%的水平上显著。列(3)、列(4)分别控制省份效应和年份效应,可以看出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仍然为负且显著,说明劳动价格扭曲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假设H1成立。列(5)控制省级层面聚类稳健标准误,以减少未控制的省级特征对结果的影响。

表2 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影响的基本回归结果

从控制变量来看(列(4)),国企比重的系数为0.684且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聚集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加上拥有较多的科研机构,具有自主研发的先天优势、成果转化优势以及创新成果应用的优势;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面临相对较软的预算约束,可以承担不确定性更高的创新活动,更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升(程强 等,2015)。贸易开放水平的系数为0.177且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贸易开放可以减少贸易壁垒,以较低的成本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知识,通过模仿和再创新的“干中学”效应促进国内技术水平和创新效率的提升(König et al.,2012;黄凌云 等,2020)。

(二)机制检验

为了检验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引入人力资本(Hu)和消费需求(Dem)两个变量构造中介效应检验模型,表示如下:

Mit=a1+b1distlit+c1Xit+εit

TEit=a2+b2distlit+κMit+c2Xit+εit

(27)

其中:i和t分别表示省份和时间;M为中介变量,包括人力资本(Hu)(用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值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与消费需求(Dem)(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平减到2003年不变价格并取对数,数据来源于各省份历年统计年鉴);控制变量X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FDI)、政府调控水平(Gov)、国企比重(Mon)、融资能力(Finance)、对外直接投资(OFDI)、贸易开放水平(Open)。

表3汇报了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列(1)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为-0.01,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劳动价格扭曲对人力资本产生负向作用。列(2)劳动价格扭曲和人力资本的系数均为负且高度显著,说明劳动价格扭曲通过降低人力资本从而抑制创新效率的提升,这是由于劳动价格扭曲导致劳动者的收入降低。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食品等生活用品的支出比重上升,挤出了对自身和后代的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能劳动者来说,当得不到合理的报酬时,他们会寻求新的工作,导致企业人力资本的资源流失,企业更加依赖于普通劳动要素数量的投入,而不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培训,这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效率的提升,验证了假设H2。列(3)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为-0.220,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劳动价格扭曲对消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列(4)劳动价格扭曲和消费需求的系数均为负且高度显著,说明劳动价格扭曲通过降低消费需求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这是由于劳动价格扭曲导致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减少,预算约束收紧,对新产品的有效市场需求不足,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甚至不能弥补新产品的研发成本,削弱了研发动力,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这验证了假设H3。列(5)劳动价格扭曲、人力资本和消费需求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劳动价格扭曲既直接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还通过人力资本和消费需求间接对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

表3 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影响的机制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1.分位数回归

分位数回归不仅能够反映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不同范围和分布下的影响程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各变量分布中的异方差,回归结果也不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因此分位数回归结果十分可靠(Kraus et al.,2017)。表4汇报了0.10、0.25、0.50、0.75和0.90五个分位点上的回归结果。各分位点上,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均为负且高度显著,说明劳动价格扭曲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再次验证了假设H1。进一步比较各分位数下劳动价格扭曲系数发现,0.10分位点上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最弱,在0.75分位点上最强。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先增强后减弱,这可能是由于:在创新效率较低的地区,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创新人才和资本的吸引不足,同时消费水平较低,从而劳动价格扭曲对人力资本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小,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较弱;在创新效率较高的地区,技术较为发达,大量的创新人才和资本在此聚集,劳动者的选择机会较多,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从而劳动价格扭曲对人力资本和边际消费的影响较大,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较强。

表4 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影响的分位数检验

2.内生性问题

考虑到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内生相关性以及创新效率具有较强的趋势性等,因而引入其滞后项,采用系统GMM法进行估计,结果如表5列(1)所示。AR(1)的p值为0.002,AR(2)的p值为0.963,Sargan值大于0.1,这说明模型选择的工具变量和滞后期数是合理的。滞后一期的创新效率系数为0.966,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前期的创新效率对当期有重要影响,创新效率具有较强的趋势性。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为-0.038,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劳动价格扭曲显著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可以看出,克服内生性问题后,假设H1仍然成立。

表5 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影响的进一步检验

3.劳动价格扭曲的再计算

考虑到劳动价格扭曲的计算方法不同可能会对本文的结论造成影响,使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计算劳动价格扭曲,具体函数形式如下:

(28)

可得劳动的边际产出为:

(29)

可将工资扭曲表示为:

(30)

将所得的劳动价格扭曲指数代入式(23),回归结果如表5列(2)所示。劳动价格扭曲系数为-0.173,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更换劳动价格扭曲的计算方法后,假设H1仍然成立。

4.分时段检验

考虑20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从依赖要素投入转向依赖技术投入,这可能会影响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因此以2008年为节点,将样本划分为2003—2008年和2009—2017年两个时间段,分别检验两段时间内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分别如表5列(3)、列(4)所示。可以看出,两个时间段内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均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进一步比较两者的系数发现,2009—2017年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能是因为:一方面,2008年之后,随着经济复苏,企业生产从依赖要素转向依赖技术,对高水平劳动者需求量增加,对劳动者来说,可选择的机会更多,当劳动价格扭曲加剧时,企业人力资本流失严重;另一方面,经历2008年经济危机后,劳动者的储蓄意愿增强,对新产品的需求下降,这弱化了企业的研发动力,因此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

5.分地区检验

考虑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劳动价格扭曲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借鉴周瑾等(2018)的做法,用人均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以中位数为基准将样本划分为高、低两组,结果分别如表5列(5)、列(6)所示。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还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劳动价格扭曲的系数均为负且高度显著。进一步比较两者的系数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这可能是由于: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对人才吸引不足,随着工资扭曲加剧,更容易造成人力资本流失;二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人均收入相对较低,这降低了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削弱了企业的研发动力,因此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

五、结论和启示

本文在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劳动价格扭曲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劳动价格扭曲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第二,劳动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作用为不完全中介效应,一方面直接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也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消费需求效应间接抑制创新效率的提升。

本文为创新效率的提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中国区域创新效率低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提高创新效率,人才是根本,创新驱动根本上是人才的驱动,但是现实存在的工资扭曲造成的中低人才的人力资本不足、高人力资本的人才流失严重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效率的提升。因此,要加快劳动市场的改革进程,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育、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其享受到相应的人力资本回报,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力的生产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出人口质量红利,从而形成创新的劳动要素基础。

从影响创新效率的其他因素来看:(1)由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拥有较多的科研机构,更有利于聚集人才和资金,具有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势,因此,要继续发挥国企在研发创新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完善其内部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2)由于通过贸易开放可以减少贸易壁垒,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研发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因此,要继续坚持并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自贸区建设等,有序地减少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市场竞争,紧密结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在新格局下提高中国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人力资本效应和消费需求效应是劳动价格扭曲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主要机制。缓解劳动价格扭曲既是顺应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化、培育创新动力的基础,也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增加新产品的消费需求,形成创新的推动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企业和地区的健康长远发展。让扭曲的工资重回公平,对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加新产品的消费需求以及提升创新效率意义重大。因此,一方面,要加大人力资本培育投资,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本以及技能培训活动;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充分发挥工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作用,建立合理的工资评价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收入,还可以促进消费,增加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强企业研发创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厂商劳动价格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价格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价格
价格